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
为提高教师撰写课程故事的专业水平,提升课程质量,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让教师学会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儿童。环溪幼儿园于2020年6月17日晚上7:00组织全体教师在线观看“活教育”课程故事《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的研讨现场。
通过观看讲座,老师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联系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课程故事的不同看法。
李梦雪老师
叶屏屏和田浦老师用大量丰富的现实例证,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课程故事就是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做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做幼儿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幼儿能有思维参与的事。
杨艳老师
线上学习了各位专家关于课程故事的解读后,让我对幼儿园的课程目标、课程选择、实施评价等有了新了解。
课程故事要以建构为核心,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对幼儿的发展有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摸索,使得课程变得更生动有趣,更适合孩子发展。
刘静老师
张俊和郭良菁老师就老师们对于课程故事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进行了答疑解惑式的研讨。经过学习,我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幼儿为本、从儿童出发的教学理念,保持强烈的课程意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幼儿的想法与需求,结合“活教育”理念,使课程故事在刁幼的土壤上开出绚丽花朵!
马妍老师
讲座中记录着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生活,面向生活以及学习生活的一些过程。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常在吧,因为我们在专业老师讲的在我们的公众号里,不光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也能看到老师的一些思考和在里面,让我们思维更清晰,理念更先进。
孙小玲老师
以前的我总喜欢把所有与题目相关的东西都写进我的课程故事,写得满满当当,然而繁乱的文字中找不到主线。听了张春霞老师的讲座后,我豁然开朗,原来课程故事的含量并不是多为优,需要主次分明并能根据一条主线去生发若干与之相关的枝干,这就要求我们会学在众多的素材中去筛选,找到最适合幼儿最有价值的东西去挖掘,这样的课程故事才是有灵魂精髓的!
陈小敏老师
各位专家们深入分享了课程故事的框架与内容。如何注意、识别、回应以及反思,如何写好“课程故事”,重要的是教师客观观察与记录,观察幼儿、提供支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发展。在讲座中分享“课程故事”通过“注意——识别——回应”三部曲,向我们展现一个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幼儿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故事蕴藏的精彩。
韩雅兰老师
直播中,专家提及的苹果树、梨树的课程故事中,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分辨是什么树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将幼儿放在前面,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儿童需要什么,儿童能得到什么,而不是首先考虑教什么内容。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让她自己想,与孩子共同从生活、大自然和大社会获取活教材,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高鸾老师
鹤琴幼儿园老师的成长故事就是张老师的课程故事。园长的管理艺术:启发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老师的教育艺术是一致的。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园长领导老师还是老师教育孩子,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蔡敏老师
张俊教授指出想写好课程故事一定要做好并且写好平时的观察记录,因为观察记录就是课程故事积累的素材,课程故事可以来自于观察记录,它可以是平时发生的任何事情。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认真观察并写好观察记录,因为观察记录就像张教授说的写小故事一样,只有写好小故事,才能写好课程故事。
陈丽玲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人读不懂的小世界,看似天马行空的“不靠谱”都是儿童探索和学习的真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成人跟孩子一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孩子成长的每一段时光都赋予意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我们总是期待孩子轰轰烈烈的成长,但是忘记了成长是有过程的。
王芳老师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受益匪浅,对课程故事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课程故事是记录发生的真实过程,而我们要做一个用心的老师才能发现孩子们在生活、游戏中的真故事,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追逐孩子在活动中的问题,引发孩子们对感兴趣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在细心观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内心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才能更好助力幼儿再思考与成长,让课程故事基于幼儿的立场,遵循幼儿的发展。
于良芹老师
“全儿童”、“生活即课程”体现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课程来自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一个多小时的在线视频学习,让我感触颇深、收获满满!
蔡露阳老师
通过张教授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解答让思绪不停旋转,做教育工作几十年,慢下来静静思考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通过祝小燕教授、张俊教授的的讲座,提炼思想,就是尊重儿童发展,把游戏和童年还给儿童。课程应该是活的,应该来源于生活,再回归到生活。
范梦妮老师
通过听了幼教专家和幼教实践者的深度对话,真是受益匪浅。如今说到幼儿园,当然离不开课程故事,那什么是课程故事?对于刚工作的我似懂非懂,在老师给我讲了之后,并且也和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实施,再次就是今晚专家分享的他们的经验,其实就是以适合孩子的视角而展开的故事,孩子进入境遇,活在故事的当下,在境遇之中体验、尝试,增加经验。
陈田老师
陈鹤琴老先生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句话。以后,我要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陶亚娟老师
“活教育”理论是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
此次“在线研讨”活动,引发大家对“真发现、真故事、儿童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观看本次的“在线研讨”,让全体教师对“课程故事”有了新的认识,课程故事就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就发生在孩子间的点点滴滴,我们老师要学会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和记录,要知道“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这三者的关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执起手中的笔,用眼、用手、用心来续写属于孩子们的“课程故事”吧!
编辑 丨杨颖玉
审核 丨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