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培训 第927页

本文介绍了子课题“幼儿园实验绘画对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在2004—2005学年的第二学期研究计划。研究旨在通过儿童实验绘画的理念和实践,在现代脑科学的基础上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培养儿童的全人格。上阶段围绕儿童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阶段计划将美术实验绘画融入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的美术修养和技能,同时开展教研活动探讨小班孩子的兴趣点,开展美术活动的形式。具体活动安排包括观摩活动和教研小结等。该课题为市级课题“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一部分。

本文强调了美术课程在教育中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当前美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仍面临重视不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新《纲要》的艺术领域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及本园实施的美术特色教育内容和措施。文章详细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的“赏画”和“说画”两个方面的点滴体会,包括培养观察力和运用语言工具的重要性及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通过户外自然景色、室内名画长廊和创作活动等方式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如何通过“说画”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加深对绘画的理解。

本文矫正了关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无知论”观念,提出婴幼儿认知过程是一个积极学习世界的观点。通过对婴幼儿学习的四种性质的研究,揭示了婴幼儿学习的系统性、社会性、抽象性以及手段-目的性准备等特点。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无与伦比和至美至善的功能和结构,体现了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完美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早期经验的信仰和策略,包括关于儿童早期学习和游戏性质的共识信仰,以及早期经验的信仰核心。文章还讨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冲突和成人角色的转变问题,强调了成人作为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环境设置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最后,文章强调了游戏性的学习环境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成人引导和支持下形成儿童发起和儿童导向的结构性学习的观点。

基础演奏教学法基本思想(三)强调在演奏过程中的互动与沟通。文章指出,演奏不仅是展示个人技巧,更是与听众、与其他演奏者以及自我交流的过程。孩子们在演奏时需要通过观察、倾听和理解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文章还讨论了空间与时间的关联,如何在游戏场景中为孩子创造直观且充满想象力的演奏环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文章最后提到了一些相关研究者和著作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这一主题的内涵。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孩子们能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发掘无限可能。

教师如何把握现代音乐教育以促进幼儿创造性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一、明确现代教育目标
教师应理解现代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的个性、能力和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应首先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设计活动时,教师应预估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式,追求长远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教育的特点,发现并发展幼儿潜在的自我价值。
二、选用适合的教材
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恰当的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手段进行表现。
三、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机械式、练习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运用示范模仿法的同时,必须更快地引导幼儿进入探索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活动中非常强调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
四、注重教学过程
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激发幼儿对的大胆体验。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激励幼儿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探索、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五、把握自己对教育的情感与态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热爱本职工作,以表扬为主,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教师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和孩子一起跳呀、唱呀,培养孩子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情感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应该让孩子发现你的热爱和喜爱,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现代音乐教育中要把握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了解现代教育观念,改变陈旧观念,促进幼儿创造性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本文论述了兴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设计教学语、注重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文章强调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方式让幼儿在音乐实践中寻找、感受、理解、鉴赏、表现音乐。同时,通过手势语、体态语等无声的语言向幼儿传递情感,增强教学效果。最后,文章指出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充分发挥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闽南民间舞蹈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教育价值。本文介绍了幼儿园对闽南民间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借鉴民间艺人经验,尝试选用一些民间舞蹈进行创编、修改,并尝试对道具、服饰、动作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感受欣赏、挖掘教育因素、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等手段,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具体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探讨幼儿舞蹈的兴趣性教学。文章指出,为了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教学内容需充满童趣,教学过程需生动活泼,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舞蹈音乐也很重要。此外,教师应深入幼儿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与追求,正确培养他们的表现能力。最后,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编排相适应的组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通过兴趣性教学,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文章分析了音乐活动中儿童过度焦虑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不当的教学处置,如干巴巴的说教、一次性给儿童的解释性话语和选择性要求过多、活动节奏过快、提问解释说明的时间选择不合理、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动作暗示以及对儿童的干扰性“帮助”。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将游戏融入教育、分解复杂要求、调整歌曲节奏以适合儿童、合理选择提问时机、提供正确的动作示范以及适时退出儿童活动。文章强调教师应反思自身行为,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音乐活动中,教师不当的教学处置易引发儿童过度焦虑。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如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分解复杂性要求、调整歌曲节奏等。同时,教师还应学会观察,适时介入和退出儿童活动,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反思自身行为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随着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传统的艺术教育与新纲要中幼儿艺术教育的新取向,指出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重视技能模仿和训练而忽视创造力培养,重视知识技能灌输而忽略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等。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体现新纲要理念的措施,包括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等。通过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以及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美,发挥创造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