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观察幼儿的行为、读懂幼儿的行为、明白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要,并能采取正确的支持性策略,是当今幼儿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本文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通过设计适宜的观察记录方案、高效采集有价值的信息后,细化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制订了幼儿行为发展检核表,并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
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着重强调了教师要具备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能力。由此可见,观察幼儿行为、解读幼儿行为、识别幼儿的发展需求并能搭建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架,已是现下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
运用《指南》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与评价,有利于协助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梳理幼儿发展的脉络,把握观察的要点,明确观察的内容,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内化《指南》的内容与核心精神,提高教育实践能力,进而帮助家长建立儿童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的意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合理的期望,指导家长运用合适的教育策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把《指南》中的幼儿发展目标切实落实到对幼儿活动的观察目标
《指南》中要求,3~4岁幼儿的动作要灵活、协调。根据这一发展目标以及参考《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的指标、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教师可以制定更为具体的观察目标与内容。
例如:
能搭建九层高的塔;
能串2.5cm长的珠子;
能用汤匙搅动液体;
能从比较低的物体(15~20cm)上跳下来;
能把球至少扔出1.8m远;
能用手臂接住一个直径为15~20cm的球;
当跑步或骑车时,能转较大的弯绕过障碍物;
能够轻易使用剪刀剪纸;
能够进行各种积木的搭建;
能把宽22cm、长28cm的纸对折……
其他领域的发展目标也可依据此方法进行细化。
二、运用已研制出的观察记录表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已编制出的、针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表格,可以帮助教师针对想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出观察的具体内 容,把握住观察的核心点,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效弥补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三、常用的观察记录策略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运用的观察记录策略方法包括:检核清单法、轶事记录法、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法)、图表法(追踪图、饼图、柱状图),等等。
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教师们首先采用的,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指的是教师运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把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在进行轶事记录时,很多教师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偏差。
例如,观察记录时容易不知不觉加人主观判断,习惯性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句,在作判断时常常证据不足,多是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思维定式。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记录时,一定要注意客观性原则的落实到位,全面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录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尽量作纯客观的描述,不作解释与判断。
时间抽样法
时间抽样法就是教师根据预观察行为的特点,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长度,然后观察: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预观察的行为有没有出现。
为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教师们要注意对预观察的行为作明确的界定,确定好观察的时间间隔及每个频次观察的时间长度,并填写好观察记录的表格。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是针对一个特殊事件或一个特别的行为进行的观察。如,幼儿的安慰、争执、肢体冲突等低概率事件。运用该方法的时候,先要界定清楚预期观察的行为。
例如,幼儿的争执行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争执的行为一出现就进行记录,并且要把这个行为从始至终完整、翔实地记录下来。
其次,要注意幼儿这一争执行为的先行事件是什么以及先行事件对幼儿争执行为的影响。
最后还要注意幼儿的争执行为的后续影响事件是什么。这样完整的关注才能比较客观地反应事件的原貌,有利于教师作出客观的判断。
追踪图法
追踪图法是首先确定观察对象,然后对其某个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追踪观察。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幼儿在某个时刻的各种社会性交往活动。
教师可以经常用这种方法来了解幼儿的活动选择情况以及幼儿兴趣的关注点。
检核清单法
检核清单法是最受教师们欢迎的观察记录方法。它是记录幼儿的特定行为或事件是否发生的一种方法,通常用来记录幼儿的进步。
教师可以根据《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相关领域里阐述的内容,自行制作检核表,然后根据此表观察幼儿的某些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
频次记录法
频次记录法是记录在某一段时间内,特定行为发生的次数或者是持续的时间,可以为教师提供量化的数据,帮助教师了解某一个幼儿或全班幼儿在某一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例如,幼儿在“蒙氏活动”中来回走动、发呆、干扰他人等行为的占比情况,通过饼图或者直方图的形式,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各种状态的分布情况,教师据此可以知道这个幼儿在这段时间内的整体状态如何。
教师运用以上方法来记录幼儿的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为课程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根据观察记录分析的结果,提出试切的支持性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进行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支架。根据《指南》对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阐述,我们提出促进目标达成的干预策略,并在日后的教育活动中予以实施。
例如,教师观察到一小班幼儿不能交替脚走楼梯、不能沿地面直线走、不能独立背书包、不能把衣物装人书包。通过上述观察可知,该幼儿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均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建议家长到专业的儿童发展水平检测机构对该幼儿的发展状况做测评,根据专家给予的意见进行早期干预。专家经过测评,建议家长带幼儿到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机构进行训练,平时也要多带着幼儿做大量的体育运动。
END
编辑 | 李鑫
作者 | 张秀丽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