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共情陪伴成长
融合“完整”资源
——江潮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共情陪伴课程为例)园本研修
厚积薄发,初识课程:
学习“共情陪伴课程”
研讨开始之前,范老师向我们抛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共情?怎么共情陪伴?
共情学习
///
从要做到共情所需的五步骤和五要素出发,范老师向我们拆解共情能力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五步骤:停、看、听、说、做
五要素:尊重、关注、倾听、共情、回应
共情陪伴是指教师和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以情感接纳为基础,耐心等待孩子的反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有效地回应孩子内心需求。
那么如果将共情陪伴做成课程,那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开展共情陪伴课程呢?
///
范老师从“共情陪伴国际项目组”的成员伍新春、周兢教授的共情课程开发入手,带我们从社会适应、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四个方面全方位了解共情陪伴课程。
通过不同的年龄层次,范老师带我们了解共情陪伴课程中,幼儿心理社会能力的关键经验,以及课程里所设计的生活视频情境课。
开展共情陪伴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心力”——即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能力,分别对应了幼儿与人、与己、与事以及核心力的发展。
学以致用,智做融合:
研讨共情陪伴课程与《完整儿童》的融合实施
1.形融与神融
教师们准备根据内容特点,直接在主题审议中预设集体教学活动。
如何将两者相关联?
我们可以将共情课程中的16 条关键经验链接在主题课程中。
2.研讨与改进
教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对如何融入共情课程进行研讨,结合当下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链接《指南》与《完整儿童课程》,不断优化调整。
///
各组组长引导教师们探讨多元课程的融合,提出课程发展预设,促进课程园本化的推进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研讨
年段组组长引领进行小组梳理总结,代表发言展示研讨成果。
小班组老师结合冬季活动主题,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和挫折应对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将《完整儿童》课程中《早上好,丹尼尔》、《遇到困难了》等课程内容与这三方面进行融合与活动设计。
中班组结合当下主题《我运动,我健康》,链接健康领域活动,将“合作分享”和“自我控制”这两个方面与运动会、雪球大战等教学活动相融合。
大班组老师在以上基础上,增加了新年主题与共情课程的融合,同时关注主题《冬天的秘密》下教学活动中“自尊自信”纬度的调整设计。
在进行研讨、展示与分享后,我们发现关注当下学期中主题活动的适用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次课程资源研讨与学习,相信我们在集体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中都能让幼儿在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最后陈锂老师对此次园本研修进行活动总结:我们在主题的前审议中就能够对共情课程与资源进行盘点、盘活、盘算,不断进行融合、优化和调整,相信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老师能够更好地利用共情陪伴课程资源,努力让共情的意识植根心田、用共情的理念构建专业、借共情的方法改变行为。
文字:连老师
图片:曹老师
编辑:袁老师
审核:陈老师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