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秘密”教学活动设计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旨在注重让孩子的主动探索,能遵循探索活动的一般过程,从玩到想,从探索到结果表述,幼儿在其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我的问题是开放的,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促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探索技能。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磁铁构造、初步了解磁铁的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神奇等形式,多角度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功能及重要性,引发幼儿感知磁铁对人类生活做出的贡献,让幼儿才对磁铁产生浓厚兴趣,锻炼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达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巩固,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1.能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能在操作中使用做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感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探究带来的快乐。
重点:了解磁铁的特性,能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能合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
本次磁铁的探索源于一次磁石贴画,在一次绘画集体活动中,我张贴一些水果图片给孩子们参考,由于图片多,我一个有点忙不过来,于是乐乐自告奋勇来帮忙,在我的指示下,他拿起一块黑色的小圆石放在图片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图片居然被一股神奇的力量一下子牢牢吸到黑板上,孩子们感到很奇怪,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顺理成章的一节关于探究磁铁的课就形成了。我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用到磁铁。孩子们已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平时生活中也常会出现各类磁铁现象,只是幼儿没有意识到这些是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磁铁的功能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大班幼儿已具有独立的探究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磁铁的特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5-6岁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并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究。”
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以幼儿亲身体验、逐渐渗透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从了解磁铁的特性到活动体验感知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再到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环节清楚,层层递进,达到了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巩固的目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索“充分发挥了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1.磁铁若干块,回形针、螺丝、积木、塑料玩具、纸片、硬币、橡皮、毛线、铁钉、钥匙(不同材质)、电池、塑料透明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人手一份。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术,你们想看看吗?(想)
有谁能说一下,现在老师手上有东西吗?(没有)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小朋友你们要睁大眼睛哦!
师:我的手里怎么会出现这个?这是什么?(磁铁)
二、初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1.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提供磁铁若干块,回形针、螺丝、积木、塑料玩具、纸片、硬币、橡皮、铁钉、钥匙(不同材质)、电池、塑料透明水杯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发夹,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幼儿自由讨论)
出示记录表,把幼儿的猜想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师:刚才这些都是小朋友的猜想,那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知道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被磁铁吸住呢?让我们一起拿着磁铁去把它找出来,然后记录在你手上的表格中,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我们给它画“○”,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我们给它画“×”。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谁愿意来跟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你的探索结果。出示记录表,把幼儿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幼1:回形针、螺丝、硬币被磁铁吸住了。
幼2:铁钉,电池,钥匙被磁铁吸住了。
幼3:有的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4:橡皮、毛线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我们再来试一试,好吗?找出原因了吗?
师:为什么这把钥匙能被吸住呢?(引导幼儿说出铁的钥匙能被吸住)
师:你能找出哪些是铁做的吗?
幼:能被磁铁吸住的就是铁做的。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些钥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把黄颜色的钥匙是用铜做的,这把白颜色的钥匙是用铁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好吗?
师: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幼:这些都是铁做的。
教师总结:你们真是很聪明。的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都是铁的,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认识磁铁的两极
1.科学游戏:小猫钓鱼
老师扮演猫妈妈,带着几只小猫(幼儿)去河边钓鱼,可是有的小猫钓到鱼,有的小猫却钓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请几位幼儿边钓鱼边思考,尝试说说自己的发现。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制作的小鱼卡片和吸铁石鱼钩,由于磁铁相同两极互相排斥,所以小猫无法钓到鱼。
3.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如何才能钓到鱼。幼儿发现将小鱼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钓到鱼,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请全班幼儿一起操作,感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4.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察磁铁,每人一个,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磁铁有两个极,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极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极相遇时,是相互吸引的。
四、初步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出示透明塑料杯子)
师:如果我想用磁铁把这个塑料杯子吸起来,你觉得会吸得起来吗?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吸起来呢?(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讲述)
师:那刚才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来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各放了一个塑料杯子,看看你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把它吸起来。(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利用铁制品使磁铁吸住塑料杯。)
刚才你是怎样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的?把你的好方法来告诉我们,好吗?
孩子们分组探讨并记录。
五、了解磁铁与生活的关系
师:磁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处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
1.电声装置:手机、电视、音响、耳机等所有的发声设备。
2.电子设备: 手机、平板电脑等。
3.生活用品:箱包和皮套等用磁铁吸附固定,电磁炉、微波炉等。
4.医疗领域:核磁共振,帮助人们检查疾病。
5.悬磁浮列车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式:在谈论小手的用处时,教师可用图标做标记。
2.活动延伸:师:那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小鸟飞,一起去找一找吧。
3.领域渗透:音乐游戏“小手拍拍”、“五指歌”。
七、自我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探索。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置变魔术(引起兴趣)、操作单(幼儿自主实验并记录)、同分享(幼儿合理组织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游戏探索(得知磁铁分两极)、初步了解(知道磁铁具有穿透性)、交流(生活中含有磁铁的物品)。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磁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完成记录单和做实验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游戏“小猫钓鱼”引导孩子用观察、操作再讨论的方式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穿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和有趣活泼的语言,会增加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愿意主动探索、主动参与,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行动力、语言表达力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已经让幼儿进行相关的生活中的磁铁的调查,而且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材料,但还是存在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还有些幼儿在材料的实际操作中不太顺利,需要教师及时的介入和鼓励。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多关注个别幼儿,以保证孩子的整体进步。
1.五大领域类活动方案
2.主题活动方案
3.其他园本、班本特色项目活动方案
1.可以选择一种类型的活动展开设计。作品须是近两年的原创作品,作品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作品须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自身实践,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2.作品设计要体现游戏性、发展性、主体性、渗透性等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作品设计需条理清晰。呈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的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创新和突破。
1.下载优师教研,注册手机账号、设置密码,使用账号密码通过电脑访问youyazaojiao.com/YUP。
2.在“我的课程列表”点击“活动设计方案评选”按钮,线上缴费后在线提交相应资料(个人信息、作品封面、作品简述、作品文档),等待工作人员审核发布。
3.评审费:单人每部作品收取评审费120元,双人合作每部作品收取评审费170元。每一署名打印一张证书,证书标有唯一获奖编号。

扫码下载优师教研
1.鼓励幼儿园或其他单位组织集体报名,作品由作者(本人)或单位指定人员在幼芽早教活动网址一一提交(作者信息请勿填成代传人信息)。
2.参评作品中引用的主要文献、数据,应在文末注明出处,以备查核;作品中使用的所有照片、配图等需获得相应授权。
3.严禁抄袭剽窃,参评者对投稿作品文责自负,评委在评审中发现抄袭现象,则取消评选资格,评审费不予退还。
4.参赛者享有作品著作权,同意授权技术支持平台享有使用权。如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将取消参赛资格。
唐老师:(微信同号)
袁老师:15251858913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