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集体研课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课程改革在线   幼儿园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狭义的课程论,成为一个包括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在内的大课程观。顺应综合化发展的时代主流,课程的理论研究也走向多学科的整合,就是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合。

  在实践过程中,受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区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能力差异等影响,课程整合也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课程有大拼盘现象,或课程的年龄段定位不够精确,或课程有一部分是内容上无意义的雷同等。那么,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让我们的新课程努力朝创新、实用、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向迈进呢?我们幼儿园采取了集体研课的方法,共同寻找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二、点击集体研课

  新课程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优秀教师的智慧,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真实的思考与反馈。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主要依赖于幼儿园的集体研课,每周三中午、双周一下午我们将教师集中起来,或大组(幼儿园全体教师组)或中组(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组)或小组(自由结对的师徒组),让教师说说课后感,比较进行,让集体研课真正成为我们的园本教研。在一次次的集体研课中,我们觉得集体研课不仅能让教师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思考推敲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修改我们的课程,更能在集体研课中改变一部分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否定一部分教师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带动一部分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通过集体研课,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清楚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继而确立一个努力的方向。

  我们幼儿园主要参考的教材是南师大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和华师大的《建构式课程》,这两套教材以一个个主题为中心,在每一个主题中整合了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内容。教师认领一个较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电子备课,完成后进行资源共享,再请各年龄段的教研组长订出每一个学期的主题安排进度,即主题实施的先后顺序。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拥有所有主题的原始活动设计,大大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

  当然,幼儿园的课程有它自己的特点,不能像小学一样统一教材,统一实施,最后就是统一考核。必须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幼儿的实际兴趣需要,选择教育教学最适合的理论。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实施前都要对原始的主题活动设计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一)问题贴

  1.贴一:大拼盘现象

  在修改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都有自己一定的想法,都

  能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或增加,或删除,

  或环节置换,或精简语言。但是,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前半部分还是语言教学,到了后半部分就成了艺术教学。如,故事《发明家奇奇》,教师应该在语言、思维上对幼儿进行提炼,而不是简单讲完故事后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发明画下来;明明是早期阅读,如,《鸡的一家》,教师却将认识汉字“小鸡、公鸡、母鸡”,点数鸡的数量、了解鸡的生活属性,甚至给鸡涂色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拼盘,是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组合,没有重点,也没有主线,幼儿的学习是“蜻蜓点水式”的。整合课程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或堆砌,而是一种融汇教师智慧和经验的一种有机组合。它是以一个领域为重点,以挖一口井为主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的过程。

  2.贴二:内容重复、雷同现象

  在我们的整合教材中,还有一个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内容的重复和雷同。由于我们的每一个主题都是由不同教师进行主备,所以,主题与主题之间就缺少关联,甚至是脱节的。而另一个现象就是主题和主题之间的内容有一部分雷同或是重叠。如,大班的《旋转乐园》和《动感世界》中,会转的、省力的“轮子”的内容就有了重复。中班的《小鬼显身手》和《商店》的内容也有很多重叠。除了横向的重叠之外,在纵向的学习中,我们也发现了主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些问题。如,关于“昆虫”的题材,小班的《动物世界》,中班的《有趣的昆虫》,大班的《虫虫、虫虫飞》都是围绕这一内容生成的。仔细推敲教师的活动设计,由于每一位教师对课程把握得不同,中班的教学难度和大班不相上下,而大班的设计并没有将中班的经验进行迁移,所以,同一个题材的活动,在纵向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坡度,在难度上也没有逐步提高。

  (二)修复贴

  1.贴一:集体研课(一)�D�D修改备课

  既然种种问题出现了,那么修改就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怎样对我们的活动设计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改呢?集体教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我们将教师进行分组,将平行班平行课程的教师分成一组,

  如,将都是教大班的,都是教单周的老师集中在一组,然后将每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个性修改组合在一起,那么同样的一个活动就有了n种不同的修改,再将这n种修改进行综合,提炼出比较有效的一节活动课。如果n种修改产生了多于一种的良好效果,那么我们的活动就可以有活动设计(一)、活动设计(二)或更多的方案供参考和选择;如果n种修改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就可以请教师将这样的活动拿出来,成为我们大组集体研课的题材,通

  过我们大组的集体智慧再来研出一个较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

  教研组长再将各学科、各领域重复、雷同的内容进行把关和修复。

  最后,由骨干教师抽查部分完善的活动,看看是否还有大拼盘现象,是否还有内容上的重复,逐步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融合教师集体智慧的园本参考教材。

  2.贴二:集体研课(二)�D�D充实教材

  除了现有的课程结构以外,幼儿园的教材还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可以汲取,为我所用。但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拿来,很多教材不一定适合本地区、本年龄段、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有些教材又和时代的发展脱节,还有一部分教材,好东西有一点点,看你怎样把握和截取。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材的研析,以选择好的教材充实新   课程。

  (1)对具体的教材进行修改

  有些教材已经有了自己的框架,如,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教材。但是,教材的长短、教材中语言的完整与优美、教材可挖掘的教育因素等,都是我们进行研讨的方向。如,故事《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就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修改,保留了小老鼠要和大象做朋友这件事,而小老鼠救大象的过程,则进行了实际改编,利用多媒体让一系列声音贯穿“救”的过程,而声音的不同组合就有了不同的“救”的方式和结果,故事也就变得更加符合幼儿的口味。

  (2)拓展教材范畴,寻求不同领域的发展

  同样一个教材,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领域的整合,也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延伸到其他领域,继而形成一个新的教材。如,在故事《一只鸟和三个孩子》的教学中,如何将故事教学的单一题材进行拓展,我们在研课活动中发现,早期阅读、社会《爱鸟的孩子》、《小鸟》等活动都是可操作的,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大胆尝试,让老教材有了新的生命,可谓老课新上。

  (3)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教材

  教师在和幼儿每天的生活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实际教育意义、可操作性强或者幼儿非常需要、非常感兴趣的教育因素,教师如果能够敏感地把握住幼儿的需要,就可以及时地生成一些教材,这种生成教育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当这些教育因素提取之后,教师就可以共同来设计教材,继而完成一个教学方案。如,大班科学活动《我是小侦探》,就是根据幼儿爱看智力画报、爱走迷宫等因素设计的,我会在后面的实例分析环节详细阐述。本次活动可以说效果是比较好的,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4)搜集优秀的活动案例

  刚才已经说到,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拿来,但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案例,我们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勇于挑战,敢于实践。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这么优秀的活动我能上吗?学生能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吗?如果失败,问题会在哪儿?经过我的修改是不是能够让活动更加精彩?等等。相信教师经过这样的努力,一定会有出色的案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幼儿园也会参加这样那样的公开活动、评课活动,这样的活动已经经过了实践的考验,适合本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活动结束后一定不要束之高阁,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活动整理在我们的新课程中,形成我们园本课程的样板和核心。

  3.贴三:集体研课(三)�D�D实例分析

  我以科学活动《我是小侦探》为例,详细阐述我园集体研课的形式、过程及成效。

  (1)研教学内容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仅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与推理。具体表现在:大班幼儿喜欢下棋、走迷宫、玩一些智力游戏。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大班教研组一致认为,应该及时生成一个科学活动,赋予幼儿“小侦探”的角色,创设一个破案的情境,让幼儿在比对中发现少了东西,并且通过“寻找线索�D�D脚印”“留下的黄色格子布”“目击者”等解决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最后将这些问题在侦探卡中汇总,让幼儿自己推理出答案,找到犯罪嫌疑人。

  (2)研教学过程

  教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对幼儿的实际水平有了一个预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预设与实际的情况多多少少有一些偏差。所以,我们对这些生成的教材,或者说是一些新课都要进行试教。

  试教也分几种,一种是由一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通过大组听课、评课,对本次活动进行逐步改进完善,这是我们的“手拉手活动”;还有一种是一个活动设计分别由两至三位教师执教,我们称之为“同题上课”,教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缺点,汲取别人先进的经验,再来进行试教,试教的总次数视实际教学有效性而定,我们称之为“一课三研”。一课三研,可以一课三上,也就是说,可以是有经验的教师来上第一课,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和老教师一起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研课,再由青年教师完成二、三次课,这是我们的“师徒结对”。

  在《我是小侦探》活动中,我们是采用“手拉手”“一课三研”的形式让本次教学活动逐步成熟、完善的,适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确立教材

  对于这样的一次生成活动,我们将让它与我们现有的教材融为一体,一般的,我们可以将本次活动纳入相关的主题中。如,大班的《各行各业》。我们还可以研究这个活动可挖掘的相关教育因素以及幼儿对此类活动的关注程度,如果幼儿有需求,我们就可以以《我是小侦探》为核心,生成一个系列活动,作为一个主题出现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中。

  园本课程的确立是一个比较复杂、漫长且不断完善的过程,石梅人准确先进的理念,聪明智慧的设计,积累沉淀的底蕴,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们的努力卓见成效。现在,他们已经将集体研课环境下的活动设计逐步形成了她们的园本课程。相信,从不断的否定中寻找的教学方法,从不断的集思广益中寻找的每一个突破口,从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让他们的园本课程大放光芒。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幼儿园)

  ?编辑 韩 晓

【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集体研课】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课程改革之集体研课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