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管理中的“重教轻保”。
2.实践中的“保教分离”。
笔者曾做过一次测试,就“餐前准备环节”让园内所有教师和保育员互说对方的保育操作点和教育关注点,结果只有14%的人能够准确说出,“各司其职”的角色观导致专业上的保教分离。再看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往往生活、运动环节“重保”,教学、游戏环节“重教”,各有侧重无可厚非,但实施中没有充分让生活、运动在重安全、卫生的同时成为幼儿习得方法、掌握要领的学习过程,“畸轻畸重”的活动观导致环节上的保教分离。另外,笔者还调查过本区很多幼儿园的园本研修活动,结果发现由教师和保育员共同参与的保教融合研讨,有的园所从没有开展过,有的也只是每学期鲜有一次,而且融合的内容也大都是关于急救知识培训、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真正关乎科学育儿的很少,“各自为阵”的研修观导致实践中的保教分离。
1. 角色互换体验。
角色互换体验是我园落实“保教结合”原则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互换角色让教师和保育员全方位了解对方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工作流程及内容,增进理解,增强合作。例如:在午睡起床环节的角色互换体验中,教师们发现保育员要叠被、叠床,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穿衣穿鞋,午点后还要打扫、消毒等。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既能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还能减轻保育员的工作量。保育员发现教师要关注幼儿盥洗、用点心,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点心习惯,还要帮助女孩子梳小辫等。既要教学也要生活指导,关键还要有策略,着实不简单。又如:在午餐环节的角色互换体验中,教师体验到原来保育员有时急着喂孩子、偷偷帮吃得慢的孩子倒掉饭菜,是因为她们既要配合教师指导孩子用餐,还要擦餐桌、收拾餐具、拖扫教室和盥洗室等,着实忙。教师主动保育,培养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真的很重要。保育员也体验到:教师既要引导吃饭慢的孩子,也要兼顾吃好的孩子自主有序活动;既要关注孩子漱口、擦脸等习惯的养成,也要关注收拾、整理等服务能力的养成;最后还要组织好餐后的安静游戏。这种多维关注、多元培养、多样组织真的需要教师、保育员团结彼此的力量。
换岗换位,让教师、保育员对主动保教、保教融合的观点,在实践中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包容和理解,也增进了双方由单一型保教向复合型保教的转变。
2.保教融合研讨。
3. 协同关系建构。
保教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决定着幼儿园“保教结合”原则的实现,这种关系的建构不仅需要意识理念层面的认同,更需要“自上而下”机制体制的保障。我园首先采用的是“称呼同师”策略。我们认为,心理认同从称谓起步,把保育员称为“老师”,能让她们获得角色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一声“老师”,喊出的是保育员的身份平等、地位尊重,彰显的是团队和谐。其次是“机制同步”策略。如建立保教人员同等的学习培训制度,双方具有同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与经费;建立保教人员同等的考核奖励机制,双方共同参与优秀保教团队、优秀保教个人的评比,提高评优“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占比,获得同样的奖励,等等。再次是“ 待遇同升”策略。虽然目前社会整体还不可能做到保教人员待遇相同,但是我园始终能做到共同提升。如让保育员加入幼儿园工会,享受完全一样的工会福利;每年做到工资奖金的同比增长,缩小保教人员待遇差距等。协同关系的建立更多体现的是管理上的一种“认同与共同”,同等重要才能激励大家共同努力。
当然,“保教结合”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不断聚焦新课改、感知新内涵,聚焦各环节、探索新指引,管理支撑、机制保障,让保育与教育经纬交织,无痕融合。
本文刊登于《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10月,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孟 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