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孩子不会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一定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进入学习。在建构中,我们可以从孩子搭建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惊喜地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一座高楼的搭建就引发孩子们迁移生活经验,一个简单的纸箱变成了万能螺丝钉,在不同的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作用。
?? 杨杨的“高楼”
杨杨最先开始在建构区搭建高楼,他的搭建引起了同伴们的兴趣。在杨杨完成搭建后,很多孩子对他的作品非常感兴趣,于是老师请杨杨保留了他的作品,并利用餐前分享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观摩杨杨的“高楼”,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作品:高楼
作者:杨杨
作者说:这是我刚刚搭建的作品,它是有几层的,下面是用小木块搭建的,然后用纸盒子放上去,因为太高了,我拿了椅子把积木放上去。
子琪:他的作品好高啊!
潼潼:他的作品比以前搭建的要高。
嘉木:他这个作品好厉害,他下面是空的。
诗语:老师,他的作品很厉害,因为他很高。
?? 福钧的学习
杨杨的“高楼”引起了班上孩子对搭建高楼的兴趣,一股建高楼主题的气氛在班上慢慢弥漫起来。第二天早上,福钧刚进教室就说:“老师,我想要搭建高楼,像杨杨的一样高的楼房。”
自主游戏时,福钧按照计划去了建构区。老师观察到,他先用小木块搭建底部,再用木块铺满底部上方用来支撑上面的积木。作品完成之后,他邀请老师去看,老师发现,他的作品和杨杨的作品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作品:高楼车库
作者:周福钧(小龄)
作者说:这个作品是我用了自己的搭建方法来叠高的,我搭建了好多层,每一层都可以停车,一楼也可以停车,有一辆大卡车已经停进去了。
教师感悟:从地基的搭建,材料的使用和分布,福钧的作品都和杨杨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同伴之间的学习和模仿。
? 讨论:怎样才能让高楼更稳定?
依据孩子们的兴趣以及发现的问题,老师利用晨会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不同的高楼,并围绕着“高楼为什么不会倒?”展开讨论。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想法。
谢梓烈:因为楼很结实。
熊程旭:因为搭建的时候很稳。
曾梓翀:楼层很稳定。
邓懿轩:因为搭建的时候很牢固。
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了解高楼搭建的地基,让他们明白高楼之所以不倒且稳固是因为地基的作用。晨会之后,孩子们在建构区开始建立地基。
一开始,孩子们几乎都采用较小的积木平铺在地面作为地基,慢慢地他们进行了新的尝试。轩轩拿了拱形积木当基底,再用不同积木进行垒高。老师观察到,轩轩每次垒高都会先将积木放上去观察是否稳定,不断地进行尝试。
轩轩:老师,我发现这个积木放上之后,上面一部分积木很晃,我觉得有点危险。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轩轩:可能是我们放上去的积木不够用来支撑上面的积木。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厚泽:我们只能用更大一点的积木来代替。
于是厚泽和轩轩将积木换成了大的积木。
摇晃的问题解决后,孩子继续搭建。在房屋围合中,厚泽将实心长方形积木立起来放在两边的地上,轩轩则是在立起的积木上放圆柱形积木并往上搭建,但积木一直往下掉,后来轩轩把圆柱体换成纸盒子,但积木还是往下掉。
轩轩:这个积木有点问题,它一直往下掉,这个圆柱积木一直往下掉,换成了纸盒子还是往下掉。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一直往下掉,换了积木为什么还是往下掉呢?
轩轩:可能是因为圆柱体太重了,放不稳就会一直往下掉。
师:那为什么换成纸盒子还是会往下掉呢?
轩轩:可能是下面的积木太小了,放不稳。
厚泽:我也看到了,但是我们已经搭建好了。
轩轩:那我们要试一下才知道啊,不然积木掉下来很危险,那怎么办。
于是轩轩把积木都拆下来了。把两边最下面立起来的积木放平,把圆柱体换成纸盒子,又在两边都放上积木,再往上用同样的搭建方法堆搭。
轩轩:老师你看,现在没有积木会掉下来了。
师: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轩:我把最下面的积木平着放了,这样子就能往上搭建了。
师:那你觉得是为什么平着放就不会倒呢?
轩:积木平着放受力面积更大一些。
师:你这个方法很特别。下次遇到这种问题你就可以分享你的搭建经验给其他小朋友了。
教师感悟:本次搭建活动中孩子们能发现问题,讨论遇到的问题,并主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建构技能也运用得更为灵活,对称、镂空、塔式等纷纷出现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孩子们的建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 生活搭建之海雅缤纷城
经过一段时间的搭建,孩子们对高楼的搭建已有一定的基础,建构技能也越来越丰富。老师发现孩子们的搭建开始与生活相联系。周末都喜欢去的海雅缤纷城成了孩子们第一个想要搭建的建筑。
杨杨和梓烈自主游戏时来到建构区,商量要搭建一座高楼“海雅缤纷城”。
杨杨:我去过海雅缤纷城,他有好多层,每一层都有很多好玩的。
梓烈:我也去过,那我们就来搭建海雅缤纷城吧!
杨杨:我们需要把纸盒子拿出来,把它叠高。
杨杨把所有的纸盒积木都拿出来了,梓烈在一旁自己搭建,杨杨把纸盒子一下子叠得很高,纸盒子有点晃动。
师:你的纸盒搭建得好像太高了,有点要往下倒塌了,你要想什么办法来固定你的高楼呢?
梓烈:有可能是没有搭建地基,下面太轻,所以有点摇晃。那我来搭建地基,这样房子就能固定住,还很稳。
杨杨和梓烈各自想出了解决办法:
办法一:梓烈拿了很多积木,把积木搭建在高楼的两侧,固定高楼。
方法二 :杨杨提出要把方形积木放在旁边,把两边的纸盒积木加多一层,这样积木会被夹住,不会倒塌。
梓烈:那要从哪里进去呀?
杨杨:我们弄一个入口吧,这样车就能进来。
梓烈:还要有紧急出口,着火了要出来。
于是两人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师感悟:在搭建过程中,孩子能主动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楼层不稳,两名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同时运用了各自的方法。楼层很高时,杨杨拿来椅子进行辅助。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商城的入口以及紧急通道呈现出来。一开始,孩子的目的是进行垒高,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搭建高楼的经验,他们会迁移经验,开始搭建生活中的高楼并注重细节,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程旭看见杨杨和梓烈作品也想自己搭建一个。
程旭:老师,我想自己搭建一个。
师:你也可以参与搭建。
程旭:老师,但是我不会像他们这样搭建。
师:没有关系,你也可以观察一下他们是怎么样搭建的。
程旭在旁边观察杨杨和梓烈的搭建,但是他没有参与进去。过了一会儿,程旭开始搭建。
程旭拿了纸盒,放在中间,两旁放置积木到一定高度,拿长积木连接,自己探索搭建了一个对称作品。
教师感悟:同伴学习的魅力,观察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同伴之间的学习,孩子的搭建能力得到发展。
?? 生活搭建之布达拉宫
雨希上个月去西藏旅游了,回来后分享有关西藏的趣事,其中介绍了布达拉宫。孩子们对布达拉宫感兴趣,并在建构区尝试搭建它。
杨杨、懿轩、程旭、冬冬、翀翀决定搭建布达拉宫。一开始,五个人就明确分工:
懿轩和翀翀用纸盒、积木搭建一个小楼,每层楼都要留一些空窗;冬冬搭建道路,将路和布达拉宫连接上;程旭搭建布达拉宫的入口;杨杨搭建一个布达拉宫的火车轨道连接处。
孩子各自完成搭建之后,怎么将所有的搭建连接起来成了孩子们讨论的话题:
懿轩:可以拿同样高的积木放在中间,连接起来就可以连接到另外一边了。
孩子们一致同意,于是一场由不同年龄孩子合作搭建的布达拉宫就出来了。
作品记录
程旭:我搭建了去布达拉宫的路,是从彩虹那头穿过去的。
杨杨:这个高楼直接搭建在上面的,连接车子去布达拉宫的轨道。
懿轩:这个是布达拉宫,杨杨和我们连接了车子轨道,我们搭建了两栋楼,有一天路是从楼里面穿过去的,我们是一层层地搭上去的。我们在楼顶放了两个半圆形,我们从楼梯上到最高的地方,太阳公公笑哈哈地看着我们。
梓烈:布达拉宫很高,我们从楼梯上去,我们连接了不同的路,用长条积木连接的,车子也能从高的地方往下开,我们把路都连接起来了。
教师感悟:本次搭建由不同年龄的孩子合作搭成,孩子们自发进行分工合作,在最后出现分歧时,懿轩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
百变纸箱盒
一个小小的纸箱,在孩子们手里可不仅仅只是装东西的容器,我们一起看看小纸箱的百变历程吧!
?? 纸箱变身餐桌
今天雨汐和芷霏选择了娃娃家。
芷霏说:“我们今天玩自助餐餐厅,要准备好多好吃的。”
她们先是搬来小方桌。
雨汐:“这个桌子是收钱和接电话的,我们把收银机和电话放上来。”
芷霏:“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桌子放食物了,因为还有一张桌子其他小朋友用去给病人看病了”
雨汐:“怎么办呢?我去找老师。”
雨汐:“老师,我们需要桌子,但是没有了怎么办呢?”
老师:“你们可以到建构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运用。
芷霏:“我们用这个纸箱试一试。”
雨汐:“我觉得桌子不够长,我们的食物是很多的,我们再把桌子搭长点吧!”于是一张长长的由纸箱搭建起来的野餐桌就这样诞生了。
?? 纸箱变身变形金刚和卡车
区域活动时三贤和三元选择了建构区。
三贤:“哥哥我想搭变形金刚。”
三元:“好呀,可是我们用什么搭呢?”
他们看了建构区材料后,决定用纸箱。首先是平放两个纸箱,再把另外两块立起居中的位置。
三元:“弟弟,你把它的腿扶住,我把积木放上去。”
三元:“弟弟扶这里,这里是它的手。”
接着哥哥在变形金刚手的上面横放了3块纸箱,最后在上面把纸箱立起来放。
三元:“弟弟,我们现在要把它变成卡车。”
接下来,三贤、三元用纸箱拼出了卡车的车头、车身和车门。
三元:“弟弟快上车,我要出发啦!”
三贤:“哥哥,我想开车,给我开。”
三元:“等会再给你开,你先上车。”
三贤听完了就坐到了车后。
整个建构活动,三贤和三元都在重复搭建变形金刚和大卡车。
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作品:
纸箱变身坦克
1
纸箱变身汽车
2
纸箱变火箭
3
纸箱变高空作业车
4
老师感悟:孩子们总能带来惊喜,一个小小的纸箱被他们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材料的替代、不同年龄孩子的合作交流、作品中的搭建技能都反映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在创造中表达自我。
发现的力量
小小的积木,大大的世界。孩子们在积木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从建构简单的东西到复杂的、接近真实的建筑,从单一的垒高技能到复杂的围合、对称、镂空、塔式等技能,从材料使用的单一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孩子们的成长处处可见。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着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对搭建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给与了孩子们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图|俞敏、 陈崇芳 (集团十四幼)
文|俞敏、 胡慧、 陈崇芳 (集团十四幼)
编辑|凌晓楠
审核|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