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第二届全国幼师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展示——浅谈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第二届全国“幼芽杯”幼师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展示——浅谈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摘 要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早期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物理环境、家庭的情绪氛围等因素都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为了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社会化和谐的发展,在实施儿童家庭教育时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统一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及态度,营造良好的儿童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

家庭,儿童,社会化


一、儿童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由自然人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将社会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学前教育中,通常所说的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构了。”儿童从出生到7岁这一阶段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是儿童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早期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所得到的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念等社会化目标,都是经过了父母的过滤,最终以有选择的、高度个体化了的形式传递给儿童。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物理环境、家庭的情绪氛围等因素都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我国学者刘金花认为评定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有两个: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理解孩子),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


1.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愿望、要求和行为作出反应,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并积极参与讨论;父母对儿童的要求比较明确,当父母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时,会严格按规则进行说服教育;而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则表现出真心的支持与肯定。这种高控制且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儿童易形成温和亲切、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直爽、独立、积极协作的性格。这种性格对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儿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的前提条件。


2.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很严厉.对儿童的学习过分干涉,父母不顺心或儿童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时.就对儿童进行严厉的惩罚。这会使儿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胆怯、自卑、遇事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这种儿童往往在学习上表现为死记硬背,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不能适应事情的变化。另一种是暴躁、说谎、不讲理,这种儿童心理不平衡,将影响儿童智力因素的发挥,影响儿童学习成绩。从而不利于儿童积极性格的养成,不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价值判断,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


3. 娇宠型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娇宠型父母对儿童爱得不理智,控制力不足。对儿童过分娇宠,任其呼风唤雨,迁就儿童.满足儿童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的行为和性格发生扭曲,使儿童形成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的心理及行为,自私、懒惰、为所欲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形成一系列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


4.冷漠型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冷漠型父母对儿童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的反应,又缺乏行为的控制,父母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亲子交往较少,对儿童所有的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儿童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较强的冲动性、攻击性、不顺从、自以为是的心理。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产生不良行为问题,影响其对社会规范的适应。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所以父母要汲取传统和现代意识中的科学合理的教养精华,积极接触新时代的儿童教育理论,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家庭结构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和人数。家庭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二是主干家庭,即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的家庭类型;三是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即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离异等造成的家庭结构缺损。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核心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核心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1)核心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儿童在家庭中无法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同伴关系是社会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兄弟姐妹间的同伴关系更加亲密无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模仿。而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这种同伴关系,这是父母所不能代替的。儿童无法从与其他儿童交往过程中摆脱“自我中心”。儿童在家庭中往往居于核心地位,不懂得与他人友好地分享喜怒哀乐,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独生子女往往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父母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他身上,因而对其成就期望也很高。这会使幼小儿童过早地承受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从而束缚了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2)核心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在家庭关系方面,独生子女可以充分享受父母的爱和关怀,因而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满足,有较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有利于儿童活泼、健康、积极进取的品格的形成。


在物质投入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要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些。因此父母在儿童智力开发方面的经济支出比例高。优越的经济基础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独生子女的智力和品格也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培养,更加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


2.主干家庭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主干家庭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层次较复杂,儿童在家庭中可以同时和几代人交往,在观察祖辈及父辈处理各种关系的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和学习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


在祖孙三代家庭中,儿童既受父母的教化和影响,又受祖父母一辈的熏陶。但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在儿童教育观念上容易产生差异和分歧。当然,如果主干家庭中的祖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儿童也容易从祖辈那儿学到优良的文化传统。因此,在主干家庭中,应协调好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的关系,应提倡教育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原则,形成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教育合力。


3.单亲或离异家庭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单亲或离异家庭又被称为“缺损家庭”。儿童在这类家庭中生长,其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儿童的年龄、性别、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原因及父母亲的态度。


在这类家庭中,因父母角色的暂时或长久缺失,或者因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又或者由父母长期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及不良的教养方式,使得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到儿童个性的发展。这类儿童多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其同伴关系、自我控制能力等发展较差。儿童不易与他人形成友好的亲密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差,给儿童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


有调查显示,父母离异对儿童造成的伤害要大于自然死亡带来的伤害。这类儿童在性格、能力、气质等方面往往出现不良现象。如果父母亲离异了,但是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仍然能进行沟通,能就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这样对儿童的影响将大大降低。


(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派克把家庭环境分成两种变量:社会变量和物理变量。社会变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成人(父母或其他人)与儿童;成人与兄弟姐妹及儿童。他们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物理变量主要是指除人之外的物理条件及其组织和安排。


物理变量中,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除玩具、书本、电视、房间布置和生活的条理性等外,还有不特指某样东西的背景刺激。比如,喧闹的家庭和安静的家庭,拥挤的家庭和宽敞的家庭,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父母是儿童社会刺激的来源,同时还是物理环境的中介,是作用于儿童的物理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多种条件作用的综合结果,但这些作用不是均衡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创设物理环境而造成的间接影响。


(四)家庭情绪氛围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儿童良好社会化进程的前提条件。


有的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融洽,即使有时发生意见,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团结一致。在这种合作谅解的氛围总占优势的条件下,儿童不仅学会了对他人的互爱互助、团结合作,使儿童的思维,意志和能力等得到良好发展,而且能从中得到安全感,从而形成乐于接受教育,乐于接受社会规范的自觉性。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争吵不休,自私自利,相互折磨,家庭就像精神监狱。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形成畸形的心理。他们对事冷漠、执拗、不合作,甚至把在家庭中受到的精神折磨通过迁移到他人身上加以发泄来寻求心理平衡,儿童难以学习与适应社会规范。因此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儿童良好社会化进程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应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融洽的家庭气氛,共同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


三、优化家庭教育的策略

为了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在实施儿童家庭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

父母应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同孩子一起生活,向孩子学习,按照福禄贝尔说的那样:“让我们悉心倾听孩子的生活发出的悄悄警告和他们的心灵发出的无声的要求吧!”因此,父母应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而不能把儿童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物,不能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或理想附加在儿童身上去补偿自己的遗憾或不足。不过分受宠也不被轻视儿童在家庭中的适当位置。家长应把儿童当成家庭中的一员,尊重儿童的意见,当儿童需要与父母交流时,父母应放下手中的事,陪儿童谈一谈、玩一玩。另外,父母可以偶尔故意犯点错误,让儿童指出,并虚心接受儿童的意见。这样,儿童在家庭中易形成一定的地位,也能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意见。从而发展儿童人格的独立性,为发展成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向。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注重儿童独立人格的发展及良好意志品德的形成。家庭中,父母应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应为儿童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还应着眼于儿童的品德教育,让儿童理解“爱心”,学习做一个好孩子。最后,重视培养儿童坚强的心理品格,适度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儿童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心理素质,为儿童适应社会规范打下坚实的意志品德基础。


(三)统一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及态度

家庭教养态度及方式的不统一,容易使儿童形成双重人格,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为了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家庭成员在教养方式和态度上必须统一起来,互相配合,使教育方式和态度更加正确、合理,应避免各行其是的做法,更不可以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拆台。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教育合力。


(四)营造良好的儿童家庭教育环境

在商品经济发展、物质比较富裕的今天,家庭的物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为下一代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为了保证幼儿健康的成长,还要建构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一种巨大的隐形资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友好地相处,营造高尚纯洁的道德气氛,积极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


总之,家庭对人施加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最为广泛而有效的。人都是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一个人在家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等,是其适应社会的基础,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群体、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应重视家庭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家庭还应与幼儿园、社区密切合作,形成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届全国“幼芽杯”幼师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展示——浅谈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供稿:江苏省淮安市御景城幼儿园  施慧


转发 点赞 关注

点亮下方“在看”图标

让更多人看到


第二届全国“幼芽杯”幼师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展示——浅谈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第二届全国幼师职业技能大赛作品展示——浅谈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