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民:写于复学之前(中)
本文反思疫情下学前教育需加强的领域,强调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如培养幼儿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同时,重视幼儿社会性教育,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感受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和规则意识。此外,帮助幼儿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为其成长为合格社会人奠定基础。
本文反思疫情下学前教育需加强的领域,强调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如培养幼儿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同时,重视幼儿社会性教育,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感受不同职业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和规则意识。此外,帮助幼儿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为其成长为合格社会人奠定基础。
疫情期间“神兽”居家现象暴露出家长因长期缺乏高质量亲子陪伴而产生的教育困境,凸显了有效家教指导的缺失。特殊时期各类平台推送的优质育儿资源为家长提供了及时支持,启示我们应建立常态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持续为家长输送科学育儿内容。同时,幼儿园需提升应对危机的专业敏锐性,加强信息公开。展望未来,学前教育应尊重幼儿自主性,保障游戏与户外活动时间,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并强化教师观察与支持能力,推动教研质量提升,促进幼儿快乐、自主、自信地成长。
徐则民老师在《写于复学之前》中提出,疫情促使我们反思当前学前教育体系。她强调应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如了解常见疾病及防范方法。同时,需重视幼儿社会性教育,引导他们关心时事、尊重不同职业、培养同理心与规则意识,并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此外,应加强幼儿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通过实例让他们懂得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的重要性,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本文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级教师徐则民撰写,聚焦疫情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挑战与思考。文章指出,疫情期间家长面对孩子居家时的无所适从,暴露出家教指导的不足,同时肯定了特殊时期线上育儿资源的积极转型。作者呼吁复学后应持续推进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幼儿园危机应对能力与信息公开,并强调未来教育应重视幼儿自主探索、亲近自然,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前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全市公办托幼机构将于6月2日开园,学前教育工作者正积极思考疫情后的教育调整。华爱华教授指出,疫情警示生态教育不可或缺,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强调事物间的关联性。教育内容应渗透生态关系,如在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引导儿童理解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教育行为需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协调身心、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并加强保教结合与家园共育。通过生态教育的实践,培养儿童尊重自然与他人,促进其可持续成长。
文章强调开学活动应真正体现儿童视角,避免形式化与成人化。主张从“成人讲”转向“儿童讲”,给予儿童充分表达的机会,尊重其多元表达方式,并重视对儿童表达的分析与运用。同时提出应让儿童参与活动选择,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儿童被看见。倡导将儿童视角融入日常各个环节,实施自然、不刻意的教育,最终让儿童成为开学活动真正的主人。

该同志自1988年起投身幼教事业,先后担任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开发部部长、副园长等职务,2013年至今任上海市学前教育教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主编《快乐玩有效学》《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等多部专著。长期主持或参与上海市学前教育重大课改项目,其研究成果多次获上海市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及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2020年7月15日至16日,上海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长暑期专题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聚焦“面向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建设”。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专场中,培训围绕“一个文件、三大指南”展开,解读了《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并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上海市幼儿园装备指南》及《上海市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活动旨在推动上海学前教育从普及普惠迈向安全优质的内涵发展,通过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导,助力园长和教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探讨了幼儿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与介入时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需在观察中了解幼儿行为与动机。当幼儿顺利游戏时,教师以观察为主;当幼儿需要支持时,教师应顺应其意愿,适时介入。适宜的介入时机包括幼儿主动求助、出现安全隐患或过激行为等。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强调教师需根据幼儿诉求的复杂程度灵活回应,既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又确保游戏安全,从而提升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阅读徐则民《我是15号》后,我园教师围绕教育公平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公平应融入日常教育实践。教师们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通过观察与思考,在生活、游戏、学习、运动中实施个性化支持策略。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成长,耐心引导、适时鼓励,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发展。教育者需摒弃主导角色,倾听孩子心声,以平等姿态促进其自主成长。真正公平体现在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支持其潜能发展,使幼儿在快乐体验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