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经过近一学期的园本研修,老师们已经逐渐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判断课程资源“能不能用、合不合适用”,但是对于“怎么用好”的问题上,老师们普遍存在着困惑。为了提高老师们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能力,1月13日,江潮幼儿园在多功能厅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七次园本研修。
三位老师分别从主题墙、专用活动室和课程故事三个内容为大家分享“课程资源”在其中的开发和运用的实践案例。
裴老师从问题分析、概念定位和实践策略三个板块,结合当下季节与节日主题对丰富的主题墙案例进行分析与解读,以及如何巧用课程资源与主题墙环境创设相融合。
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中,可以赋予主题墙一定的情景预设,在内容的呈现上,多为幼儿的展示提供空间和舞台,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题墙不是静态的,而是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流中共建起来的,这其中课程资源充分体现的主题墙面远比多个不变的、表浅的主题墙面更显丰富、更具动态化。
方老师介绍在创设玩美屋时,主要利用原生自然物与色彩进行了大胆碰撞,结合孩子的笔触,让整个玩美屋再生艺术氛围。她们利用幼儿园旁边的湿地公园中的枯树枝,将其固定在活动室的进门处,以树枝作为发散点向四周延展。
方老师还从活动室的物品摆放、作品陈设、色彩搭配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将各种材质的创设材料进行巧妙组合,在做到了作品陈设墙与整体视觉相呼应的同时,也让“玩美屋”整体呈现圆润立体、生动跳脱的效果,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王老师在分享前首先为我们列举了幼儿园内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幼儿生活的环境也是幼儿最熟悉的,那么如何将其真正充分地利用起来呢?
围绕着老师们在课程故事的实践中突出的三个问题,王老师介绍了在课程的前、中期,我们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捕捉、判断、支持以及调整,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向我们分享如何巧妙运用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最优处。在课程的后期,我们还要从课程来源、项目推进、内容架构、幼儿所得进行汇总反思,促成自身教学经验成长的同时,也为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在三位老师进行分享之后,范老师结合本次研修主题带领老师们思考了三个问题:1. 如何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呢?2.如何促进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转化到课程资源行动?3.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行动力?
范老师提到,虽然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很多、很丰富,但是教材依然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我们老师要做到教材资源在心中,也是区“课程园本化”对我们的要求和指引。在教材之外,我们还要积极地挖掘身边的海量资源,但也不要忘了幼儿身上、教师身上各种宝贵的隐含资源。意识是为了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行动,如何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行动,我们分为四步:关注兴趣、学会甄别、筛选重组、激发感染。
在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行动力上,一定是边思考边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在粗思考中,我们关注这个内容能发展幼儿的什么方面,能否有效的落地;在聚焦大思考中,我们要关注如何组织活动,幼儿的学习路径是怎么样的;在后思考中,我们要对整个活动、主题进行复盘、评价以及研究。
我们说课程改革,其实就是教师观念的改革,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课程资源观,在这样的一种科学的课程资源观的指引下,启发老师不断地拓展课程的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儿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在活动的最后,陈锂老师对本学期的园本研修进行总结与反思,明确下学期的研修方向:下学期将更注重课程故事与主题审议中课程资源的融合运用,希望老师们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实践,用心思考,始终相信“教育是一扇窗,推开它”,让孩子们不只有知识,还有情商、创造力、社会责任感,在他们自信、快乐的前行路上一定“满是阳光和鲜花”。
让我们带着教育的这样一份初心和美好,一起期待下一段的研修旅程……
文字 | 连老师 范老师
排版 | 董老师
审核 | 陈老师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