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常青藤学前教育管理研究院前身是中幼常青共同体实践组,由星晨教育在2016年引进常青藤项目,与国内十多家幼教集团在2017~2018年间边学习边实施,这七年经历了“常青藤理念实践园”“区域反思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研修”三个阶段。
常青藤学前研究院2020年8月在南京注册成立,聘浙师大、华师大、南师大等知名教授为顾问,团聚了一批新理念下深耕本土实践的园长、教师、教研员,同时指导着广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等省(区)的五十多所幼儿园。在双《指南》大背景下走“以儿童为中心”的一日生活实践之路,并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支持体系。
今天转发的是常青藤学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原鄂尔多斯金融广场幼儿园乔凤萍园长2017秋时《每日思考》十篇,全面阐述了实施常青藤的“十大原则”,相信会给到大家更多启示。常青藤是一个宝库,实践常青藤就是在挖宝。
这个暑期,8月16~20日第三期先锋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实践论坛,我们请来二位最优秀的常青藤实践者马倩云园长、吕倩老师联袂分享《构建自主生活系统,推动儿童走向深度学习》,帮助更多幼教人在实现“幼儿自主深度学习”方向步伐稳健、更为自信。
我一直认为倾听/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首。但在实践中,常常因为不得其法而停留在表象。常青藤的循环修复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遵循的就是倾听/观察—反思—回应原则。
教师要倾听和观察儿童的行动、互动、陈述、情绪等等,由此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想法、好奇心及背后的意义。
而这只是开始,还需要进行反思,对此逐一分析,理性思考和判断其价值,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种感觉中。
但这还只是教师必要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回应:根据孩子的真实需求,创造一个支持他们探究、学习的丰富的环境,接受挑战,引起思考,修复认知,产生新的想法。
当孩子在环境中做出反应开始行动后,教师进入新一轮倾听/观察,深入反思,继续回应,如此不断循环,实现有效师幼互动中的共同成长。
这是教师支持儿童自我建构、深度学习的策略原则。
这里的档案记录,并非简单留存,而是价值发挥。教师把自己观察到的儿童的学习时刻,通过笔记、录像、拍照、录音以及文字实录记录下来,成为解读儿童兴趣、想法、心理的重要的关注点。
这些记录,是教师教研的案例,制定计划的依据,与家长沟通的载体,还可与孩子在回顾中引发思考,是不同层面深入反思的素材。这可以有效保证不偏离儿童!
在常青藤,有两种教师深度观察记录的方法,即棱镜与透镜。棱镜侧重不同的角度,多维度观察解读儿童;透镜则抓住一个可以深入的点,进入本质的解读。这些记录就呈现在环境中,家长可借此了解孩子,并生动理解教育原则。
各种记录会保存在文件夹里,便于随时取用。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会出现在展板、幻灯、海报以及各种册子中。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他的个性特征被识别,同时,在认同与归属中,孩子也会产生集体认同,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途径。
人们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认识事物。人是有局限的,在合作与对话中,不同的经验、认识产生叠加、联系、或生发出新的认知,人们在相互支持下,可实现认识的不断构建。这与单纯学习知识有本质的区别。
有效的合作与对话,需要在相信与质疑的人际氛围中进行,要营造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民主、协商的文化。
儿童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更单纯,只是缘于需求的自在,没有杂七杂八,本能地在相信与质疑中,但却难以深入,教师加入,以行动支持,以矛盾点质疑,引发新的行动与思考。与儿童平等对话中,要仔细听懂后介入,需要注意的就是自我姿态:没有答案,不代替思考,一问一答不是对话。
相信与质疑,在成人中不会自动出现。教师之间更需借助教研会议,自觉地训练自己,掌握对话的技巧、合作的氛围,以及自我调节让对话更具价值的能力。以这种专业能力,支持儿童在合作与对话中构建认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
鼓励儿童和教师从多重角度来交流和思考,可拓宽或者深入对某一事物或目标的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体验感受不同;同一个人,不可能对某一事物有完整的认识;成人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各有其价值。
多重角度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学会谦虚,在相信与质疑中合作互助;可以在丰富经验中实现自我认知的不断修复,走向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还可以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使自己面对现实时更具有变通性。真正实践中,其价值不止于此。
在美工区,自由绘画时,孩子们发现颜色叠加、混合、对比的不同,发现用不同的笔涂抹颜料效果不同,发现颜料画、抹、抖在纸上的感觉也不同。这样的学习交流,让孩子们在绘画之前,首先沉浸在对材料的深入认识,那种生动的场面,以及由此而来的画作的多种可能性,远胜于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绘画。
儿童在接触世界或者回忆的时候,都会表征他们的观察和想法,并互相交流。只是,他们不像成人,就只有一种语言表达,他们使用的是多重符号系统。关于这一点,马拉古奇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有清晰的描述。
儿童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方式进行表征。比方,口语、手势、表情、行为以及这些方式的混合使用,我们会常常看到孩子为了说明自己的想法,嘴里说着,手里在比划,还要加上身体的动作。
然而,在各种表征中,借助材料是儿童运用最多的方式。绘画、拼搭、粘土、电线以及他们发现的多种自然的材料,都在丰富他们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表征自己想法的方式。这也说明,材料不只是满足儿童操作、探索、游戏的需求,更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非常重要的载体。
因此,倾听孩子,可不只是用耳朵听他说了什么。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的感官,用整个心灵去“听”懂孩子,理解他的感受,明了他的想法。跟儿童的对话是在这之后,给予儿童需要的支持也是在这之后。
儿童的世界独特而丰富,只有丰富的环境能够与之匹配。那种丰富当然不只是多,大自然、人类社会多维度的丰富,对孩子都是极有意义的。
儿童会回顾并重新考察他们的研究经历和对象,还会回顾自己和他人的表征。
回顾的意义在于,对过往经验的再认识,而当这种经验与当下新的材料发生联系时,会引发新的探索,也会修正经验。当这种联系不断加深时,伴随其中的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儿童的兴趣。而所谓的培养兴趣,其实是让儿童与生活、环境及自我产生本质的连接。回顾是实现连接的重要方式。
晨会中,跟孩子一起回顾昨天、或曾经的事件,为了让孩子能专注于事件,还可以看视频、讲故事、模拟情景、画图等,可有效引发孩子新的活动。
活动结束,将活动过程做成展板,以图为主,呈现活动的思路及孩子们的策略,出现问题是如何改进的,等等。
一个周期较长的小组活动,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将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内容,小组活动的成员以及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并完整展示。
这些,都在支持儿童于回顾中将经验与新的活动有效连接,在兴趣中,走向深度学习。
学习环境始于教室空间。教师需要精心构造一个可以邀请和引导孩子进行探索的教室空间,在这里,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丰富自己的表征,还可以一起合作学习,他们的个性得以凸显,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
随着学习与探索的深入,环境不再只是老师的构造,孩子们会根据需求改造环境,变化功能,增减材料,环境与孩子已经息息相关,成为一体。
当然,教室只是重要的开始,慢慢开阔视野的孩子不会满足于此,空间需要扩大并延伸,走廊、公共场地、校园、社区,甚至整个城市,都会成为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环境。
前边的若干原则,如果没有学习环境的支持,都是难以落实的。借助真实的环境,借助可以使用、变化、观察、创造的材料,潜藏在孩子身体里本能的学习力,被唤醒、调动、发展。
丰富的、美丽的、有趣的学习环境,可以邀请到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
在支持儿童学习探究中,教师间的合作异常重要。在实践中,我们慢慢体会到:
教师对观察到的儿童的各种信息,一同进行反思,协商回应的策略,一方面,可更好地达成共识,保证对儿童一致的行为,可有效避免对儿童认知造成困扰;另一方面,是形成共同儿童观的重要途径,这能确保面对儿童的教师,在本质上具有同样的价值趋向,即便他们有个性差异。
教师一同协商,可弥补自我认知局限,对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予以讨论,形成有效策略。这有助于平等、尊重、民主、协商氛围的形成,这样的群体文化,才能支持孩子们感受文化的本质,建构认知。
班级一日常规、小组活动、节日活动、外出考察,在幼儿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教师合作。合作效果,心态好并非关键,而是源于合作原则。要以儿童为中心,要在相信与质疑中寻求最佳方案,要在共识中努力改进,要保持学习提升自己在团队中价值,等等。
在实践中,找到并发展合作的原则,会极大的改善工作的品质。
关于支持儿童个别化学习或个性化发展的课程,我们国家通常翻译为“生成课程”;常青藤则为协商课程,美国芝加哥公共协会用了“呼应课程”。无论哪种说法,其本质都指向了“儿童深度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会源于概念各自的侧重含义,出现相应的倾向性,也难免会掺杂成人主观。这时,保持质疑就异常中,如此才有修正的机会。
呼应课程并非单一活动,也非一系列活动内容的整合,而是以上九条原则的综合应用,缺一不可。其目标指向“儿童深度学习”,支持儿童进入高级思维。教师需要对每个原则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并且明了各原则间的关联性,才能更好地驾驭、发展课程。
活动依然是重要的载体,但课程远不止活动,包含了一日生活的所有,而儿童是它的主人!
在这一条原则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家长形象”。如同我们已经知道“儿童形象”就是我们的儿童观最生动的体现,家长形象也是我们对家园关系的价值体现。
常青藤对家长的定位是“伙伴”。由此,我们可以确立有责任、有能力、富有思想、理解儿童、愿意担当的家长形象,以及愿意彼此协助、相互信任的家园关系。实现有助于儿童发展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时也是支持教师与家长共同成长的基础,家长形象则是基础中的价值取向。
这种基于家长形象的家园关系,是通过对话与合作建立起来的。当然,对话的形式不止面对面交谈,还有活动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展示、儿童身份识别、问题研讨,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话的主题只是孩子,而无其它!
以儿童为核心的家园关系,是单纯的,也是本质的,因此,是最有效的!
复杂性,是常青藤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即提出讨论的问题,应该足够复杂,给孩子持续深入探索的机会!简单的问题,或者有结果的问题,都不能支持孩子进入高级思维。但如何发现探究点,又如何从探究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真实而有效的观察记录是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其中,Alise用“一般性语境”“特殊性语境”这两个概念,非常好地将孩子寻常的点与人类普遍的复杂的发展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一般性语境的阐述,对棱镜点在人类发展的意义上进行拔高,呈现其复杂性;另一方面,通过特殊性语境的概述,对儿童当下的行为给出准确、具体的说明。最后的分析,则实现寻常时刻之所以不寻常的结论!
结论是继续回应孩子的依据。你可由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为孩子提供支持性材料,还可以征求孩子意见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新的观察记录开始,活动由此连续不断走向深入。在连续的活动-反思-活动中,孩子开始了建构,思维由低级走向高级。孩子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前行,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真正的学习。
版权声明
◆近期优质活动推荐◆
??
咨询/报名
胡老师:136 5178 6968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幼常青共同体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