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培训 第1023页

本文探讨了如何对孩子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问题。许多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常常以成人的思维去评价孩子的画,忽略了孩子的创作过程和想象力。文章以一个绘画课堂为例,描述了老师引导孩子画妈妈的过程,强调了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绘画是孩子内心真实写照的反映,应该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孩子继续发挥创造力。老师也需善于从绘画中审视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关注那些思念亲人的孩子。摘要强调了关注孩子绘画作品的重要性,并提倡以理解和鼓励的态度来评价孩子的创作。

稚笔绘童心——在《指南》背景下,线描教学游戏化探索
线描画是幼儿表达内心情感、思想和潜能的重要方式。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我们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线描,从教材选择、活动环境创设、活动过程等方面加强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线描的魅力。关键词:线描、游戏化内容、游戏化环境、游戏化教学。我们通过活动内容的游戏化,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线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内容。同时,我们创设了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线描画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线描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线描技能。
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线描活动游戏化,包括活动内容游戏化、活动环境游戏化、教学过程游戏化等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发现,游戏化的线描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线描技巧,发展艺术审美趣味。
总之,线描教学游戏化是遵循幼儿绘画规律、培养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把线描绘画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使“苦学”变成“乐学”。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艺术教育、线描画起步、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传统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近期开展的《鱼儿好朋友》和《蔬菜的》两节美术活动的新视角。新视角下的美术活动突出情境创设、情感体验、整合理念和自我评价等方面,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游戏情境、情感体验、整合多元教育元素以及鼓励幼儿自我评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探讨了绘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绘画,幼儿可以表达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事物和情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文章强调了在绘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幼儿喜欢做的事情,展开想象力;重视艺术情境,展现童话天地;以生活化、游戏的形式诱发绘画兴趣与乐趣;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把绘画活动与社会活动、绘画表演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创作热情。最终目的是为幼儿插上梦想的翅膀,通过绘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本文阐述了绘画对幼儿的意义以及指导幼儿绘画的方法。幼儿绘画是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也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应重视培养绘画兴趣,让幼儿自由地画,并站在孩子的立场评价儿童画。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绘画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幼儿的表现内心活动和对周围环境的反映,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创造力。

本文介绍了幼儿园绘画活动的评价策略,强调以幼儿为中心,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加强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同时提炼教师的总结评价。评价应重视幼儿的兴趣、感受和体验,以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想法和结论。文章通过实例阐述了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包括鼓励幼儿表达、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尊重幼儿个性差异以及全过程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本文探讨了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文章指出,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教师需要重视美术活动的价值,从本质上理解美术教育目标,不仅仅教会幼儿画画,更重要的是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教师应该正确全面评价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关注幼儿的整个创作思维过程,并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欣赏作品,体验他们创作时的感受。
其次,教师还应加强对美术活动的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避免主观审美认为幼儿故意画得奇怪,并避免在幼儿创作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打断幼儿的思路。同时,教师也应明白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应充当的角色,主要是准备帮助和支持幼儿,而不是领导或权威。
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对美术活动的几点建议,包括引导幼儿观察积累表象、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幼儿开拓思路、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等。最后,文章指出,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积极宣传转变家长观念,以有利于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的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且对环保教育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详细阐述了环保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一日生活、主题活动、绘画等多种形式,有效帮助幼儿获取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在环保教育中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通过持续的努力,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也明显改变,这对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需注重开始与结尾的设计,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欣赏作品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在辅导过程中,采用鼓励式结尾,让幼儿有成就感;故事式结尾,促进智力发展;展览式结尾,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总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方式,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本学期的美工区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改变了以往只提供材料孩子们操作较少的局面。孩子们在美工区自主发展,学习折纸、制作小制作等,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搭建适当的“跳板”,引导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耐心观察等待,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后的喜悦。这些经验有助于孩子们在美工活动中的自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