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尊重幼儿的兴趣为前提,同时挖掘兴趣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在积木区,小班幼儿决定要搭建城堡,但往往只是把大量的积木拿出来放在垫子上。同时,大部分幼儿喜欢玩小汽车,想要搭建积木的幼儿被他们所影响,积木区总是发出“老师,他破坏我搭的东西!”的告状声。
在户外建构区,没有小汽车玩具的吸引,幼儿也并未实施活动前的搭建计划,同样地,他们把一块块积木拿出来,随后便进行了其他游戏,搭建活动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进行。
教师分析: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一方面缺乏对“大城堡”的认知,搭建技巧也较为单一,因此往往把积木拿出来后,便放弃了搭建,觉得不好玩。另一方面,大部分幼儿的兴趣点在玩具汽车上,因此少部分幼儿的搭建无法进行,容易被破坏被影响。
马路与汽车的相遇
一次积木区活动中,幼儿如往常一般玩小汽车,积木满地都是。正想着提醒他们不用的玩具要放回去,不然就太乱了。突然,我看见了材料柜中的“斑马线”,这给了我启发:可以搭建与汽车紧密相关的马路!于是,我无声地拿起了被他们抛弃的积木,独自搭建马路,并加入了一些辅助材料。
搭建完毕,我便拿汽车玩具在上面玩了起来,“我开车啦,嘟嘟,遇到了一个大斜坡,加速,现在要下坡啦,咻,我下来啦,哇,看到了一座桥,太好玩啦!”旁边的幼儿被我的游戏所吸引,申请“过马路”,在我与他开心的游戏互动中,积木区的幼儿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当天下午,正好是在建构区进行户外活动,幼儿主动搭建马路。
在看到幼儿只是简单地用积木平铺搭建马路后,我便引导他们:“马路上都会有什么呀?”楚茉回答说“天桥!”于是便和楷沂开始尝试搭建。她先是想要直接立住圆弧形积木,但发现行不通,于是加入两个圆柱形积木,并将积木分开放,圆弧形积木则直接放在上面,但也行不通,于是继续调整:圆柱形积木靠拢,圆弧形积木放在上面,刚好接触到地面,这次成功了。
但我发现这样可通过的空间很窄,问:“那小汽车怎么通过呢?”楚茉:“从旁边(窄窄的裂缝)通过呀。”这时我发现语禾有不同的搭建方式,于是说“哇,语禾你的天桥可以通过好多小汽车呀!”楚茉听到后,仔细观察他的作品,然后调整:圆弧形积木放在圆柱形积木与方形积木中间,这一次成功。楚茉开心拍手:“成功啦,真是太好玩了!”
这周内,积木区的幼儿不再只是玩汽车,而是搭建马路,并将汽车放在上面进行游戏。
教师分析:
小班幼儿玩区混乱是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在想要进行无效的“提醒”时,我看见旁边的辅助材料,从而发现了幼儿兴趣中的教育契机,并且以独立游戏的形式间接吸引幼儿,从而引起幼儿的简单模仿,真正将积木材料使用起来。
但是,可以发现,幼儿对马路的认识是浅显的,只是简单的平铺围合。在引导后幼儿加入了天桥,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完成了天桥的完美搭建。在对马路的探索体验中感受到乐趣,并主动地进行搭建。
马路的不同形态
通过一周观察幼儿的自主搭建,发现幼儿搭建的马路形态单一,仅为直线型,由此,便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马路的不同形态。幼儿了解到马路形态多样,可以是直线型、弯曲型、交叉型等等,并不断地尝试搭建。
在后期的搭建中,我惊奇地发现,积木区的幼儿共同游戏,拿汽车的幼儿甚至会主动保护已搭建好的马路,不许其他区的幼儿破坏。
教师分析: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马路,这能帮助幼儿整合并提升已有经验。在共同游戏中,马路已成为必需品,成为共同的“财产”,由此促进了幼儿的友好合作行为。
马路旁的建筑物
在幼儿能较好地完成对马路的搭建后,便引入与马路相关的建筑物——高楼、绿化带、天桥等等,幼儿在探索中加入了辅助材料,并使用垒高、盖顶、架桥等搭建技巧。
教师分析:
幼儿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的探究、同伴的分享等形式,不断丰富搭建内容,提升了搭建技能。
马路上的交通牌
某周,幼儿在搭建时随意放置了很多交通牌。
情景一:俊霖在搭建的房子上放了两个交通牌,我感到好奇。问:“为什么房子上也有交通标志呀?”俊霖:“因为狗不能进房子里面,车也不能进房子里,所以要有交通标志呀!”
情景二:皓洋与庆芸对交通牌的放置产生争议,皓洋:“我要把这个(禁止鸣笛)放在房顶上。”庆芸:“不行,房顶上又没有喇叭。”皓洋:“可是房顶上不能那么大声啊,不然太吵了。”
虽然他们的说法有自己的逻辑道理,但是可以发现,幼儿对交通牌没有清晰的概念认知。于是,我将积木区中的交通牌拍下来,并开展了第二次集体教学活动:认识交通标志。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初步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牌颜色的意义,知道常见交通牌的含义,并将其加入到搭建活动当中。
教师分析:
在认真聆听幼儿的游戏言语过程中,我发现了新的教育契机,它是积木区幼儿普遍遇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系统的经验。
对称的马路风景线
一次搭建过程中,我发现皓洋搭的房子有一定的对称性,便请他进行分享,但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对称,即不清楚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只说“我在过马路的时候见过这样的房子。”
通过引导,幼儿发现作品左右一样的特点,我便简单引出对称这一词汇,并鼓励他们可以挑战,尝试搭建左右一样的建筑物。令我惊讶的是,在后续的搭建游戏中,其他幼儿也搭建出对称性的物体。
教师分析:
幼儿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对称这一搭建技巧对小班幼儿而言是较难的,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发现了个别幼儿的能力较强,因此遵循其发展水平,提出下一步学习的关键点,而幼儿的同伴学习能力也令我惊讶不已。
鄢超云教授说过:“不是只有大班幼儿的游戏才有水平、才精彩,小班幼儿同样有坚持、专注,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相互合作,在熟悉材料之后有创新、创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马路与汽车的奇遇”这一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尊重幼儿的兴趣——汽车,幼儿可以将汽车放在马路上“行驶”,也可以放在房子里“停放”。更为重要的是,将幼儿的兴趣拓展为有意义的学习,并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不断挑战的空间,从而引发深度学习。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黄媛(集团十二幼)
编辑|梁海妍
审核|凌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