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论文分享|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论文分享


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皮军功


摘要:

农村幼儿教育应该树立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首先,农村幼儿教育应该以自然为摇篮,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天地;其次,农村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自然天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幼儿教育;第三,农村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的自然生活为最终追求,实现幼儿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

幼儿教育;农村教育;自然教育;

基金资助: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幼儿生活教学研究”(编号:2010YBB01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生活教学研究”(编号:1011021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文引用请下载:

[1]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17-19+25.DOI:10.13861/j.cnki.sece.2012.11.004.

个人感想:

1、选择这篇文章是想了解农村幼儿教育应该树立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如何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幼儿教育。

2、读文章之前可能猜想文章会介绍农村幼儿教育树立自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幼儿教育,以满足幼儿的天性和追求幸福生活。

3、文章主要讲了农村幼儿教育应该以自然为摇篮,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天地;同时,农村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自然天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以幼儿的自然生活为追求,实现幼儿的幸福生活。

4、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优点包括对农村幼儿教育树立自然教育理念的阐述清晰,强调了农村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达准确。同时,文章强调了以幼儿的自然生活为追求,体现了对幼儿幸福生活的关注。这些写作上的优点值得学习。



正文


文化和自然,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两大层面,都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相对于文化而言,自然对儿童的影响更明显。农村儿童本生活在最纯粹的自然环境之中,有与自然良性互动,达到心灵与自然内在平衡与和谐的天然条件,但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前教育撇开了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开始实施以城市生活为导向的农村学前教育。这一方面违背了儿童生活在当下、在自身经验和自然之中的教育真谛;另一方面,农村良好的自然教育资源未被有效利用。由于农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农村学前教育与自然教育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以身处丰富自然环境中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农村学前教育,应该建立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坚决革除以拼音、识字、写字、算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化”教学倾向,[1]将大自然作为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增进幼儿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活教材。


01



以自然为师


正如种子在土里发芽,幼儿是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生长发展的。大自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它赋予幼儿无限的生机活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2]大自然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感知形成的知识是其进行任何一种认知和活动的基础。[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感官是其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大自然正是新奇、形象、直观、可感知的,其绚丽多姿以千变万化的形态展现在幼儿眼前,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去发现、探索和感悟。幼儿心理活动的“泛灵论”特点和丰富的想像力也为幼儿提供了与大自然交流和对话的可能。这种客观自然的可感与易感性,和幼儿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特点相适应,于是在幼儿与大自然的对话中,自然事物的形状、结构、颜色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便在幼儿的心灵驻扎,进而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二)

提升审美体验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是所有美的源头活水,不需要装饰便能激起人内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并不遵循理性的原则进行,而多是以幼儿自身的体验为基础的。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也就能够自然地感受它的大美和灵气,能够培养起质朴的情趣,立下以感动生命为取向的审美根基。


(三)

锻炼身体素质


幼儿身体活动的范围、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都有赖于良好的身体,因而身体锻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自然环境广阔,可资利用来锻炼幼儿身体的资源十分丰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是幼儿身体发育必需的自然营养;追岭逐原,捡石投鸟,可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撒野田地,运动量大,利于幼儿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孩子的饮食欲望;多处室外,不避寒热,可锻炼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各种有害影响的抵抗力。总之,在自然环境中,儿童的身体就能与外界自然维持良好沟通和平衡。当前城市儿童的肥胖症、体能缺乏等问题,多因缺乏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长期缺少行走、日晒、寒热刺激所致。


提倡以自然为师,就是要反对将孩子们“囚于”室内,学习拼音算术和识字,而要更多地将孩子带到真实的大自然中,让他们徜徉于山水草林之间,认识万物,体验万物,锻炼自己,“要让幼儿在细雨中尽情的奔跑……让幼儿光着脚丫在充满露水、湿润的草地上奔跑;让他们在树荫下静静的打盹休息;当清晨的阳光唤醒他们时,让他们叫喊,让他们欢笑,让他们叫醒有昼夜之分的其他生物。”[4]只有生机无限的大自然,才会带给孩子们无限的生机。


02



顺应幼儿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指人身上固有的自然本性及其生长发展的规律。孩子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融进大自然的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现其天性。教育要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游戏和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正如卢梭所说: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我们周围事物的影响。可以说,我们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们感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是不是方便适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随着我们的感觉愈来愈敏锐,眼界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就愈来愈明显。但是,由于受到了习惯的遏制,所以我们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见解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产生这些变化之前,它们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在的自然。”[5]这种内在自然又被卢梭称为“原始倾向”,儿童的教育就是要遵循这种原始倾向,也就是儿童的天性。以儿童内在自然为依据的教育,才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顺应幼儿的天性首先是指为幼儿营造身体和精神的自由活动空间。“教育的第一原理是自由”,[6]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自由表现他们的游戏、涂鸦、探究与好奇等。福禄贝尔曾强调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人们知道给幼小的植物和动物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用暴力干扰它们,以便它们能够按照其内部规律完美地发育和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尽管人与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而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他们把年幼的人当成一块蜡和一团泥,觉得可以任意把他捏成一样什么东西。”[7]为此,他把顺应自然天性作为开展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


其次,顺应幼儿天性的教育,必须学会耐心等待,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留下足够的空白,让幼儿自己去填写涂鸦,表现真实的自我;顺应幼儿天性的教育,必须排除教育压迫对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干扰、控制和奴役。[8]当然,与此同时,顺应幼儿天性的教育,也绝不是观望和置之不理,在孩子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点拨、解释,并引导孩子进行体验甚至反思。


03



实现幼儿的幸福生活


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上,尊重并善于利用周边自然条件,同时以儿童的天性为基础,顺应其自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幼儿的幸福生活。一项对儿童幸福观的调查显示,儿童对自身幸福的认定往往以生活中经历的开心快乐的事情为对象,以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自然感情和感受为依据。[9]在儿童的生活中,只有激发幼儿内心的自然情感,使之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儿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也就是说,正是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成长,周围事物和人物在顺应儿童内心的自然感情体验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真谛。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生”:“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活”:“活,水流声。”人的生活就是人生长发展、体现生命活力的过程。西班牙当代哲学家奥德嘉·贾赛特认为,生活就是忙于和非我接触、与自己周围的环境活在一起的过程,是充满诗意和激情的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过程。[10]可见,生活就是面对环境解决问题,是积累经验、体验意义、提升主体性、获得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而所谓幸福生活,就是在展现生命能量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生命存在的状态,从而在不断积极向上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幼儿是贴近自然界的,让幼儿投身自然,从各种成人式文化的束缚、压抑、控制中解放出来,能让他们体验到本应有的快乐,过上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关切生灵,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世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心中有高山的孩子,必有大气和包容;心中有流水的孩子,必有柔顺和灵活;心中有花草的孩子,必有和美和细腻;心中有各种动物的孩子,必有爱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应该崇尚投身自然界的理念,让孩子在与自然万物的接触中建立起充满灵气地理解和创新文明的基础。实际上,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人是自然的产物,在与自然的根连沟通中展现自己的人性,社会文化并不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是自然的发展面,于天地之间看社会,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建造社会世界时也得合乎自然之性,而不能违背自然之道理。我们从自然中走来,自然万物给我们浇注了灵性,赋予我们的生命以鲜活和生动,而在社会中,我们凭借自然赋予我们的灵性来创造有价值的生活、发扬我们人性的自然光辉。正是通过发扬这种光辉,我们永远居住在自然的深处。


论文分享|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1.

[2]易健.人的诗化与自然人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21.

[3][苏]C.A.维列金尼科娃.学前儿童认识自然[M].丁酉成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32.

[4][意]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单中惠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59.

[5][法]卢梭.爱弥尔(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8.

[6][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993:364.

[7][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4.

[8]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9]史瑾.儿童幸福观之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西]奥德嘉·贾赛特.生活与命运[M].陈昇,胡继红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228.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运营主体及其所在单位观点。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万分感谢!


排版|徐李佳敏

校对|方佳欢

推送|洪陈敏

审核|冯老师


论文分享|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余杭塘河边的儿童大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论文分享|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