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指出:“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专门指出泥塑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泥”作为媒介,充分挖掘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泥”的教育价值,抓住幼儿对“泥”的兴趣点,让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感受“泥”资源的无穷魅力,在探索、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泥;探究;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指出:幼儿应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专门指出泥塑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幼儿泥塑活动,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艺术教育的美感作用与人才素质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泥塑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美术活动的要求。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在泥塑过程中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等立体形象,能增强儿童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合作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泥”是农村常见实物,在查阅资料和周边调查中,我了解到“泥”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是一种含水的半固体状的土。它是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将“泥”作为媒介,充分挖掘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泥”的教育价值,抓住幼儿对“泥”的兴趣点,让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感受“泥”资源的无穷魅力,在探索、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运用“泥”来培养幼儿的探究、实践能力等,有待我们与孩子们共同挖掘。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幼儿园泥塑活动开展的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的泥塑活动素材同样离不开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理念背景下,幼教行业不断有“自然资源”、“农村资源”的这些词汇出现。结合当下的教育理念和趋势,利用农村特有资源——泥,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产生自主、自发式的探索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园地处农村,是一所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入园的孩子们都是周边农村的孩子,而“泥”更是随处可见完全可以发挥环境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充分探索并利用“泥”资源,在《纲要》和《指南》引领下,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需求,预设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体验“泥”的有趣和价值的体现,获得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一)以“泥”引趣
我园泥塑材料以黄泥为主,以超轻粘土和陶泥为辅,引导幼儿用手或者工具捏制各种形状、动物、人物等等,根据“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教师们也逐步重视起了身边的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泥塑教学的材料也在不断创新,色彩丰富,易于学生进行手工创意的彩泥进入美术课堂。孩子们对这类泥塑课型的兴趣极为浓厚,在技法掌握娴熟的基础之上,利用彩泥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传统泥绘和彩泥造型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拓展泥塑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感受“泥”的无穷魅力。
(二)用“泥”拓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双手与大脑有着直接的联系,手部活动可以直接刺激大脑中的运动中枢,使神经细胞功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动手是其获得知识经验,开发智力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研究,依托校园文化特色,融合多元文化开展泥塑课外实践主题活动,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以我园的“敬一”文化及节庆活动为主题的创作实践。给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以《纪念》为主题创作精美的彩泥作品,有彩泥多肉、盆花制作;多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重拾童年的快乐,体验随心所欲、营造班级艺术特色。利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布置美化教室,如:实用的“笔筒”、幼儿所喜欢的动物类“恐龙”、“孔雀”等等,充分体现了作品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了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由“泥”聚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利用农村家长的资源,收集我大量农村地区特有的乡土材料(蒲草、秸秆、五谷、玉米芯、玉米皮、麦穗、树枝、树叶等等),加以辅助,弥补单纯黄泥塑型不坚固、作品单一、细节无法兼顾等缺陷,不断鼓励幼儿塑造出更新、更富有童趣的泥塑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儿童乐此不疲,兴趣盎然。这样把家长本身当作一种教育资源,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责任感,形成新的教育观,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自然地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利用“泥”来开展各项活动,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把“泥”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突破口,作为落儿主体地位的着眼点。比如:活动开展的初期,我们设计了关于“泥”的调查问卷,并及时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撰写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把教育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停留在课堂中,而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注重积累和提升,调整思维方式,亮化活动成果,使每一次反思都有创新和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四、研究分析
拟出有关“泥”资源可能涉及的领域核心经验以及幼儿可能获得的经验
可能获得的经验 |
涉及的领域 |
核心经验 |
认识泥; 欣赏并制作泥塑作品 |
科学、艺术 |
《指南》科学(一)科学探究。 领域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如:3—4岁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问各种问题。4—5岁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等。 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如:4—5岁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5—6岁幼儿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等。 《指南》科学(二)数学认知。 领域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如:3—4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4—5岁幼儿能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等。 《指南》艺术(一)感受与欣赏。 领域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如:3—4岁幼儿喜欢观看花草树木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4—5岁幼儿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会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5—6岁幼儿会乐于向别人(以律动、绘画等形式)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指南》艺术(二)表现与创造。 领域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如:3—4岁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
泥的文化 |
语言 |
《指南》语言(一)倾听与表达。 领域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表达清楚。如:3—4岁幼儿愿意在熟人面前说话;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4—5岁幼儿愿意与他人交谈;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讲述比较连贯。5—6岁幼儿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等。 |
玩泥 |
社会 |
《指南》社会(二)社会适应。 领域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如:3—4岁幼儿在成人提醒下,能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4—5岁幼儿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5—6岁幼儿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等。 |
观察泥 |
科学、社会 |
《指南》科学(一)科学探究。 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如: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等;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等。 《指南》社会(一)人际交往。 领域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如:3—4岁幼儿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4—5岁幼儿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5—6岁幼儿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等。 |
泥沟障碍跳 |
健康、社会 |
《指南》健康(二)动作发展。 领域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如:3—4岁幼儿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4—5岁幼儿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5—6岁幼儿能连续跳,等等。 《指南》社会(一)人际交往。 领域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如:3—4岁幼儿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4—5岁幼儿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一起玩的小伙伴,5—6岁幼儿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等。 |
五、研究取得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泥塑创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1)线上泥塑作品展示会。
(2)创作泥塑作品,利用作品美化生活。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
通过本课题研究,把日常教学的点滴收获积累下来,在微课制作、论文撰写中有了更多的材料储备,也为泥塑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构建泥塑彩泥课堂教学实施新策略
(1)彩泥“妙”用策略。在传统泥塑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活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乐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微课“妙”用策略。微课虽“小”,但教学内容与目标正好可以对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小”中见大。微课短短的几分钟浓缩了制作步骤、名作赏析,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泥塑的兴趣。
六、下一步思路
逐步构建班本课程:在开展泥塑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而这一个个活动的生成,会一步步地串联成班本课程。如何进一步延伸“泥”资源的活动,是不是除了这些活动就没有了呢?如何创新和完善班本课程从而形成园本课程?面对这些问题,我将在原有基础上,细化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目标,逐步构建适宜的、可行的课程。
作者: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幼儿园 潘婷
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精神,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保育教育水平,《好家长·幼教新天地》编辑部联合优师教研举办全国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