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亲分享
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幼儿园
导 语
《指南》的颁布是幼教领域的一次鼎新,带来了无数新气象。
《指南》将艺术领域分为两个层面来诠释:1.感受与欣赏 2.表现与创造。其目标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老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发挥幼儿探索兴趣和创造能力,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寻找、发现周围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美的事物,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习《指南》之后,东胜区第一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优化为自由开放且趣味盎然的游戏创作活动。在孩子眼里,只要是安全的材料都可以玩,会衍生自歌自笑自主的游戏,“我在玩,我不只在玩”更有利于幼儿吸收经验。
材料无边,灵感无界,创作无限。幼儿美术创作灵感,来自与材料的互动,多维度的材料选择,发展孩子的多种能力,拓宽孩子的思路和创作灵感。
下面跟随小编来看看他们的精彩美术活动吧!
有腔调的搏克
灵感来源:
摔跤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搏克是摔跤的蒙古语,是结实的意思,寓意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它是蒙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它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体育运动,而确确实实是曾在13世纪我国建立举世闻名的大元帝国的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幼儿以搏克为素材,开展一次民族化的幼儿美术创意活动,效果会如何呢?
活动材料:中号、小号画铲,丙烯颜料,纸浆,三合板
选择材料的原因:画铲通常用来表现油画的特殊技法,它最大的特质就是一刮一铲间,表现出很好的纹理效果,所以本次活动用画铲的技法表现搏克的厚重民族风。
活动过程简介:
让颜料和画铲来一场有趣的邂逅,每种颜料的选择都有其被选的理由。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之后决定,搏克选手黝黑的脸庞选用深褐色丙烯颜料,幼儿用画铲塑造出脸部结构分明的肌理、层次和质感。
孩子用纸浆的表现手法创作彩绸腰带和将噶的毛边布料质感。坎肩、长裤由黑白两种压轴色来担当。
草原儿女生在蔚蓝的天空下,以颜料中的群青和天蓝色创作画面的背景,象征草原儿女的内敛、质朴的情怀和民族文化底韵。作品最终呈现出粗犷、纯粹、精致而有腔调的民族风。
雅致的旗袍
灵感来源:
旗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到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风,表现出中华女性的娴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和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活动材料:超轻粘土,画框,布料
选择材料的原因:旗袍是优雅的代言,有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更能体现出含蓄的东方美,超轻粘土又软又轻,可以很轻松的塑造形态,搓搓、揉揉、捏捏间,精致的图案就创作出来了。
活动过程简介:
活动中幼儿用超轻粘土创作出纤长、精巧、玲珑的图案,装点于旗袍,让粘土和布料珠联璧合,凸显出旗袍的淡雅、精致、端庄。
孩子创作的“化蝶盘扣”是锦上添花,是一心优雅。那“桃心花鸟云”,犹如春天的来到,之静,之雅,之自然皆归于一。
每个孩子都在用心创作旗袍的图案,作品可爱的不像话,内心充盈成一朵花,心无旁骛的坚持,讲究!
漂亮的图案应和了旗袍的文雅、精致与大气。提升优雅感,你需要一件接近艺术品的旗袍吗?
朽木枯叶的春天
灵感来源: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着无数珍贵的植物,把大自然搬到画室里,让孩子们与大自然进行一场奇妙的对话……
活动材料:木头、树皮、小草、松塔、麻布、麻绳
选择材料的原因:原生态材料孩子们很喜欢,木头和树皮留着树的温度,松塔散发着淡淡的松油香,毛乎乎的小草拥着泥土的味道。
摸摸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质感,麻布、木头、小草……天生自然美丽敦厚,和这些材料玩,就是在与大自然进行有趣的对话。
活动过程简介:
每个孩子都有份满满的材料盘,材料组合到一起就是自然,孩子们边观察边创作边拓展思维,先是平面拼摆,而后拓展到立体插摆。
孩子把细细的草枝插到木头自然的裂缝处,树皮那粗厚的质感和色调总有它合适的位置,俏生生的松塔可站可躺可倒立,有趣的探索就这么开始了。
或许是偏爱原生态材料,或许他们在活动中一直在发现新玩法,让他们如此专注有想法。每个孩子与材料在操作时产生共鸣的瞬间都被记录在了作品中。
蔬菜过新年
灵感来源: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将幼儿美术的广泛性、艺术性、趣味性融入到幼儿生活常态中,从幼儿生活中提取创作元素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活动材料:蔬菜,泡沫板,颜料,闪光粉
选择材料的原因:胖胖的白菜,瘦瘦的香葱,结实的土豆,小个头的大蒜,味道奇特的鲜姜,有营养的胡萝卜……这些蔬菜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体态自然,一起聚在一起等着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活动过程简介:
动动手,动动脑,蔬菜组合真有趣。
刚洗好的白菜带着新鲜的活力,被搁置的姜块吐露沁人的鲜气,带着皮的土豆拥挤地堆在盘里,和闪光粉一起默默地吸引着你。
孩子们开始创作了,有的孩子和同一色系的蔬菜来玩,有的孩子和形态奇特的蔬菜来玩,用大个头的菜变一个基本结构,小个头的香葱、油菜和大蒜来丰富造型吧。
新年到了,孩子们用笔刷一起为蔬菜披上了红外套,扎起了黄头发,戴上了金帽子,穿起了花皮鞋,撒上了亮晶晶的闪光粉,哇!变成好玩的动物了。
温暖的羊毛
灵感来源:
冬天来了,孩子们纷纷穿上了暖和的毛线衣,牧民们也挂上了厚厚的羊毛毡防寒。随意走过一家羊毛制品商店,里面堆满了五颜六色的毛线。咦,为什么不用羊毛制品办一次美术活动呢?
活动材料:羊毛毡,彩色羊毛线,白色羊毛
选择材料的原因: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尤其是本地特产,也是一条很好地思路。幼儿对其物性比较熟悉,甚至不用特别引导也能自己玩起来。
羊毛制品既是鄂尔多斯的特产,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处处可见的物品。寻找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在冬天触感也很舒服。
活动过程简介:
这是一次“刁难”孩子的大班活动,孩子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让一缕羊毛毡变成立体造型?”零提示,零引导。孩子们在刚开始创作时悄悄皱起了眉头,拿起材料想办法…
孩子们无奈极了,把羊毛毡攥在手指上绕啊绕,表情愈发的专注了,直到突然把手指上的毛圈圈一并拿下,用一点点尾端打了个结,摆弄一下,一个漂亮的毛结结形成了,软绵绵的羊毛毡也跳起了舞。
创作开始了,那一个个创意的小造型,怕是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明明白白一句话,明明白白的“刁难”,明明白白看到了孩子们眉头紧锁到舒展的过程,孩子的潜力就在此一点点被挖掘。
有趣的作品会浓缩孩子对美的感知、表现、创造,孩子可以将自己对美的认知浓缩到作品中,用简约的线和形,装点了小鱼!材料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让孩子自主建构创造美。
园所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幼儿园成立于1956年,园所发展近六十年,是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
园所遵循“育人为本,科学保教,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办园思路。
坚持“一切为了儿童”的办园宗旨,秉承“一个孩子,一个梦想”的办园理念,依据传统老园优良的办园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提炼出东胜区第一幼儿园的园所文化。
园所管理理念:园所管理精细化,课程建设特色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教研引领科学化,家园共育多样化,幼儿发展个性化。
作者有感
许渊冲爷爷说:“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美,创造美,这个乐趣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而美的乐趣来源于孩子的创作,有童心,有童真,有童趣。
都说艺术是孩子感性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主观认识的另一种语言!在创作中,他们放飞想象,尽情玩耍,自成一派,彰显着孩子们的个性和主见,呐喊着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提出美术活动要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为创作材料,那么幼儿喜欢玩的,有探索价值的材料都可以作为美术活动的创作元素。
孩子们的眼睛是清澈的,万物入目皆纯粹;孩子们的想象是诗意的,山水草木皆有趣;孩子们的小手是灵巧的,件件作品皆艺术!
孩子们的作品总能折射画面背后的故事,材料产生兴趣,兴趣产生创作愿望,愿望产生对作品效果的期待,作品效果无声的讲述着孩子与材料产生共鸣的瞬间,瞬间就是成长。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幼儿园 孙瑜涓
注: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只要是与幼儿园有关的,
写下了、拍下来,
“优师教研”就来帮你推送出来!
“优师教研”备足礼物
期待老师们的来稿~
点击链接,了解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