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雄:培训活动应当把握幼儿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朱家雄教授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基于教师现有水平设定适度挑战的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过高要求易使教师迷失方向,甚至错误施教;过低则无法促进成长。文章以培训实例说明,脱离教师实际水平的培训难以见效,尤其在低结构课程实施中,教师常因专业能力不足而陷入困境。教师成长需经历适应、成长、高原等阶段,强行拔高违背规律。有效的培养应让教师“跳一跳摘到果子”,循序渐进,方能扎实提升专业水平。
朱家雄教授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基于教师现有水平设定适度挑战的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过高要求易使教师迷失方向,甚至错误施教;过低则无法促进成长。文章以培训实例说明,脱离教师实际水平的培训难以见效,尤其在低结构课程实施中,教师常因专业能力不足而陷入困境。教师成长需经历适应、成长、高原等阶段,强行拔高违背规律。有效的培养应让教师“跳一跳摘到果子”,循序渐进,方能扎实提升专业水平。
纪录片《幼儿园》由张以庆执导,通过长达14个月的拍摄,展现了一个超越成人想象的童年世界。影片不仅捕捉了孩子们的天真与温暖,更深刻揭示了他们过早面临的孤独、压力与社会化痕迹。在哭闹、冲突与纯真互动中,幼儿园成为成人社会的缩影,孩子们的话语与行为折射出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作品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以冷静而充满人文关怀的镜头,引发人们对教育、成长与社会环境的深层思考。
当前幼儿园虽重视游戏活动,但实践中仍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突出。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世界的基本方式,对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研究表明,游戏不足将影响儿童大脑发育与心理健康。为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保障幼儿充足自由游戏时间,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并在非游戏活动中融入游戏元素。教师应尊重幼儿主体性,适时适度引导,成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合作者与经验扩展者,真正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与发展。
本文以余琳园长的观点为核心,阐述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关键地位。文章指出,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具有虚构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操作性等特征,强调“真游戏”应以儿童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三种游戏水平及常见误区,提出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实现“开心玩”与“有效教”的结合。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游戏课程化促进儿童多元发展,并强调了教师在观察、解读与支持游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儿童在游戏中的生命绽放与全面发展。
教育部将制定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支持三孩政策实施。目标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90%,并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计划扩充普惠性资源,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完善小区配套园管理,并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同时,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延长托管时间,减轻家长教育负担。这些措施旨在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首届圆桌会议上,专家围绕“儿童·游戏·质量”展开探讨,指出当前幼儿园实践中存在将游戏简单等同于自由玩耍、忽视教育目标的困境。会议辨析了游戏与游戏活动的区别,强调游戏活动应促进幼儿经验生长和能力提升。专家提出游戏与课程融合的三条路径:游戏作为课程实施手段、作为课程内容、以及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同时,上海经验显示,通过观察幼儿游戏、提供专业教研支持,教师能够实现专业成长,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文章反思当前幼儿体育活动中“练球”多于“玩球”的现象,并聚焦幼儿园“做操”环节的实践困境。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操节活动追求整齐划一和形式创新,却忽视儿童的真实兴趣与参与感。通过自身教育实践,提出从成人主导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让孩子参与动作设计、音乐选择等过程,使操节成为孩子喜爱并主动投入的活动,避免“认认真真干傻事”的形式主义,真正实现教育价值。
2021年7月23日,以“儿童·游戏·质量:开启学前教育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学前教育圆桌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聚焦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与边界、游戏与课程融合、游戏推动学前教育变革等议题,旨在保障儿童游戏权利、提升游戏质量。会议汇集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教研交流,吸引了全国5000余名幼教工作者在线参与,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
黔东浅变质碎屑岩区以发育小型地质灾害为主,但剑河雷打塘与榕江崩坡塘两处历史崩滑堰塞湖遗迹规模巨大,相距仅66公里。两地均发育于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凝灰质板岩地层,具有先崩后滑的复合型特征,崩滑体积均超百万立方米,形成机制相似但堆积特征有异。雷打塘堰坝保存较好,崩坡塘则因冲刷形成“十里干溪”伏流景观。这两处保存完整的大型古滑坡与堰塞湖遗迹,在国内罕见,对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成因与防灾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园管理规范与教育质量。新《规程》注重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明确并细化了多项制度要求,如晨午检、用药安全及教研制度,使管理更缜密。同时,新规提升了幼儿园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突出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核心任务,强化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职责,并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心理健康与个体差异,严禁“小学化”倾向,以保障幼儿快乐成长与终身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