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幼儿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还需要引导幼儿去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因此教师的课程生成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融合季节特点,以冬天食物的储藏方式为缘起,与幼儿共同发现冰箱的秘密,延伸到了解到古代的“青铜冰鉴”,进而发现风干、腌制等更多储存方式,感受食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精心礼物。生活所赋予食物独特的意义,也赋予人类保留食物独特香气的方法,这些方法使得食物变得美味又贴近生活。
【关键词】
01
课程缘起
十二月,时值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万物归仓,大地归于寂静。一说到十二月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2:冬天,会变得非常冷,我们要厚的衣服,注意保暖。
冬日,终因十二月的到来,一日一日深刻起来!在孩子们心中,一件保暖的衣,一餐温暖的食,都是寒冬的馈赠。而储藏食物,更是与祖先们的“冬藏”智慧遥相呼应!那么,关于食物的储藏,我们该从哪里探索呢?
02
我家冰箱里的秘密
日常生活里,一说到食物的储藏,我们首先想到就是冰箱这个好帮手。那么,冰箱是怎么储藏食物的呢,它能够储存哪些食物,它又是为什么能够储存食物呢?我们梳理架构了问题网络图,列出所欲探究的问题清单,在孩子们的研究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

幼儿1:我们日常使用的冰箱一般分为两个个部分:冷藏区和冷冻区。
幼儿3:冰箱的冷藏室里放着蔬菜、鸡蛋这些经常会用到的食物,冷冻室里放着一些不太常用的食物。
幼儿4:我们家冰箱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分开放的,冷藏室里放的是熟的食物、冷冻放的是生的食物。

幼儿5:冷藏区是2摄氏度,可以保存一些低温不冻的食物;变温区是0摄氏度,可以放一些新鲜的食物,冷冻区是零下19摄氏度左右,可以放一些需要长期冷冻的食物。
幼儿6:每个家庭的冰箱放的食物都不一样,但是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
幼儿1:冷藏是用冷气让食物变得凉凉的,这样就能保留食物本来的样子。
幼儿2:因为冰箱有制冷装置。
幼儿3:冰箱的工作原理就是保温。
幼儿1:如果不把肉放进冰箱,隔一天两天就会坏了,时间久了的话,有的食物会变腐烂。
幼儿2:有一些食物有温度的要求,他们可能要冷冻或者冷藏,这样使用就很方便。

03
冰箱的“前世今生”
1.冰箱的“前世今生”——今生
冰箱需要有电的时候才能使用,那在没有电的时代,人们怎么办?有这样一本书,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在《两千年前的冰箱——青铜冰鉴》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使用的冰箱——冰鉴!
在战国时期,人们虽然没有冰箱,但是他们发明了冰鉴。冰鉴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盒子,在盒子的中间放一个大铜壶,铜壶和盒子之间有一些空的地方。古代的人们会把冰块放在那些空的地方,然后把食物和美酒放在中间的壶里,这样就可以储存食物啦!
冰鉴是一个有很多功能的盒子,如果在中间空的地方倒入一些热水,它还能用来温酒呢!
2.思辨:冰箱和冰鉴的异同?
幼儿2:如果冰箱老旧的话,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冰箱会消耗能源,但是冰鉴不会。
幼儿3:他们都是通过降低食物周围的温度,杀死小细菌储藏食物的。
幼儿4:他们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发明冰鉴和发明冰箱的人都有聪明的地方,但是他们也都有不那么聪明的地方。
当冰箱遇上冰鉴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孩子们的思考总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3.冰箱的“前世今生”——今生
我们自己做一台冰箱的话,就能在幼儿园里储藏食物了!孩子们想要在幼儿园里设计一台“冰箱”储存食物,经过一番可行性考虑后,我们决定效仿古人,做一个不需要用电的天然“冰鉴”。


幼儿3:我们还得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存放。最好那个地方很冷。(选址)
于是孩子们就地取材,选择了一个废旧的水桶做“冰鉴”。孩子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对“冰鉴”的外形进行的改造。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是放在哪儿了?
孩子们都想知道幼儿园温度最低、最适宜储藏食物的地方在哪里。
幼儿1:幼儿园的滑滑梯温度最低,因为在小山坡上,最高,风大。
幼儿2:我发现小鱼离开了大缸,大缸都结冰了,肯定是太冷了。
幼儿3:幼儿园的沙池,沙子和雪花都连接在了一起,而且那里没有太阳。
于是,我们开始收集班级里、家里的温度计。小心的把温度计放在滑滑梯旁的隧道玻璃上。把温度计放在结冰的大缸水面。把温度计放在沙池的操作台上。把温度计放在是石磨池上。把温度计放在小菜地里。把温度计放在窗台外。

测量结果:滑滑梯5°C ;大缸 2°C;沙池5°C;石磨边2°C;小菜地4°C;窗台外 6°C;孩子们发现原来幼儿园里温度最低的地方是大缸和石磨池边,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沙池,当然小菜地也很暖和啦。

最后,在综合讨论后,我们选择将我们的“冰鉴”放在温度最低、空间较大的石磨边,在“冰鉴”里放入了自己做的冰以及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后,孩子们对着它,许下了心中的小小愿望!
幼儿1:我想把红薯、土豆埋在沙池里,因为温度低、沙子还可以隔绝空气。
幼儿2:我想把草莓酱放在大缸里,这里温度最低,就不会腐烂了。C:我想做一块腊肉挂在石磨池边,因为我觉得那里不仅温度低而且很通风。
幼儿3:做“冰鉴”真的很好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把冰箱擦干净、画设计图、装饰、做冰块……。
幼儿4:我家里的冰箱是要用电的,但是我们做的“冰鉴”不用电就可以储存食物,太神奇了!
除了利用冰箱和冰鉴,还能怎么存储食物呢?在菜市场里、在家里、在教室里,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找寻着,食物的多种储存方式。孩子们用导图记录下了他们的探索。
幼儿1:我分享的食物储藏方法是古老的风干、腌制法。风干的意思就是让食物变干,没有水了,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腌制主要用盐把细菌杀死。
幼儿2:我想请我的奶奶给大家分享一种腌制的美食——咸菜。咸菜需要盐和菜来完成!

咸菜是中国家庭喜爱的一道用食盐等调味料腌渍后的蔬菜。有较强的咸味,可长期保存。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咸菜做法。

食物的腌制需要哪些步骤呢?当然少不了选材、洗净、加调料、搅拌、密封的过程啦。为什么现在有了冰箱,人们还愿意做腌制食品呢?
幼儿2:因为这个方法是人们一直流传下来的,人们习惯了去做一些腌制的食物。
回家后,我们仍然想瞧瞧食物和盐到底在一长段时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于是我们同爸爸妈妈一起开始了更多的腌制,慢慢等待时间赋予食物的变化。
05
食物是大自然的礼物
食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精心的礼物。生活赋予食物独特的意义,也赋予人类保留食物独特香气的方法,这些方法使得食物变得精美而朴实,美味又贴近人心。腌制这种传统的储藏方法,在保存食物之余,更让我们意外地获得了与新鲜食材截然不同甚至更加醇厚浓郁的美妙味道。其中蕴藏着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生活智慧和对于食物特殊的情感,不断传承,历久弥新……
06
评析
这次“冬藏”的探索课程活动使得孩子们得到了一次“生活智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度参与并挖掘了冬日的魅力,提供班级焦点活动与共同的经验,传承祖先流传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我们借助自己的双手,回到那个没有冰箱的农耕时代,与生活对话,与先贤对话。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一般很少有时间、有意识地反思班级的教学事件,教师研究常常只是一种零零碎碎的加工,不会像专业研究者对一个问题研究的那么全面系统。但是,教师在不同层面上关于某一个教育现象的认识,常常比教育专家的单一视角、单一层面的研究,更能反映教育的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零散的研究,是对专家研究带视角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我们只有渗透了研究的教学,才能使课程“预设”走向课程“生成”。所以我们在叙事中创造自我,提升基本的理论素养;我们在反观经验,并为新的经验的形成而筹划着新一轮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缪维缨.在课程故事实践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J].早期教育,2022(52):36-38.
[2]王红宇,龚静,刘秋艳.在课程故事中实现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2022(25):7-11.
[3]柴林姗,徐瑾.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撰写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07):90-93.
[4]俞春云.课程故事:幼儿园课程的生发与言说[J].早期教育,2022(14):19-21.
[5]周悦,李云淑,林哲莹.发挥视觉笔记优势,完善幼儿园课程故事[J].幼儿教育研究,2022(01):31-34
[6]赵思齐. 运用学习故事观察评价幼儿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7]彭卫卫.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