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到底有多长呢?长城是谁建的?为什么要建长城呢?集团二幼的老师们为满足孩子们对长城的好奇,开展了“长城有多长?”主题探索活动,通过孩子们自主搭建长城,提高搭建水平、学习测量方法、丰富对长城的认知经验,一起去看看吧!
长城有多长
今年是祖国70年华诞,举国欢庆。幼儿园里孩子们也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一次班级分享中,小朋友分享了他去爬长城的趣事,引起了孩子们对长城的兴趣,长城到底有多长呢?
“长城好长好长啊,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
“就像一条龙一样。”
“长城绕过了好多的山,弯弯曲曲地像长江一样。”
“长城有万里长,所以它叫万里长城。”
“是谁这么厉害把长城建起来的?”
……
为了丰富和拓展孩子对长城的了解,我们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制作了调查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找资料,两天后带回园分享。
“长城有多长”主题分享会
经过亲子一起参与调查,孩子们对于长城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老师与孩子们围绕着主题“长城有多长”开展了一次分享会,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长城有2万多公里,
经过15个省,
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
从天上看就像一条龙一样。
老师:长城有2万多公里长,如果要走完长城,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不可能走得完的,太长了。”
“走路不行,我们就开车呀!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还一起开车回湖南呢!”
“长城这么长,开车得开多久啊!”
在这个时候,我们利用多媒体让孩子用耳朵感受120速的车速声,用眼睛观察120速移动的画面,在中途不休息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大概7天7夜的时间才能走完长城。孩子们在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中,感叹道长城真的是太长太长了!
教师反思:从孩子们的分享中看出他们虽然知道长城长,但对2万多公里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开展关于“长城有多长”的深入探索,将抽象的长度概念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受的具体形象。
第一次搭建、测量长城
孩子们在积木区自主搭建长城,当发现教室空间不够时,有小朋友提议将长城搭到教室外面去,从三楼一直延伸到二楼……
搭建结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观赏“我们的长城”,并讨论。
师:请问今天搭建长城用到了哪些材料?
“积木、纸砖、万能工匠、一次性纸杯、画笔……”
师:原来你们利用材料相互连接的方法搭建了长城,那今天的长城到底有多长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一下呢?
“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有多长了。”
“用脚步。”
“我们用很多纸铺地上,铺完数一下多少张纸就知道了。”
“长长的透明胶,笔都可以。”
“笔是硬硬的,不能拐弯,可能会不准确。”
“绳子可以拉很长,而且软软的,可以拐弯。量完了我们再用尺子量绳子,用颜色纸做记号就知道有多长了。”
师:这个主意不错,但绳子一拉就跑开,怎么固定?
“用积木压着。”
“班里已经没有那么多积木了。”
“用透明胶贴住绳子来固定,这样就不会动来动去了。”
孩子们刚开始摆绳子时,将绳子拉成直直的一条线。经过老师的提醒,他们将绳子沿着积木拐弯的地方摆,并将多出来的绳子剪断,保留了测量的那段绳子。
师:“怎么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啊?”
“我们可以用笔来量呀!”
“笔太小了,量不完的,如果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来量就好了!”
“我们外操场不就有吗?可是没有那么多金箍棒!”
“我们全部拿过来摆,一个接一个。”
“可是后面不够怎么办?”
“我们量过的地方做个记号,再接着放不就可以了吗!”
“最后算一下一共几根金箍棒,这样就知道绳子有多长了!”
于是孩子开始分工,有的拉直绳子,有的做记号,有的记录金箍棒放了几次,有的重新调整金箍棒的摆放,首尾相接一个接一个。最后,经过孩子们的一番努力,终于测量出使用了33根金箍棒 。
教师反思:孩子们在积木区搭的长城还有长城结构上的设计,但搭到后面孩子更关注的是长度。在测量时,由于前期测量的经验比较少,孩子们用绳子测量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摆绳子时没有沿边贴,绳子没有拉直,知道要首尾相接,但实际摆放时会留出空隙等。基于对孩子们此次搭建和测量的观察,接下来,教师将引导孩子们了解长城的结构和测量方法。
绘本《一寸虫》
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老师向孩子们分享绘本《一寸虫》。
老师
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量量叶子有多长吧!
“我量出来了,5寸长。”
“我的4寸。”
“我的也是4寸”
“我的最长,有6寸。”
师:为什么同样的叶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量的时候要从叶子的头出发。”
“这里你刚刚量过了。”
“一寸虫走过的地方不能再走的,这样就不准确了。”
师: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
“从一寸虫的尾巴”
“做个标记你就知道量过哪里了”,孩子边说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不错!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讨论结束,孩子们重新调整自己的操作方法,继续测量。
教师反思:在测量的学习中,我们以孩子的兴趣点入手,通过绘本的分享,引起孩子对测量的兴趣。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先探索、再讨论、再实践的方式来重复使用一种单位测量。通过一次次的调整,孩子们有机会丰富他们的测量经验,加深他们对长度这个量的认识。
长城的结构
利用餐前时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长城的记录片。
师:长城是建来做什么的?
“抵御敌人。”
“长城的城墙都建的高高的,这样敌人就进不来了。”
“要是敌人想要进来,很快就会被发现。”
师:当敌人要入侵的时候,除了城墙可以阻挡敌人,长城哪些东西还可以阻挡外敌或者请求支援呢?
“烽火台可以放狼烟,大家看到烟就会一起过来帮忙打敌人了。”
“那个小小的洞就是用来打敌人的。”
“那个叫射击口,可以把枪放在那里。”
“古代是没有枪的,电视上说的是箭。”
“那大家怎么上去长城啊?”
“长城有城门,大家可以从城门进去,然后再爬上去。”
……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主要用来抵御外敌,长城不只有城墙,而是由城墙、关城、烽火台、射击口、城门、城楼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工程。你们去搭建长城时,不仅要长,也要关注这些结构喔!
第二次搭建、测量长城
第二天户外自选时间,孩子们自发在内操场搭建起长城来。这次,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不再一味追求长,而是将长城连绵不断,蜿蜒曲折的特点展示出来。通过上次的讨论,孩子们也发现长城上面是可以走动的,所以在搭建时,有些孩子边搭边走边调整,去除一些搭建完不能在上面走的材料,如呼啦圈。
搭建结束,孩子们提议比一比第二次的长城跟第一次的长城哪个更长。
师:要比的话,第二次搭的长城有多长也得量出来才行,怎么做?
“跟上次一样用绳子,再来比一比哪条绳子比较长。”
师:第一次测量时,有小朋友遇到了困难,谁来分享一下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我在贴胶带固定的时候,前面的小朋友一直扯绳子,搞得胶带粘好了又被扯开。”
“前面的小朋友轻轻地放绳子就不会了。”
“前面放绳子的速度太慢了,我们后面一直等。”
“绳子不够了,我们找了别的绳子接起来才弄好的。”
师:两根绳子连接时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证测量准确?
“尾巴和头要接起来。”
经过讨论,大家得出结论:为了测量准确,需要沿边贴绳子,除了起点,每个拐弯处也要用胶带固定绳子,保证拐弯处也能量到。
绳子测量结束,一孩子喊:“快去拿金箍棒量量绳子有多长!”
师:上次我们拿了很多金箍棒,其他班级的小朋友需要用没有了。除了我们自己班用,也要考虑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哦!
“那拿5根,5根也可以的。”
“我们可以学一寸虫的本领呀,它是自己量的。”
“那我们拿一根就够了!”
师:一根金箍棒怎么量呢?
“像一寸虫那样爬爬爬!”
“金箍棒又不会爬!”
“金箍棒可以翻跟斗!”
师:这个方法不错,怎么翻呢?
“这样翻翻翻。”孩子边比划金箍棒边说。
“有些地方都翻过了,你还翻不就不准确了吗?”
师:翻第二下的时候怎么做,才能保证刚刚量过的地方不接触到?
“翻过的地方做个记号。”
师:谁有好方法标记每次量到哪里了?
“头和尾巴都做个标记再继续翻。”
此次用翻跟斗的方式测量花了孩子们很多时间,但是最终结果出来孩子们很开心,因为他们学会了“翻跟斗”。最后的结果出来,第二次26根,比第一次少了7金箍棒!很多孩子说,早就看出来了,但还是想比比看短了多少。
教师反思: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和作用后,孩子们搭建的作品更注意结构细节了。懂得利用架高、连接、围合等方式搭出城楼、烽火台、城墙、射击口等。同时,孩子们在测量过程中,迁移了《一寸虫》的测量经验,运用重复使用一种物体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
我们的长城
长城的起点、终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主题活动开展,“长城有多长”的主题即将结束,当询问孩子们想要以哪种方式回顾主题活动时,孩子们纷纷表示想在户外搭出属于我们大一班的长城。
师:起点在哪里比较合适呢?
“在小小工程队那里开始,那里有好多的积木。”
“那里是玩沙区。我也同意从那里开始,好多积木方便我们拿。”
师:那我们到哪里结束呢?
“我们把整个幼儿园都围起来吧!”
“那么长不是得把所有教室的积木都搬光光吗?”
“还是搭到大舞台那里去吧!”
大家议论纷纷,最后投票决定从玩沙区开始,至大门走廊结束。
材料的选择:
“我们搭的长城很长,积木不够用怎么办?”
“我们可以用其他材料啊!”
“这里不够还可以去班里借的。”
师: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搭建呢?
“可以万能工匠搭山,长城就是在山上的。”
“射击口很小很窄,大家要记得拿小积木。”
“长长的积木可以搭城墙。”
……
分工:
“我们这么多人怎么搭啊!搭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抢来抢去。”
“分工合作呀!”
师:怎么分工合作呢?
“按照值日生分组,然后每一组搭不同的东西。”
“我想和好朋友一个组。”
“谁想和谁在一起就变成一个组。”
结构的标记:
师:我们的时间有限,怎么搭更快又能够将长城的结构和特点都展示出来呢?
“每个组搭不同的东西,然后连接起来。”
“我会搭射击口。”
“那我来搭城门。”
“我们想搭城墙。”
师:用什么符号标记你想搭建的结构呢?
“画画!”
“我们没时间了。”
“那就涂色就好啦!”
师:你的意思是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结构吗?
“是的!”
孩子们开始商量颜色所代表的结构,老师将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
搭建:
孩子们拿着长城的图片开始分工作业,有人搬材料,有人负责搭建等等。
搭建时,小朋友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个山海关的城门怎么搭啊?”
“没有那么高的积木可以搭城门啊!”
“用长方形积木就可以了。”
“长方形积木那么矮,敌人一来就把城门打破了。”
“用万能工匠拼起来搭门吧,这样就很高了!”
“我再拿两个拱桥过来搭,这样看起来更像门。”
门搭好没多久就倒了,“那我不要这个门了。”于是懿将拱形积木放下。
师:你用手撑着的时候不会,可是放手就倒了,你观察一下是哪里不稳导致倒塌?
“那我找个东西将它撑住不就好了吗?”
“哗!”突然另一边传来积木倒塌的声音,走过去一看原来是长城的城墙倒了。
“都是你从下面爬过去撞倒的!”女孩指责着鹏的粗心。
“我就是想过去拿积木。”
“你可以从那里走过去呀。”嘉指着没有搭建长城的走道。
“这样太远了。”
“你们的城墙也没搭好啊,我就轻轻一碰就倒了!”
“你都做错事了还不承认。”
“那我帮你们搭好了。”
师观察两个女孩前面的积木,这城墙搭在木板的边边,确实不太坚固。当鹏重新搭建时,他将积木挪进去了一点。
师:你们观察一下鹏搭的城墙位置和你们搭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嘉:鹏搭的城墙两边还有空隙,我们的没有。
师:积木小,接触木板的面积小,容易倒。当积木放在木板边缘的时候,前后左右摇晃,更容易倒了。鹏放进去一点,这样轻轻晃一下,积木有空间挪动一点点,就不会那么容易倒。
孩子们不亦乐乎的合作搭建着自己的长城,搭建结束,一看这长城结构完整,蜿蜒盘旋,还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最后孩子坐下来开始分享自己作品和感受……
“贤是领导,他带着我们搭了嘉峪关。”
“我们的城门是有开关的,积木拉开就可以进了,关上谁都进不来。”
“我们搬到后面太累了,然后用小车拉积木。”
“我们三个合作搭了烽火台,城墙就一点位置,老是倒,最后换了比城墙还大的积木才拼起来的。”
“老师,你看我们的射击口!”
发现的力量
通过本次主题探索活动的初体验,孩子们对中国伟大建筑之一的长城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在主题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很高,对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选择过早地进行干预,告诉孩子们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引导孩子们尝试、探索、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纠正,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孩子们也在了解长城、搭建、测量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当老师和孩子们看着大家合作搭建完成的属于大一班孩子的“长城”时那一声“惊叹”,为“长城有多长”主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文|杨思琪、张瑞榆(集团二幼)
图|杨思琪、张瑞榆、孙楠楠、李亚丽、刘映薇
编辑|陈静珊
审核|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