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超云:做一名懂儿童的幼儿园教师
本文基于鄢超云教授团队获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研究,聚焦“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的儿童评价体系。研究指出当前幼儿教师在观察、解读和支持儿童方面存在不足,强调“读懂儿童”是核心。文章从学习品质观察、运用《指南》形成“三张地图”、关注儿童视角及构建评价课程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用心观察、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关注其情绪与强项,真正理解并有效支持幼儿发展,避免教育错位,实现科学保教。
本文基于鄢超云教授团队获2021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研究,聚焦“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的儿童评价体系。研究指出当前幼儿教师在观察、解读和支持儿童方面存在不足,强调“读懂儿童”是核心。文章从学习品质观察、运用《指南》形成“三张地图”、关注儿童视角及构建评价课程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用心观察、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关注其情绪与强项,真正理解并有效支持幼儿发展,避免教育错位,实现科学保教。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开展策略。作者提出应从活动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四个维度系统构建节日教育体系。目标设置需兼顾认知、技能与情感领域,并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层设计;内容甄选要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现实需求和生活经验,同时融合五大领域;实施途径可结合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共育及环境创设等多渠道;最后通过活动前审议、过程中引导和活动后反思的三段式评价机制,确保传统节日教育有效促进幼儿文化认同与全面发展。
黄润秋部长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回顾了个人成长与团队奋斗历程。他总结出三大成就: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培养出一支高水平学术团队。这些成就源于三点体会:正确定位人生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秉持认真态度,甘于付出;坚持创新精神,推动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从青涩青年到学术领军者,他带领团队历经20年攻坚,突破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彰显了持之以恒、团结创新的力量。其经历印证了“善钻倬者,终探方行”的坚持精神。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集体智慧对课程问题商议决策的过程,旨在确保课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张晗教授指出,审议应始终指向幼儿经验的获得,基于经验的交互性与连续性本质,关注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建构经验的过程。课程审议需贯穿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对预设与生成性方案的适宜性分析、实施中的动态调整及实施后的反思完善,从而支持幼儿经验的螺旋式发展,提升课程质量。
本文汇集多位学前教育专家的核心观点,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注重活动过程的可玩性与成果共享。专家们呼吁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出游戏中的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安吉游戏”是践行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实践,并重申幼儿园教育的本质在于守护童年,促进幼儿在自主、愉悦的体验中成长。
幼儿园种植活动并非追求农业收成,而应聚焦教育价值。鄢超云教授指出,种植的核心在于儿童是否通过参与获得学习与发展,而非植物长势好坏。现实中存在成人包办、回避失败等形式主义问题。真正的种植活动应以儿童为主体,倾听其想法,支持其探索,接纳种植中的“不确定性”,并转化为教育契机。教师需从“教种植”转向与儿童共同经历,让种植成为生动、主动的教育过程,从而构建真正源于儿童经验的园本课程。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需协同配合。文章详细列出了小、中、大班三个阶段应培养的习惯标准:小班侧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规律作息、独立进餐、卫生习惯;中班加强整理能力、社交礼仪和公共规范;大班则强调学习兴趣、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家园同步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引导,通过言传身教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促进其全面成长。
文章探讨了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现状及问题。以大班幼儿为例,研究发现幼儿存在建构内驱力不足、游戏目的不明确,建构经验不够丰富、新旧经验迁移困难,建构过程缺乏创意、模仿行为普遍,以及合作意识不强、问题解决能力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幼儿游戏停留在浅层学习,难以实现深度学习所需的明确目的、经验整合、创造性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需通过有效策略支持幼儿克服这些障碍,促进其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黄润秋教授回顾了自1979年考入成都地质学院以来的学术与职业生涯。他于1988年成为该校首批博士,后留校任教,30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主导完成三件大事: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努力于2007年成功获批;主持完成“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新一代学术团队,传承学科精神。他总结三点体会:正确定位人生价值与国家需求结合、认真做事勇于付出、以创新精神推动学科交叉发展。其经历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本研究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构建了涵盖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三重角色的园长专业能力模型,包含3大维度、15个要素及50项指标。通过对北京市222位园长的调研发现,其在安全管理、后勤与家长工作方面表现较好,而园所规划、课程领导及教科研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研究进一步揭示园长专业能力受年龄、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及职称等因素影响显著。为此,提出“问题链”主题研修、同伴互助及自我驱动三种路径,以促进园长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学前教育质量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