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又称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是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中华文明的软实力,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教育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含有文学经典、民间游戏、戏剧、手工艺等,是我国各族劳动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经过历史沉淀的智慧结晶,对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提升个人修养等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提倡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幼儿开始。学前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前儿童身体、心智未发展健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构建良好的品格思想,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前教育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幼儿通过感受、体验、欣赏传统文化,形成丰富思想,塑造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为其今后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学习传统文化的优势
1.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学前儿童是指4-6岁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这个阶段儿童记忆力惊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深刻记忆。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传统文的丰富内容提升学前教育的生动性,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为今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奠定基础,有利于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2.塑造优秀品德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众多的美好品德,也体现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利用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元素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养成,让幼儿明白尊老爱幼、善良、团结等美好品质的意义,从而为幼儿立下标杆,指导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们做才是正确的。
3.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我国一些优秀的文化经典中包含了引导人们做正确行为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将这些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学前教育,让幼儿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在完成一件事时要采取怎样的行动,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构建正确价值观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基础期,但由于其身心发育不完善,因此需要周围因素影响,让幼儿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而对学前儿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则能帮助其大概认识到事物的是非曲直,从而促进幼儿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如若我们只是一味地关注儿童兴趣、需要,只是一味地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只是去追求所谓的本真的学前教育,那么我们恰恰忘记了学前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价值: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事实上,这样的学前教育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科学的学前教育。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进行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