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归来,
能量置换
前
言
:
《他者的消失》(韩炳哲)中说道:“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人们堆积信息和数据,却未获得任何知识;人们渴望冒险、渴望兴奋,而在这冒险与兴奋之中,人们自己却一成不变。”确实,在数据化的今天,信息唾手可得,大数据带给我们便利,我们不假思索地任自己沉湎于“事情就是这样”,而实际上获取深刻的知识却是一个平缓而漫长的过程。
2023年11月16日和17日,海盐县万禄幼儿园迎来了嘉善县90学时培训中级班的教师团队学习交流,同时,前来交流学习的还有杭州钱塘陈燕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宁波象山幼儿园、临平星运幼儿园和万禄共同体的教师。“他者”归来,能量是可以互相置换的,我们让教育去工具化,让教育回归教育现场,让教育回归本真。
01
教育是用来体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
第
一
天
我们总想给教育下一些定义,一些关于教育的明确答案,结果发现,每个人的路径都是立体的、独特的,需要用心去体验。请相信,用心仔细去听,一定能听到很多的真知灼见。
张丹丽老师带来小班美术活动《石榴红了》。
沉浸创作
张老师衔接幼儿远足水果店的经验,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发现石榴的外形以及内部特征,借助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并且在石榴树的情境中,也看到了小班幼儿生动、童趣的一面。
顾银萍老师带来大班社会活动《美好的季节》。
顾老师以幼儿秋天在园照片为支架,唤醒幼儿对秋天美好事件的回忆,并通过话题展开,引导幼儿多元表达。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在亲切自然的师幼互动中,幼儿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鲁梦婷老师带来小班韵律活动《让我为你撑把伞》。
快乐
游戏
鲁老师以绘本引入,通过故事和游戏引导幼儿辨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不同。并且,在童趣的借伞游戏中,小班幼儿的纯真善良、可爱活泼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引得现场的老师们也不由自主地欢笑连连。
陈濛老师带来大班绘本活动《好消息、坏消息》。
活动中陈老师以传统游戏东南西北为载体,给予幼儿更多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以发现游戏规律为契机,让幼儿自然了解到好消息与坏消息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寓道理于无形之中,可见教师的智慧。
四节集体教学展示后,李顾佳老师进行了现场的教学活动点评。
李老师从语言提问的支持策略、多元支架的支持策略和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三方面并结合四个具体课例展开分析,让现场老师们更加清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策略支持”。
高位
引领
下午,姚群利园长作了专题报告《幼儿园发展与课程建设历程》。姚园长从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幼儿园的发展历程和办园特色等基本概况,让现场的老师们对万禄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姚园长的介绍下,前来交流学习的老师们纷纷对万禄幼儿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参观环境的过程中,见证了处处有景、处处有教育的园所文化。
之后,陈佳老师带来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践的思考》微报告。
/
陈佳老师从“课程审议,让园本化真正落地”和“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之班本化实施”两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展开分享,并从儿童需求是否迫切、主题目标是否吻合、主题经验是否延展和主题价值是否体现四个点进行关注,更好地做到让课程、主题都更加适合本园孩子,更适合本班孩子。
02
教育无需面面俱到
—— 一处动人,处处动人
第
二
天
打开心灵
积攒力量
教育无需追求面面俱到,就像一个人,一处动人,处处动人。教育也是如此,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这个特色不必去向外求,得自己从里面生长,长出一处动人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胡林芬老师作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报告。
胡老师从户外活动前的区域规划、户外运动中的支架搭建和户外游戏后的分享推进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带领老师们一起思考户外自主游戏中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做什么样的支架助推、各个区域的游戏处于什么水平,如何才能引导幼儿向更好的游戏水平发展,让老师们对万禄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建立一个初步了解。
随后,老师们走进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现场,去一探孩子们游戏的真谛。
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释放天性,勇于尝试,表现出的亲近自然、积极探索、自主投入、分工合作等品质,令现场观摩的老师们赞叹不已。
暖场互动
户外游戏观摩后,胡林芬老师作了《让户外游戏分享有深度》微报告,并与老师们进行了“户外分享中遇到的困惑”和“户外分享可以怎么做”的现场互动,并且针对观摩现场拍摄到的游戏视频进行现场教研——游戏后的分享怎么做。
姚敏芳老师以视频为载体,从幼儿的建构游戏行为和游戏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展开分享。而顾银萍老师从基础分享、目标分享、高级分享三个层面出发,从易到难,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进行造桥分享。接地气的现场教研,让在场的老师们都表示获益匪浅。
下午,姚敏芳老师分享了班本课程《一“面”之缘,“面面”俱到》。一场面王PK赛,衍生出了孩子们新的兴趣点。由“面条怎么做”开启了孩子们真实的探究之旅,孩子的经验不再止步于大人告知或者简单观察,而是更深入的多样化探究,孩子们也有了更真实的收获体验。
冯林莲老师分享了《树上有个红果果》的班本课程,活动缘起于幼儿园山坡上一颗被摘了的山楂。一场关于山楂的探究,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不断展开,孩子们“摘山楂”“识山楂”“品山楂”,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丰盈和产生新的经验。
自然
延伸
姚燕飞老师作了《自然延伸,坡度衔接——双向幼小衔接视角下“学习品质”养成研究》微报告。姚老师从“攀援式衔接同向重建幼儿积极心理情绪”“沉浸式衔接同步培育幼儿园良好行为倾向”“远征式衔接同创促发幼儿高阶思维生长”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展开分享,让在场的老师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的过渡。
教育,需要“听”,也需要被“看见”。打破“自我”,从“他者”的角度,或许,能更好地被“看见”。所以,欢迎并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让我们在交流学习中更好地投入在教育的河流里,在能量的置换中,更好地回归本真的教育。
编辑|顾婧霞
一审 | 徐春燕
二审 | 曹玉婷
终审|姚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