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南京市逸仙实验幼儿园 付晨阳
前言
临近毕业,大二班的孩子们都在为心中的毕业典礼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从规划才艺展示、游戏、美食的场地位置,到准备表演的内容、游戏道具和美食菜单,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在场地规划中,与常规、封闭的教室相比,孩子们更喜欢在空间大、更自然的操而钢琴是才艺展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让老师和孩子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然而就是这个小插曲却成为了我们毕业典礼中最难忘的那个“小确幸”。
孩子们规划的毕业典礼
在操场上演奏的执念
教师:“你们觉得在操场上才艺展示合适吗?”
全体幼儿:“合适。”
教师:“那要演奏钢琴的小朋友怎么办?”
昕昕:“可以先在教室里弹完再出去表演其他的。”
浩浩:“我们可以把钢琴搬出去。”
桐桐:“对,那就瑞瑞搬吧,他力气最大。”
瑞瑞:“我不搬,除非诚诚跟我一起。”
诚诚:“那老师搬吧。”
两个老师在小朋友的注视下用力推动钢琴,但钢琴丝毫没有移动。
果果:“那就全班一起来搬。”
两位教师尝试推钢琴
教师手记
当绝大多数幼儿想在操场上进行才艺展示时,教师心中不免有些疑问: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想在操场上表演节目?他们是否考虑到有演奏钢琴的节目?钢琴那么重,他们在操场上弹钢琴的可行性能有多大?于是教师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向孩子们发起了讨论。
从师幼讨论中可以感受到幼儿并不认为搬钢琴是一件难事,并且为了在操场上举行毕业典礼,他们愿意想办法把钢琴搬出去。当老师抛出问题后,他们想到:力量越大,钢琴越容易被推动。在两位老师尝试后,他们认为人数多少也会影响是否搬动钢琴。
但是受钢琴重量和室内外地形因素影响,教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讨论让幼儿意识到把钢琴搬出去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如:在教室里进行才艺展示。但幼儿却对怎么把钢琴搬出去十分感兴趣,为了让幼儿真正意识到钢琴的重量,我决定让孩子们用试误的方式知道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移动钢琴的小试牛刀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七个小代表兴奋着、尖叫着来到离操场最近的多功能教室搬钢琴。下楼时果果对昕昕说:“下面有滚轮,应该很容易的。”昕昕听到后也赞同地点点头。与教师站立式推钢琴不同,力气最大的男生弯下腰、手握钢琴腿向后拽动,两个女孩子站在对面、手称钢琴盖向前推动。
在七个小朋友的合力下钢琴很快被推到了离操场最近的门口。但是门口处有两级台阶,
教师:“这有台阶怎么办”?
安安:“那就把钢琴滑下去”
教师:“钢琴很重也很贵,滑下去钢琴会受伤。”
乐乐:“那我们把钢琴抬起来。”
教师:“你可以试试。”
结果钢琴在原地纹丝不动。正当我提议把钢琴放回原位时,
谦谦:“那我们可以从小三班绕着走。”其他孩子听到后顿时又来了兴致。
孩子们尝试搬动钢琴
教师手记
读懂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初我认为孩子们对于搬钢琴只是空有一腔热血。但是通过幼儿之间的对话、搬钢琴过程中的种种,我意识到看似无法实现的想法背后其实蕴含着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有用推车搬运积木的经验,猜测钢琴同样带有滚轮,搬运时在一定程度下省力。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一切“不可能”都是有迹可循。
同时幼儿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以搬钢琴为例,成人与幼儿的思考方式不同,成人更多的是站着、向前推,重心在钢琴上方。而幼儿采取的是弯下腰,重心变低。幼儿与幼儿的思考方式也是各不相同,有向前推的,也有向后拽的。孩子们默契十足,又快又稳地搬到门口,也让在场的老师大吃一惊。
而我也感受到幼儿搬动钢琴后的喜悦,以及想把钢琴搬出去的执着。但作为教师,我也要对幼儿的兴趣价值做出筛选,尤其像钢琴这种特殊的贵重物品,幼儿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去尝试。考虑到滚轮有可能造成的划痕以及影响小班幼儿活动等因素,当下我并没有立刻让幼儿尝试。
那一定是难忘的回忆
下午孩子们正在设计毕业典礼的节目单,草莓和萱萱从我身后经过,草莓对萱萱说:“其实我还是想在操场上弹钢琴,那一定是一次难忘的回忆。”我回头看了看她,她脸上执着而坚毅的表情深深地触动了我。
教师手记
草莓这句话给了我巨大的冲击,我和幼儿一起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看似理解幼儿、读懂幼儿的行为,实则是在权衡利弊后对幼儿真正兴趣的不断削弱。相较于脱离具体情境下的毕业心愿,在操场上弹钢琴、表演节目不就是当下他们的心愿吗?钢琴虽然贵重,但不足以成为阻碍幼儿完成心愿的决定因素,我打算第二天再和孩子们聊一聊表演场地的问题。
教师:“你们为什么想在操场上表演节目?”
牛牛:“操场很大啊,可以来好多人看我们表演。”
糖心:“我们民族大联欢不就在操场上表演的吗?”
教师:“那对于搬钢琴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木木:“我也想把钢琴搬出去。”
可可:“我虽然不弹琴,但是我可以帮助他们把钢琴搬出去。”
在了解到这是大多数小朋友的心愿后,我们准备来一场突破自我的双向奔赴,孩子们突破已有经验,而我突破固有思想的壁垒。
突破自我的双向奔赴
钢琴作为幼儿园公共物品,在搬运前要做哪些准备呢?天天说:“我们要征得园长妈妈的同意,”可说什么园长妈妈才会同意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梳理出要对园长妈妈说的话:
“我们想把钢琴搬出去”——要做的事情。
“我们毕业典礼想在操场上表演才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搬得时候我们会保护好钢琴,我们有方法”——我们的保护方案。
“可以让我们把钢琴搬出去吗”——征得同意。
教师手记
活动不分大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隐藏其中的教育价值。能够清楚、有条理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十分考验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项必备能力。表达前幼儿需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头脑中构建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讲给倾听者,使之理解并同意。这也考验着幼儿的胆量和预估能力。
征得园长妈妈的同意不仅仅指向五大领域中的核心经验,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如何做一个懂礼貌、守规则的小朋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下更容易感受到。
钢琴的守护者
①初做保护套
孩子们受教师前期对于钢琴贵重性观念的“渗透”,意识到要做好搬运钢琴的前期保护准备。
教师:“你们觉得什么材料可以保护钢琴呢?”
安安:“我们睡觉的枕头,摸上去软软的。”
贝贝:“那是不是被子也可以。”
嘟嘟:“棉花也是软软的。”
九九:“我觉得纸板也可以,我取快递的时候看到的。”
布丁:“快递里还会缠上泡沫。”
诚诚:“那我们不能用胶带缠,不然会有痕迹的。”
麦麦:“那就用绳子吧,美工坊有绳子。”
孩子们商量的保护钢琴的方案
收集好材料后,孩子们三下五除二就把枕头放在钢琴上,可以这样摆放起到保护钢琴的作用了吗?孩子们想用红麻绳固定气泡膜,可总是系不紧怎么办?看到钢琴其中一个角漏在外面,可现有的材料总是固定不住怎么办?保护钢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活动停滞不前。
孩子们制作的钢琴保护套(很松散)
教师手记
生成活动中老师都希望幼儿所做物品能够真正应用、体现在活动或游戏中,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这时老师要找最核心的问题,并作为下一步活动的解决重点。
幼儿基于拆东西的经验寻找到包装物品的材料,但是幼儿却没有包装物品的经验。幼儿发现胶带所粘之处会留有痕迹,但是却没有发现包裹与胶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幼儿意识到钢琴角需要包裹,但材料之间没有进行合适的组合。这些问题都指向固定材料的选择,初次包装钢琴中幼儿的固定材料只有麻绳,受精细动作和材料本身的限制,麻绳无法解决现有问题,因此才会出现原地打转的现象。
既然是固定材料出了问题,那我们就来找找看幼儿园还有什么材料能起到固定作用呢?工人师傅在包装钢琴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②再做保护套
观看视频后孩子发现胶带只要不粘到钢琴表面是不会有痕迹的。他们又找到尼龙绳、毛线、行李绳三种材料,在尝试后发现尼龙绳和麻绳都有共性问题,虽然结实但系不紧。毛线总是打结、用起来很麻烦。行李绳可以自己调整长度,还可以把很多个行李绳连接在一起。
孩子们再次尝试做钢琴保护套
教师手记
生活经验和技能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感知材料,发现相似材料下的异同,从而作为下一次使用的依据和经验。
最优路线的探寻
教师:“那怎么把钢琴搬出去呢?”
天天:“我觉得从小三班出去,离得最近。”
牛牛:“我觉得从小二班出去,因为他们班在中间。”
果果:“可以从小一班把钢琴拖出去,因为他们班正对着小木屋。”
瑞瑞:“我觉得从小一班出去,因为妈妈告诉我直线距离最短。”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呢?”
开心:“可以用尺子测量。”
豆豆:“可以用手机导航,上面会显示多少米。”
萱萱:“可以用我们的脚丫测量。”
以钢琴所在的教室门口为起点,跑道为终点。科技组受比例限制无法呈现幼儿园某两处的距离,尺子组采用的是一把尺子重复单位量测量,脚丫组采用的脚跟连脚尖的方式测量,单位量、步数越少说明距离越短。在两组的测量后发现小二班是搬运钢琴的最优路线。
孩子在用测量的方式寻找最优路线
教师手记
《指南》数学领域目标一就是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感受并应用数学核心经验,才能体会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幼儿的猜测都指向最短距离,说明幼儿意识到在搬运中物体重量与路径距离远近的关系。在验证环节,幼儿分别想到用非正式测量、正式测量、科技三种方式,并想到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这说明生活中幼儿不仅对测量的经验十分丰富,对于所使用单位量与路线之间的关系掌握得也十分熟练,能深刻理解并应用数学核心经验中的数概念、测量等经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毕业典礼中室外演奏的小小幸福,注定将成为幼儿童年中难忘的、有成就感的“小确幸”。历经种种波折,钢琴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搬到操场上,幼儿如愿地在宽广操场上弹奏了美妙的音符,我想这次的操场演奏在每个幼儿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整个毕业典礼的亲历者,我不仅感受到了幼儿在演奏中的“小确幸”,也找寻到作为教师难以忘记的“小确幸”。从最初的权衡利弊到转变后的大胆尝试,我在不断想幼儿所想,努力走进幼儿、读懂幼儿。和幼儿一起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化为可能,真正满足幼儿的毕业心愿。回顾那段时光,我庆幸听到了幼儿的心愿,庆幸读懂了幼儿小小心愿背后的真实原因,更庆幸看懂了幼儿心愿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小小的心愿,大大的努力,终将铸就成彼此的“小确幸”!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汇聚四方资源,助力四方幼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四方幼师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