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者运用观察法与法,对幼儿园活动中运用了图谱的50个活动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图谱设计中的使用目的、图形选择、图形数量、布局结构、色彩设计,以及图谱的呈现方式、呈现环节、图谱的使用和撤除等。研究者还基于此提出了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设计、运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图谱;活动;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24-05
张焕庭在《教育辞典》中提出,图谱一般又称为图符、图示、挂图,是教学中用以显示所学事物或过程的形象的图画,是直观教具的一种。在幼儿园活动中,图谱是用以显示结构、内容的图画或结构模型图。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谱可以把抽象、无形的化为具体、有形的符号、色彩等,利于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和记忆。幼儿园活动中,图谱的运用比较普遍,但目前关于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较少。为此,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运用目的性抽样方法,从N市四所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选取了30个样本,并从三届全国幼儿园观摩研讨会的观摩活动中抽取了2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市的四所幼儿园都是省级示范园,它们长期与专家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很多活动被作为优秀幼儿园活动方案推广至全国。50个活动样本涉及歌唱、打击乐、韵律、集体舞等活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展示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运用图谱的情况。
研究者对图谱设计情况,包括使用目的、图形选择、图形数量、布局结构、色彩设计以及图谱使用过程中的呈现方式、呈现环节、使用和撤除等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活动中图谱使用基本情况分析
幼儿园活动中使用图谱的频率与年龄段有关。50个活动样本中,33个是大班的活动案例,17个是中班的活动案例,没有小班使用图谱的活动样本。
50个活动样本中,歌唱活动使用图谱的频率(52.0%)明显多于打击乐、韵律、集体舞活动(24.0%、22.0%、2.0%),打击乐和韵律活动使用图谱的频率差不多,集体舞活动使用图谱的频率数量最低。
(二)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设计情况分析
1.使用目的
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同,图谱的设计方式也不同。
歌唱活动的教学目标一般是要求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歌词,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会唱歌曲。因此图谱的使用目的多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图谱的设计一般采用图片与歌词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
韵律活动比较注重动作表现,因此图谱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提供线索帮助幼儿回忆动作的顺序、造型等。例如在中班韵律活动“小熊和蜜蜂”中,教师为设计的故事情节是:小熊出门散步时发现了蜂蜜,开心地偷吃蜂蜜,蜜蜂来了,小熊吓得逃回了家。图谱中的图片内容也是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顺序设计的,这样,幼儿看到图谱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动作的造型要求和发展顺序了。
打击乐活动比较注重幼儿对乐器的演绎以及同伴间的合作,图谱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乐器演奏的顺序。例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金蛇狂舞”中,教师设计了红蓝两队的图谱,幼儿看到图谱后就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演奏顺序。
集体舞活动比较注重学习者对动作以及队形变换顺序的记忆,因此,图谱使用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明确动作要求、识别和回忆队形。在大班集体舞活动“森林晚会”中,教师在设计图谱时用圆形中的一半黑色代表幼儿的头发,一半白色代表幼儿的脸,且每个圆形中的黑白部位不同。幼儿只要记住了代表自己的那个圆,就可以在图谱的提示下准确变换队形。
2.图形选择
图谱设计中的图形大致可分为写实、象征、文字和符号四类。
写实的图形包括真切反映实物形象的图像,如照片、肖像等,以及抽象化的实物形象,如卡通形象等。幼儿经验有限且思维特征具有直观性,写实类图形最符合其认知特点,因而在图谱设计中是运用最多的。写实类图形有一定优势,但也有局限性。设计写实类图形比较费时,有时候难以表现抽象的结构以及旋律走向,因此需要设计象征性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例如,韵律活动“大家一起去旅行”用到的图谱(见图1)就是通过象征性线条来表现的上行旋律的。这是写实类图形难以达到的效果。
很多大班活动图谱中出现了文字。这是因为大班幼儿已能认识简单的常用字,且他们对识字也逐渐萌发了兴趣。教师使用文字表达了用图形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歌唱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中,歌词“亲亲地叫声爸爸……”“亲亲地叫声妈妈……”“哈哈……”中的“亲亲地”和“哈哈”都是用图形难以表现的,所以用文字表达了,当然,它可能在无形中也促进了幼儿对文字的学习。
符号是指有别于写实类图形、象征类图形、文字的一种表征方式,比如反复记号、问号、爱心符号、笑脸符号等。符号大多运用在歌唱活动中,通常用以表现歌词内容,主要作用在于简化歌词表现形式,方便幼儿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歌唱活动“小鸟小鸟”中,教师用“?”表示歌词“在哪里”,用波浪线表示歌曲旋律“啦啦啦啦啦”以及断顿等。
3.图形数量
图形数量一般会与乐句、乐段相匹配。歌唱活动中的图谱多为一句歌词配一幅图,也有一句两图、两句一图、一段一图等的设计,具体通常根据歌词难易程度而定。韵律活动中的图谱设计大多依照乐句与乐段而定。例如在韵律活动“磁铁将军和小兵”中,教师用四个图形表示四段(见图2),用“小草”表示歌词“走过一片草地”,用“山”表示歌词“爬过一座高山”,用“山洞”表示歌词“钻过一个山洞”,用“桥墩”表示歌词“跳过小小桥墩”。幼儿根据图谱,可以较容易地回想起歌词,并能随做动作。 4.布局结构
教师设计的图谱大多是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的顺序来布局的,这种布局比较方便幼儿读谱。
也有按上下对应的方式布局图谱的。如韵律活动“小雨和小花”中。教师设计的图谱为上面一排小雨下面一排小花(见图3),幼儿可以通过读谱比较容易地辨认出角色并感知不同乐句间旋律的对比变化。
按上下、左右对应方式布局的图谱较适用于幼儿的分组合作活动,幼儿可借助图片排列顺序明确角色,了解内容或结构。例如,在打击乐活动“金蛇狂舞”中,教师设计的图谱为并排的蓝色和红色两列龙舟,分别代表水龙队和火龙队。横排提示两个演奏队的演奏顺序,纵列则表示的结构及其旋律对比。幼儿通过读谱可以明确自己的击乐分工、顺序以及乐器演奏动作。
5.色彩
可通过色彩对比突出角色特点或分工。例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大象与小蚊子”中,教师设计的图谱为红色和黑色两列写实类图形,大象与小蚊子两个角色的不同显而易见,避免了幼儿的角色混淆。
可通过醒目的颜色提请注意。例如,在打击乐活动“森林演唱会”中,教师设计的图谱除了用到了白色,还画了一只黄色青蛙以提请幼儿注意。
可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乐句或乐段。例如,在打击乐活动“波基进行曲”中,教师在设计图谱时运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乐句、乐段。
设计与图像符号相匹配的颜色。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木瓜恰恰恰”中,教师设计的图谱,图像色彩参照了歌词中涉及的各种水果的实际颜色。
(三)图谱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具体使用
1.图谱呈现的方式
幼儿园活动中,图谱的呈现方式大致有两种方式:整体呈现和分步呈现。呈现成图和随乐画图。
整体呈现是指将图谱一次性呈现给幼儿,分步呈现则是指将图谱有步骤地分次呈现给幼儿。前者有助于幼儿对图谱的整体感知和对结构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后者有助于幼儿明确情节的发展顺序、关注图谱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
成图是指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的图谱,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改动,只需直接呈现即可。随乐画图通常画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图谱,旨在帮助幼儿更细致地理解图谱与的对应关系。
2.图谱呈现的环节
幼儿园活动通常包括五个环节:导入、认知、练习、反思、欣赏。
在导入、认知环节呈现图谱较适合先感性后理性的游戏活动,教师通过图谱使用,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无意注意初步熟悉,然后进入相关的游戏环节。
在练习环节呈现图谱,往往旨在激发与维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图谱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
在反思和欣赏环节呈现图谱大多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反思。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喂鸡”中,当幼儿能够初步跟唱且已掌握大部分歌词的时候。教师呈现了图谱以引导幼儿评价自己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幼儿则指着图谱说出自己哪一句不会唱。
3.图谱的使用方式
在幼儿园活动中。图谱可以由教师设计和呈现,也可以由幼儿参与设计和呈现。
教师设计和呈现图谱,大多为了配合,一般不宜轻易改动。
幼儿参与图谱设计和呈现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幼儿独立完成图谱,幼儿完成部分图谱并创编歌词,幼儿不参与图谱设计只呈现图谱。其中,让幼儿独立地完整画出图谱,适用于特色鲜明、易于用符号表现、对幼儿没有过多绘画技巧方面要求的情况。幼儿可先对进行整体感知,再把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符号表现出来。
以下几种情况幼儿不适宜参与图谱设计:图谱的设计需要严格依照的结构、旋律等进行。歌词不易使用符号来表现,图谱的设计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图谱的撤除
在幼儿园活动中,图谱使用也有一个逐步撤除的过程。例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在幼儿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让幼儿照着图谱进行演奏,但当幼儿对熟悉以后就应逐步撤除图谱,让幼儿照着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又如,韵律活动需要幼儿随乐律动,幼儿如果太依赖图谱,就会被其牵制而出现动作不流畅的情况。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设计的策略
1.符号设计宜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图谱设计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活动特点及活动目标,用多种表征方式来进行。其中符号图谱的设计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例如,用相同的符号指代相同的内容,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色彩设计要明确、有重点
色彩设计通常用以强化的对比和突出重点,以吸引幼儿的注意或加深其记忆。色彩设计不宜过于繁杂,以免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图谱结构要与结构相匹配,避免随意性
例如,可以根据旋律的上行或下行来设计图谱中图片排列的方式,根据的节奏变化来设计图片排列的密度,根据乐句的段落来考虑符号的布局。
4.图谱设计宜方便实用
图谱的设计应该简洁美观、方便实用。制作精细的图谱尽可能考虑循环使用,制作材料尽可能简单。
(二)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策略
1.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教师呈现图谱时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当内容较多、较复杂,需要幼儿关注细节时,宜分步呈现相应的图谱;反之则宜整体呈现。
不同的活动类型呈现图谱的方式也不同。歌唱活动中,如果歌词理解与记忆难度不大,宜整体呈现图谱;反之则宜分步呈现图谱。打击乐活动中,整体呈现图谱更有利于幼儿对的整体感知。韵律活动中,若强调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则宜整体呈现图谱,若强调幼儿对情节发展逻辑顺序的把握,则宜分步呈现图谱。 2.选择适当的使用方式以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可以留出空白,供幼儿补充。除此之外,幼儿还可以通过操作、摆放等参与到图谱的设计中来。例如,填充图谱,排列图谱,帮助教师贴出图谱,逐步撤除图谱等。
3.依据图谱使用目的设计适当的呈现一撤除流程
图谱只是帮助幼儿理解的辅助工具,如果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图谱就宜在恰当的时机撤出活动现场。
(三)幼儿园活动图谱运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品质指学习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学习品质”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坚持性、好奇心、主动性、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反思等。设计图谱时,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幼儿在参与图谱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提高主动性、问题解决能力及反思能力。
(四)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运用的支架作用
1.图谱设计中的支架作用
图谱设计可以根据难度设置层级。比如,可以使图谱中的每张小图辨认难度逐级递增,或者通过颜色设计,使图与图之间、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区别越来越难辨认,给幼儿以适当的挑战。
2.图谱使用中的支架作用
教学活动中,可以逐渐提高图谱使用难度。例如,教师可分步呈现图片,然后随乐指图,待幼儿熟悉之后,让幼儿指图。在幼儿不需要依赖图谱就能理解后,逐步撤除图谱。
(五)幼儿园活动中图谱运用的其他策略
1.图谱的摆放位置和教师的站位
在使用图谱时,教师要把图谱挂在幼儿视力能及的范围之内。教师在指图时要站在图谱两侧的位置,或蹲下举手指图。
2.指图的方式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起和图谱的对应关系,教师宜更多地随乐指图。
当然,指图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在幼儿对尚不熟悉时,可以由教师指图;当幼儿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选择能力较强的幼儿指图,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3.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使用和图谱类型相匹配的语言。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类的图谱,教师的说明语言要精炼、准确,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细节。对于激发和维持动机类的图谱,教师的说明语调要充满感情。评价反思环节使用图谱时,教师的说明语言尽可能要用和缓、协商的口吻表达。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