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推荐:案例实景漫画式解读,幼儿游戏指导难点大破解!
《孩子的游戏百态》是一本聚焦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的实用手册。书中通过30个真实案例和数百张彩图,生动呈现幼儿游戏场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引导”与“指导”的平衡。作者黄丽萍园长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解析教师介入策略,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法。每篇案例设有反思空间,助力教师结合实践记录心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专家力荐,称其能有效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专业能力,推动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实现全面发展。

《孩子的游戏百态》是一本聚焦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的实用手册。书中通过30个真实案例和数百张彩图,生动呈现幼儿游戏场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引导”与“指导”的平衡。作者黄丽萍园长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解析教师介入策略,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法。每篇案例设有反思空间,助力教师结合实践记录心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专家力荐,称其能有效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专业能力,推动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实现全面发展。

在初冬时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特邀上海市幼教教研员、特级教师徐则民开展《让游戏更自主》专题讲座。徐老师以“幼儿入园前游戏经验最丰富”为切入点,提出教师应“站稳十分钟”,实现从“看见”到“看懂”的专业成长。通过丰富案例与幽默讲解,她引导教师在欢笑中拓宽思路,深刻体会观察与理解幼儿游戏的距离。幼儿园将以“还幼儿游戏自由、看懂游戏行为、给予适切回应、等待观念转变”为行动指南,持续推动教学实践优化。
幼儿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常面临幼儿争抢玩具、社交退缩等挑战。文章通过两个案例解析有效介入策略:当大龄幼儿争抢材料时,教师可适度放手,引导幼儿自主协商解决矛盾;面对社交意愿与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可通过扮演弱势游戏角色激发幼儿互动。书中提出以“能否继续游戏”等提问作为介入金句,强调教师应成为游戏伙伴,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推动游戏发展,帮助幼儿在矛盾与协作中获得成长。

幼师口袋APP本周为会员更新丰富资源:免费电子素材包括“火锅店”、“冰与雪”、“五官与五感”主题,助力角色扮演与季节认知;学堂课程聚焦幼儿3Q能力培养策略及陶泥创意教学,提供实操指导;好书推荐《孩子的游戏百态》通过真实案例解析自主游戏指导方法;国际视野栏目分享日本幼儿园体能训练案例,启发教育创新。各类资源均支持会员免费获取,助力幼教工作者专业成长。
在“2018亲子嘉年华”总结会上,揭晓了由专家评选出的优秀亲子游戏奖项。共有19家幼儿园荣获“最佳游戏奖”,1家获“整体设计和环境布置奖”,19位教师获“最佳游戏设计奖”,77家幼儿园获“优秀游戏奖”。现场还进行了颁奖仪式,多位教育专家及领导出席,幼儿园代表分享了设计心得。活动圆满结束,并预告后续将推出最佳游戏专栏分享,敬请关注。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具特色的游戏形式,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尤为重要。豪园幼儿园特邀上海市教委专家徐则民开展现场指导,通过观摩、点评与答疑,帮助教师提炼有效组织分享交流的方法。徐老师指出:分享交流是游戏的延续,应坚持幼儿在前、教师退后,教师作为语言调度者,培养幼儿倾听、逻辑表达与吸纳他人观点的能力。此次培训推动了教师在观念与行为上的转变,促进专业成长,形成教研共同体,助力幼儿教育质量提升。

文章聚焦幼儿教育中游戏与教学的平衡,探讨教师如何在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的同时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彩虹花园设计、喂鸟器制作、花架搭建及秋千创作等案例,展现幼儿在猜想、实验、合作中提升探索能力与创造力。强调回归游戏本源,从儿童发展角度出发,寻找既尊重幼儿自主性又落实教育目标的实践路径,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文章探讨了当前幼儿教育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困境,强调回归游戏本源,从儿童发展角度寻求玩与教的平衡。通过彩虹花园设计、喂鸟器制作、花架搭建、秋千试验及水沟清理等生动案例,展现了幼儿在猜想、实验、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成长。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游戏与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为破解教师困局提供了实践参考。
为响应“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主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于2019年5月20日举办专家在线咨询活动。活动通过其公众号(微信号:zyhwechat0513)进行,时间为9:00至21:00。二十余位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将分时段解答家长和教师的疑问,内容围绕入学准备的科学方法。所有问答将整理发布于官网(http://www.cnsece.com),旨在以专业指导促进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宣传科学入学准备理念,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于5月20日组织21名专家开展在线咨询活动,吸引4.6万人次浏览,解答282个问题。专家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幼小衔接、学习习惯、专注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强调应重视学习品质与心理适应,而非超前知识灌输。活动通过具体案例解析,帮助家长克服焦虑,树立科学育儿观,为幼儿顺利过渡小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