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访谈了藤幼儿园的园长加藤积一,介绍了其教育理念、幼儿园的设计特色、教育方式以及对幼儿教育的看法。摘要如下:
加藤积一强调藤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创造幸福的未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主动精神,以及独立性。藤幼儿园的建筑设计旨在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自由玩耍、探索和学习。幼儿园的建筑没有高科技和时尚的元素,却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让孩子们能够亲近大自然。
加藤积一介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包括采用蒙氏教育理论,渗透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让孩子们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主动体验、感受、思考、行动,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领导力和独立性。他还提出了“不讨好,不哄劝”的教育理念,强调让孩子自我成长和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加藤积一还谈到了藤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包括采用新媒体教学方式、开设英语课程、建立微笑农场等。他还强调了教育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鼓励孩子们跳出框架,扔掉固定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挑选老师方面,他更看重老师的微笑和亲和力。
最后,加藤积一也谈到了他对中国幼儿教育的看法,认为中国的幼儿园建筑先进,知识教育和艺术培养全面,但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多玩耍。他也表达了对幼儿教育免费政策的关注和对东亚幼儿教育网络化的设想。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身份,强调了在项目课程下,教师应善于激发潜能作为探索者、善于观察的倾听者、平等的交往者以及勤于记录和反思的研究者。文章以班本主题活动“我要上春晚”的实践反思为基础,讨论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和身份转变,从实践角度阐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教师应激发孩子的潜能,关注儿童的世界,成为儿童可以信赖的伙伴,同时以平等交往者的身份参与到儿童活动中,通过记录和反思积累经验,促进自身教学和研究的成长。

本文介绍了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花园”项目。通过各馆室的活动设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促进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文章着重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这一环节中发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活动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规则感的重要性。通过生活花园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提升个人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发现当地幼儿园在保育工作方面存在设施设备不齐全、专职保育员缺乏、保育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对保育工作重视不够,设施和人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完善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策略,包括转变观念、建立优质的保育文化、加强培训、家园合作、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力度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需将数学变得趣味化,融入游戏、运动及日常生活中。文章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运动、各领域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文以某市一级示范园的一个中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幼儿园班级规则实施过程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幼儿园班级规则的导入方式以显性的命令要求和违规行为为主,榜样行为导入与渗透式教育较少涉及;在规则执行中,预警性提醒是最主要的方式;规则的修复方式中,直接暴露最常用,而合作解决最少使用。本文呼吁改变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异化现象,提升幼儿在班级规则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选材欠妥、指导不当、形式单调、目光狭隘和权威评价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园归纳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首先,选材需要精准并符合审美价值取向,强调追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美善价值取向。其次,在指导过程中要暂缓指导并隐性介入,确保幼儿在自主表达和创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外,采用多元听赏的方式,拓展幼儿感知觉能力,并注重体验为主、浸润为最佳的艺术欣赏模式。同时,评价方式也需要改变,尝试自评式和互评式评价策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通过这些措施,我园欣赏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帮助幼儿积累审美经验、滋养美善情感,并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

幼儿园教室空间改造不仅仅是美观和实用的设计问题,更涉及到课程观念、课程运行、权力关系以及幼儿学习体验等多方面因素。除了考虑空间大小、形状、采光等客观条件,还需关注空间与课程理念及运行的关系。改造过程需摒弃以成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而满足儿童的四种本能冲动,支持他们主动与空间发生关系。新的教育空间设计理念强调空间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提倡整体柔软的设计思想,重视个体体验与群体互动的平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要求教室空间具有多义性,鼓励幼儿充分参与空间规划、设计和布置,成为活动空间的建设主体。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陈良实验幼儿园的课程改造研究为例,通过幼儿参与的空间改造过程来重塑幼儿园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实现“追随儿童”的课程游戏化理念。特殊兴趣区域的建立旨在改善幼儿的学习体验,将儿童和成人纳入发展共同体中。最终,重新认识的幼儿园教室空间作为个体学习体验的舞台和权力关系的体现,应该让每个个体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保障平等、持续对话的基础。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幼儿喜爱,且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然而,当前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时间少、教师干涉过多等,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创新策略,包括转化活动形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创设游戏情境等,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释放天性,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创新策略;教育价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趋势。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本文探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现途径,包括发掘教学活动中语言的游戏性、创设游戏化氛围、营造游戏化环境,以及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个性得到充分培养和释放。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幼儿综合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