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师幼问答循环的案例剖析
吕萍 陆君珍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问答是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在和老师的问答中领会老师的指令、操作的要求,共同完成要达成的目标。可是,我们也经常遭遇一些困惑,同样的一个提问,会出现各种情况,如教师问——幼儿不答——教师放弃——进入下一个问题/内容;教师问——幼儿答——教师否定——进入下一个问题/内容;教师问——幼儿答——教师诱导、调整——进入下一个问题/内容等等,这些情况往往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而引发了笔者对师幼问答循环问题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呢?
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是指教师在发起问题后,幼儿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应答,教师及时地做出诱导、探询、调整、激励等回应,与幼儿循环问答互动,使问答顺畅地循环,从而最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而,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要把握住几个关键要素:发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向幼儿提出适宜的问题;诱导——教师让幼儿清晰地表达和澄清答案;探询——教师鼓励幼儿详细地阐述自己或者别人的答案的过程;调整——教师纠正或者给出正确答案调整幼儿的回答,使之沿着有利于教学顺利开展。
提问仅仅是一个起点,教师向学生发起自己精心预设的问题,学生应答,这样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到底能循环到什么程度和长度,关键是教师对诱导、探寻、调整等要素的运用情况。因不同教师对这三种要素运用的不同,会出现三种状态的循环:无循环、半循环和螺旋式循环。
无诱导无调整的无循环的问答情况,在集体教学中非常普遍。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面对幼儿答不上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诱导孩子正确理解问题,不能依据幼儿当下状况调整问题,而是急于进入下一环节,放弃问题,使师幼之间的问答没有出现循环。下面就是“无诱导无调整的无循环”例子。
师:有没有?大胆说说,说错没关系的。(老师等待幼儿回答)
师:哦,可能小朋友们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让我们来看看书里的朋友们收集了什么。
很明显这是一个无诱导无调整的无循环师幼问答。教师对幼儿的应答从自身的角度加以判断,认为幼儿已不能应答,就放弃了幼儿对问题的回答,问题没有发挥作用。无循环师幼问答,往往反映出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如何达成教学中的知识目标。所以在幼儿无应答时主观臆断,在孩子看似热闹的应答背后他们的学习收获充满缺憾。如果师幼问答中,幼儿长期处于这样的思维状态,这会降低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严谨性。
非常努力地激发幼儿应答的积极性,但是在第一个问题无应答的情况下,教师放弃了进一步诱导,或者说在诱导失败的基础上,没有进一步给予深入地有支架作用的诱导,语言使用非常匮乏,对问题本身没有做出任何适合孩子理解的解释性引导,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无诱导。同时,在幼儿回答不了,虽然给幼儿应答等待时间,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问题,进入下一个问题。
师幼问答过程中,当教师提问后,有时会遭遇冷场或是错误的应答的情况。此时,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诱导幼儿澄清答案,或尝试探询,鼓励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陈述。然而在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及时调整提问诱导幼儿回应,但对幼儿应答或回应行为缺乏跟进的探询,使得问答不能继续循环往复,达成提问的目的。下面就是“有诱导无探询的半循环”例子。
师:你有没有一些特别喜欢的东西收集起来当宝贝一样藏着的?
师:哦,收集一块钱有意义吗?让我们来看看图画书里的朋友们收集了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这位教师相比前面教师的在问答的处理上有了明显不同的地方。教师在无应答时能及时调整,诱导幼儿应答。教师对幼儿不清楚问题意思的情况下,进一步解释了问题,贴近幼儿的理解水平,所以在孩子无应答时能马上调换提问方式再次诱导应答。但是在幼儿应答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提出了质疑,放弃进一步探寻幼儿的想法。
该案例是一个有诱导无探询的半循环师幼问答。在问答互动中,教师非常注重诱导幼儿,但是缺乏探询过程。教师在发问后依据幼儿反馈及时调整提问方式诱导幼儿再次应答,这样做对推进教学顺利开展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在诱导成功的基础上,没有进一步探询幼儿应答背后的想法,而是急于给予幼儿正确的知识,否定了幼儿的应答,造成幼儿的挫败感,从而使问答循环半途而废。教师如果在幼儿错误回应时,给予幼儿及时的探询,深入了解幼儿的想法,将会纠正幼儿已有的前概念,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会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地参与互动。因此,这样的师生问答可称之为“半循环”。
师幼问答能够顺利地循环往复地顺着有力的方向进行,关键是要教师能够适时地运用诱导、探询、调整,达到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形成一种良好的螺旋式循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师幼互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幼儿间形成良好的问答循环——螺旋式循环。下面就是师幼螺旋式循环的例子。
师:那老师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收集吧。我很爱收集各种各样的洋娃娃,有穿裙子的……孩子们,你们爱收集什么呢?
幼1:我爱收集烂掉的东西。(其他小朋友一阵乱笑。)
师:大家别笑哦,很有意思的收集哦,你收集的烂掉的什么东西呢?
幼1:空的可乐瓶、小树枝、绳子,我用这些做了火箭……
师:哦,你收集的是废旧物品,用这些在做科学实验啊!好佩服你哦,未来的科学家!
教师在问答互动中,适时充分地运用了诱导、探询和调整,与幼儿的问答互动形成良好的循环,达成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诱导幼儿时,教师非常巧妙给出了一些提示,使幼儿有了应答的范例和方向,使应答自然而然地启动。在幼儿应答出现偏差时,又及时地进行探询,使幼儿的应答更加深入,也调整了应答的方向。总之,教师把握了诱导、探询和调整在问答互动中的交替适时使用,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教师在幼儿无应答或错误应答时及时调整提问,运用举例或设疑的方式诱导幼儿回应;当幼儿应答仍不达意,教师又继续探询,鼓励幼儿大胆阐述事件,或拓展幼儿思维,最终在老师启发下成功应答。这样的师幼问答可以称之为螺旋式循环,不断使激发幼儿高层次的思维,师幼的问答不断深入,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一)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体现在“诱导”“探询”“调整”的适时运用
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一般要运用到诱导、探询和调整。因为教师发起问题后,传达给幼儿时,会出现各种状况:不应答、应答错误、应答偏离方向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发挥个人的实践智慧,构建思考和活动。在保护幼儿应答积极性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出诱导、探询或者调整,这样才能使问答顺利展开,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方向。因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应答,不是教学的目的,而绝大多数下师幼问答是一种手段,通过问答的进行来影响幼儿,让他们投入到学习过程。因此,诱导、探询、调整在良好的问答循环中基本上都会出现,缺一都很难形成良好的问答循环。
很多教师在提问上,总是纠结于问题好不好,但实际上教师发起的问题后,关键是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语言和思维发展阶段,适时地进行诱导、探询和调整,不断使问题接近或稍高于幼儿的应答水平,展现幼儿思维过程,这样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思维等方面导向更高的复杂水平,使幼儿寻找联系,概况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刚刚开始上课时,提出一个简单的事实性问题,然后通过诱导幼儿澄清答案,探询新的信息或者调整方向等,这样教师就可以上升到更高水平问题,使问答互动形成良好的螺旋式循环,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最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更高层次的发展。
师幼问答循环程度问题涉及到循环的长度和深度,即如果从教师发起问题作为起点,师幼问答循环到什么程度作为终点呢?从起点到终点,怎样的循环是好的循环呢?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和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命题。对于幼儿来讲,教师虽然预设了问题,但是生成性的应答或者问题与应答的关系是多样的,也是不可控的,从三位教师的案例中可以反映出这一点。遇到各种状况的教师,必然要尽可能地驾驭住问答互动的发展方向,从循环长度上来讲,就出现了零点循环或者称为无循环、半途而废的半循环和比较顺畅的螺旋式循环;从循环深度上来讲,就出现了停留在原点、浅尝辄止、越探越深入的循环状态。我们比较推崇教师3的处理方式,她抓住幼儿的应答,不断探寻和调整,既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挖掘了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也比较顺畅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或者更高水平的问题。
良好师幼问答循环程度的把握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自身所设问题的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加之教师的实践智慧,依据教师对孩子的了解、良好的表达技巧、机智的应对策略等,适时地运用诱导、探寻和调整。同时,任何一种师幼问答循环程度(长度和深度),必须放在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情境下来把握,也必定是放在这种情境下来判别其价值和作用。
总的来说,师幼问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因素和环节。形成良好的师幼问答循环,需要教师抓住这么几个关键因素:诱导、探询、调整,适时运用,形成问答循环。这样,幼儿会获得最大发展,提问效益会最大化。笔者认为,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教师定能在和幼儿问答中形成良好的问答循环,促进幼儿更积极投入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此文发表在《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2年第1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柠檬君科研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