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时间:2023 年 11月 14 日—11月16日
二、观察地点:室内小积木室
三、观察对象:罗煜林(贝贝)(5 岁)
四、观察教师:孟悦悦
(一)观察
周一贝贝请假了,周二才来到幼儿园,一来到乐高室,贝贝就看到了我们班谨宁小朋友周一搭建好的作品——小房子,贝贝开始模仿谨宁的搭建方式搭了起来,他边看边搭,成功地模仿出了小房子第一层(图一);但是在观察的时候贝贝凑得太近了,不小心就把谨宁的作品碰倒了,贝贝苦想了一会儿说道:“说明书上也有,我去看说明书吧。”拿来说明书,贝贝仔细地观察着,并边看边进行搭建(图二),成功地把小房子的第二层、第三层,以及屋顶给搭建了出来(图三);看到这里,我忍不住问:“贝贝,你看说明书看得真认真,你是在搭什么呀?”“我搭房子呀!”他边说边指给我看(图四),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我惊讶地发现贝贝搭建的房子居然和说明书上的房子差不多相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二)好奇
1.通过观察,我已经了解了贝贝的游戏意愿是搭建房子,但是让我比较好奇 的是贝贝搭建房子的主要目的只是模仿他人的作品吗?
2.在搭建的过程中贝贝虽然一直在观察说明书,但是我发现贝贝并没有按照说明书上标注的步骤进行搭建,而是直接观察“成品”,并通过思考来复刻“成品”,因此我比较好奇为什么贝贝不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来进行搭建呢?
(三)倾听与对话
在贝贝的游戏故事中,贝贝点着自己的游戏故事,一一地介绍了自己都画了些什么,但是并没有连续地、完整地讲述故事,因此我并没有解决我的好奇,对于接下来应该怎样引导和支持幼儿也比较迷茫。
记录内容:
我搭了一个房子
小花
门、积木区的门
高楼大厦
乌云,刮风了,除了刮风还下雨
积木区楼梯
刘老师在和我们搭积木
有一些小草是短的
有一些小草是长的
于是我与贝贝进行了交流:
教师:贝贝,你今天真厉害呀,老师发现你一个人做出来一栋房子,你能给老师说说是怎么搭出来的吗?悦悦老师也想学。
贝贝:就是横着、竖着,铺地板就可以了呀。
教师:我好像还是不会,你说我需要看看说明书吗?我刚才看你也看了说明书,你是照着说明书的步骤搭建的吗?
贝贝:是呀,我看着说明书就可以搭出来了。
教师:(指着说明书)你先教教我,这样我就会搭了,是先搭第一步吗?
贝贝:不是不是,先搭地板,然后搭第二层第三层和屋顶就可以了。
教师:你真是厉害,我也学会了,那你今天是想要搭一个和谨宁一样的房子吗?
贝贝:我也会搭她的那个房子呀,我今天搭出来啦。
教师:原来我们贝贝这么厉害,那老师看你的游戏故事里还画了很多学校的门、小草、积木,我想问问为什么要画出它们呢?
贝贝:因为很可爱呀,看着还不错。
教师:你在画它们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贝贝:还不错呀。
(四)思考
多多平日里是一个内向的小男孩,不太爱和别人交往,又因为生病总是请假,导致他来到学校后总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回家后也不止一次给妈妈说幼儿园好无聊,但是这学期,在教师的关注、引导,家长的沟通和坚持送孩子入园后,贝贝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我发现他开始和朋友们玩了,嘴角也总是噙着笑,在今天的游戏中,贝贝虽然是一个人搭建,但是当他小心翼翼地放好一块积木,积木没有倒塌时,他激动地看着我,在搭建的过程中,还一直给我介绍他的作品,游戏故事里,更是把学校的花花草草、学校的门、积木室的门等都画出来了,在问到他的心情时,他居然说还不错呀,这让我知道,贝贝在游戏中是愉悦的,是喜爱幼儿园的,我由衷地为他的变化感觉高兴。
而且通过谈话发现,贝贝是比较自信的,当他看到别人优秀的作品时,他不只是单纯地想要模仿,更是觉得“我也可以”,在搭建的过程中,也不完全按照说明书的顺序搭建,而是自己通过思考,来决定搭建的方式和搭建的步骤,最终,
他用从下往上搭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作品。
(一)观察
周三,贝贝来到积木室之后把自己昨天的作品推倒了,接着他找来说明书,开始按照说明书上的图案进行搭建,慢慢的,我发现他搭建的作品和周二的是一模一样的(图五),贝贝搭建得很认真,一边搭建一边小心翼翼的调整细节,很快就搭建出了和周二一样的“房子”。
(图五)
(二)好奇
1.我还以为昨天他已经搭建过“房子”之后,今天贝贝会搭建不同的作品呢,我想,会不会是因为贝贝还没有完全掌握搭建“房子”的技能技巧,对搭建的“房子”还不满意,所以才继续搭建同样的作品呢?
(三)倾听与对话
在贝贝的游戏故事中,贝贝依旧没有提到自己游戏中的情况,更多的是讲述他看到的物体和周围的事物,让我搞不清楚他的想法。
记录内容:
今天做了一个家家里有好吃的,还可以买东西
小雨、风来了
国旗
猴子的照片,好看我就画了。
地上的白色圆点
门
水杯
学校好看,照片好看
为了了解贝贝的游戏意愿,走近贝贝,我与贝贝进行了交流:
教师:贝贝,今天你搭建的“房子”真漂亮,这是你的家吗?
贝贝:是呀!
教师:我都没有去过你家,你可以给我介绍一下你的家吗?
贝贝:就是有屋顶、有楼、有衣柜,还有地板呀。
教师:我看到你今天搭建的家和昨天你搭建的作品是一样的,难道昨天你搭建的也是你的家吗?
贝贝:是呀,都是我家,我新家是大房子哟。
教师:太遗憾了,今天只看到贝贝家的外面,都看不到贝贝家里面有什么!
贝贝:明天我搭个大的,你就可以看到啦!
(四)思考
从贝贝今天的游戏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贝贝的搭建是源于生活的,而不只是对照说明书复刻,是因为他搬家了,所以每天都想把自己的家搭建出来,而且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是专注的、认真的、谨慎的。第二,今天贝贝搭建房子的速度比昨天快了很多,说明他对建造“房子”的方式方法已经掌握了,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搭建。第三,从贝贝的游戏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欢幼儿园的环境,在绘画的时候会把自己觉得好看的画下来,反映了他的心情也是不错的。
(一)观察
周四,来到积木区的贝贝快速地推倒了之前的作品,并迅速地开始搭建新的作品,只见他先平铺了一层“地板”随即把小积木片竖着放,用来做支撑(图六),在我以为他要用与前两天相同的方式搭建“房子”时,贝贝开始加宽自己的“地板”,一边加宽他一边说:“我要做个大别墅”,在地板与支撑搭建好后,贝贝平铺好了第二层(图七),贝贝在第二层的平面上用小积木片搭建出了别墅凸出来是高楼以及别墅的各个平台(图八);完善好后再围上围栏,就做好了一栋“大别墅”。
(图六)
(图七)
(图八)
(二)好奇
1.贝贝最初搭建的作品是比较小的,后续才进行加宽并搭建大别墅,在观察中我很好奇,贝贝游戏意愿的改变是因为昨天的谈话吗?
(三)倾听与对话
通过倾听贝贝的游戏故事,我发现贝贝搭建的别墅不仅是可以居住,还是用船“改装”的,是可以下水的“别墅船”,这让我意识到只是用眼睛去看,是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孩子的,我们还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才能知道原来贝贝搭建的不仅是别墅,但是贝贝并没有在讲述游戏故事时说出为什么这样搭建。
记录内容:
大别墅
国旗
开花了,楼下的花长出来了
玩具筐
放东西的地方
高楼大厦,外面的家
积木区门
河流,用船组装的别墅
可以下水去,有一个发动机
空调
于是我与贝贝进行了交流:
教师:(找出视频)贝贝你可以详细的给我介绍一下你的别墅吗?太酷啦!
贝贝:我的别墅是可以游的呀,这里就是有一个发动机,还有螺旋桨!
教师:你是怎么设计出这种可以下水的船的呢?难道在生活中你见过吗?
贝贝:就是海底小纵队的那种呀,里面是可以住的,可以生活。
教师:(指着刚开始的视频)那你刚开始是想搭建什么呢?后来怎么想着要搭建大别墅呢?
贝贝:嗯,因为房子太小了不够住人呀!大别墅就可以住啦,你可以去我家住!
教师:谢谢宝贝的邀请哟!
(四)思考
从贝贝的游戏中可以看出,贝贝转变游戏意愿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房子比较小,想尝试搭建大的“房子”,又联想到了看过的动画片——海底小纵队,就这样创作出了“可以下水的大别墅”
总结:
从贝贝3天的游戏过程来看,贝贝在搭建中萌发创作以及学习的兴趣,获得新经验(能熟练地搭建房子,并在搭建房子的经验基础上自己搭建出别墅);另外,贝贝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每次他小心翼翼地调整好,并搭建完成后,都会开心地向我展示他的成果,贝贝最近在园,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
通过对贝贝的观察,我感悟到,当幼儿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的目的性、坚持性都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后自然也不会再觉得“孤独”“无聊”了,因此当孩子认为自己“孤独”时,不妨观察一下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空间,尝试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审一校:孟悦悦
二审二校:屠兴燕
三审三校:何雅贤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