摘 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弥补了集体教学的不足,而且十分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性的形成和发展。但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区域活动中提供的材料过于成品化,盲目追求数量和花样,降低甚至抑制了幼儿自主操作的欲望;二是区域活动缺少科学的计划及信息反馈评价,导致幼儿盲目操作,能力不能正常发展;三是区域活动中老师放任自流,疏于指导,满足不了幼儿真正的需要。为避免以上弊端,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设置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材料要“活”;教师引导要“巧”;活动的评价要全面;区域活动要注意安全。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自主学习 投放材料 信息反馈
区域活动,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之一。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玩游戏”,而不是“要我玩”。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康地成长,并且有效地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而广为运用于幼儿教学实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园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以为,幼儿园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合理设置活动区域
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是设立活动区,区域的设计要动静结合,在布置区域活动时要注意灵活把握,便于教学管理。
1.各区域之间要互不干扰。
有些区需要安静,有些区比较热闹,设置时尽量将这些区分开,以减少相互干扰。例如图书区要和表演区分开。
2.充分利用活动室原有条件,使活动区固定下来,便于幼儿随时参加活动。
例如,利用图书柜玩具柜布置成相对安静,封闭的图书区,幼儿可随时进区看书。
3.活动区的划分有利于教师照顾全局。
区与区之间保持相对畅通的过道,且没有教师观察不到的盲区,这样教师在指导某区活动时可兼顾到其他区的幼儿活动情况,如建构区和手工区最好半封闭而且相对畅通,有利于随时相互观察和学习。
4.场地选择符合各区特点。
如绘画区、手工区安排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数学区由于活动内容多,则安排在根据幼儿人数可随时扩充桌子的地方;观察区、实验区则安排在离水源近、有阳光的地方。
5.相对扩大积木区,表演区的空间。
大的空间能促使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玩得更尽力,积木具有高度的可索塑性和无限的可组合性。因此需要扩大积木区、表演区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6.创设无班界区域活动,达到资源共享。
首先,无班界区域活动能使幼儿的自主性和交往能力得到有益的发展。其实,幼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幼儿同伴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每个班都有各自的区域设置特色,打破班级界限可以开阔幼儿眼界,让幼儿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区域,接触更多的材料,并从不同环境却有关联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打破班级界限能充分发挥区域的教育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并有利于园所区域活动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活”
要开展好区域活动,只是合理设置区域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分析各类材料的不同特点及其教育功能,尽可能探究和发掘每一种玩具或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教育功能,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多样化玩法,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变换和调整。陈鹤琴说:“玩具材料有‘活’的,有‘死’的,那些富有变化的玩具材料,它不仅可讨儿童的欢心,最要紧的是能激起儿童动手、动脑的愿望。”凡是幼儿可以玩的、看的、听的、触的东西都可以用于活动。例如,幼儿当马骑的棍子、拐杖、枕头,当枪的木棍等。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
区域中的玩具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和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区域中学习的。教师对玩具材料特点与玩法的探索分析不仅限于正规的专门化玩具,还要注意各种非正规废旧材料、半成品与辅助材料的作用。如幼儿园餐后留下的废旧蛋壳、包装纸、塑料袋;生活中的废旧电池、饮料瓶、光盘、纸杯、一次性牙刷等。老师只需为幼儿提供剪刀、胶水、广告色及水彩笔,幼儿就可以不按照硬性规定,也不需要遵照何种步骤,自己选取所需材料,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制作自己最理想的“作品”。
2.定期更换,调整,补充活动区材料,使活动区保持动态,始终给幼儿新鲜感。
调整现有的活动区材料,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意每次投放新材料、出现新内容的量不宜过多。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要“巧”
游戏专家苏塔玛指出:“游戏材料只是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没有与游戏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指导的情况下,游戏材料本身不会有教育意义和可解释性。”所以,要切实发挥材料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当幼儿在活动区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提出建议,鼓励并启发幼儿大胆尝试。在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1.提供循序渐进的活动内容。
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提供循序渐进的内容。例如,美工区投放各色废旧纸若干,第一阶段重点学习用手撕纸条、撕纸片、玩纸;第二阶段投放各色纸和剪刀,学习用剪刀剪纸条、剪纸片,学用剪刀;第三段投放各色纸、剪刀和糨糊,学习剪后选择合适形状组合粘贴。 2.灵活把握活动要求的层次。
在要求的层次性上,首先要注意在同一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例如,在科学的动物卡片活动中,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多;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的图片种类少,难度也较小。其次在同一材料的操作中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也要提出不同要求。
3.科学把握区域活动的时间。
各区域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活动时间。智力区、语言区、数学区中的大脑参与活动较多,可安排在上午;美工区动手活动较多,可安排在下午。此外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数学活动区中某些活动规则较简单,幼儿容易掌握,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活动区域的评价要全面
幼儿活动后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能激起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颖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在全班进行,可以分组讨论,也以可让幼儿自己评价,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对活动开始的评价。
(1)是否制订适宜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始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学习制订活动计划。例如: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今天你想干什么?”“你想到哪里去制作?”等。引导帮助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避免盲目性。
(2)是否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材料,并表现出积极性。
2.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1)围绕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如谦让、合作、分享等进行表扬、鼓励;对某些不良行为则应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2)对活动中幼儿是否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做法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积极交流,整理并分享经验。
3.对活动结束的评价。
(1)对收拾整理的评价。
(2)对作品的评价。
(3)对活动内容的评价。
(4)激发下次活动的欲望。
五、区域活动要确保安全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一个安全有成人有效支持的环境中,幼儿通过区域活动才有助于他们理解周围的环境。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
1.材料的选择要安全。
如结构坚固耐用,造型、式样、色彩美观,大小适度,没有危险等。幼儿自选的和计划收集的废旧材料,一定要经过教师审查和安全,卫生处理后方可使用。
2.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时刻装在心中。
如孩子在玩泥玩沙后,注意活动的清洁卫生和场地清理。
3.教师要观察幼儿活动的全过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告诉幼儿注意事项,适时告诉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快乐、康成长的最佳平台。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真正“活”起来,除以上措施之外,教师还需要经常做到:活动前用心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幼儿活动中仔细看一看、记一记;活动结束巧设问题问一问。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D].人民日报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处.
[3]学前教育研究[J].2008(四).
[4]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