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本文结合《指南》解读艺术教育对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许多研究也表明:大脑可以分为具有计算、语言能力的左半脑和具有音乐、绘画、感知等功能的右半脑,只有左右脑均衡发展,互补功能,才是人类智慧发挥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右脑参与者音乐旋律和节奏;而对音乐的性质和音乐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中左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都需要双手协调地使用,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左右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了全脑的开发。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能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各种感受,因此,起先我们在教幼儿音乐时可以不认识文字符号,先从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感知觉的能力,如辨别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从而为智力的开发打下基础。
我们在培养幼儿感知各种声音时一般采用两种途径:一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倾听。我们选择对比比较强烈的声音让幼儿进行比较。运用视觉观察时,若有对比更容易看出异同;倾听声音可以说是听觉上的观察,与视觉一样,若能进行比较,那么音乐作品特点性质也就更能明显感受到。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小鸟、蝴蝶、小兔的声音与黑熊、大灰狼的声音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幼儿在倾听和感知中很快就理解了明亮、愉悦的声音和低而粗哑的声音。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开始让幼儿倾听钢琴低与高音区声音的不同,力度上的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让幼儿各种风格的歌曲、舞曲、钢琴曲等进行对比;录下生活中的各种噪音与音乐进行对比;我们让在安静中仔细聆听体会什么是鸦雀无声,再让幼儿身处人声嘈杂的环境中感觉对比等等。二是在自然条件下引导幼儿倾听。在大自然中有着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带有着事物本身的气质和特点。例如在春游时,幼儿可以感知小蜜蜂嗡嗡的采蜜声、感知风儿吹树叶摇动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摩擦声、幼儿喝水洗手喝水的声音等。感知作为一种能力,幼儿从从不善于区别发展到敏锐的辨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促进了幼儿感知觉得发展。
幼儿时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特别到了中班有意注意开始出现萌芽,所以很不稳定。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稳定习惯于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音乐整体的感受。
例如幼儿在演唱时要控制自己的发音,使自己的音高、节奏与乐曲协调统一,还要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有如在欣赏乐曲时,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倾听音色、节奏、情感的变化,否则就无法整体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教育也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园的孩子记忆力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音乐课的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直观性。它能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的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使幼儿的记忆有了一定的根源基础;优美的旋律不仅容易上口并储存在脑海中,还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巩固记忆。例如:我们在《小乌鸦》这首歌曲时,把歌词编成了故事并画成了图片,幼儿很快就被懂事的小乌鸦牢牢地吸引住,图文的刺激下很快记住了歌词,记忆力在最短时间内到了一个极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活动对其后期逻辑思维的萌芽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旋律、节奏、和声等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活动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运用真挚的情感和优美形象的动作表演来启发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形象,以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上欣赏活动《糖果仙子圆舞曲》时,我先编了一段小故事,并配合一幅背景图,然后让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后问:“听了音乐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纷纷回答:“有一个住着许多仙女的森林”“森林里有小溪、有许多果树”“森里里还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接着,我又放了第二段音乐,又问:“听了这么欢快的音乐,还带有跳跃的节奏,你们又好像看见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更激烈了:“仙女们穿上了很漂亮的裙子,准备开舞会呢”“仙女们准备了许多的糖果,邀请了森林里许多小动物来做客。”“跳跃的音乐是仙女和小动物们在开晚会,跳舞”……我再紧接着放了第三段音乐……在我的正确启发和引导下,幼儿的联想和形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新纲要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而一项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更表明,只有2%的成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0%的七岁儿童具有创造力,但90%的五岁儿童具有创造力,可见创造力是幼儿的天赋,更是中班幼儿最佳的发展期。
因此,融创造力于幼儿音乐活动之中已成为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编歌词、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渗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发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允许和引导他们做各种可能的探索,给他们以创造的自由,在歌曲教学中,我们注意选择简单的和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例如:歌曲《胡说歌》围绕“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 ”这样一句与生活相违背的歌词,以简单的旋律展开。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来创编歌词,最后编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脚趾上吗 ”“你的裤子穿在胳膊上吗 ”“你的鞋子穿在头顶上吗 ”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如《皮球歌》,教会幼儿歌词后,教师可让幼儿自己想出其它动作并模仿动作,然后把它编入歌词中,大家一起唱出来,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另外,在幼儿园里,我们在教幼儿唱歌时发现他们喜欢用一些肢体语言做辅助,所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平时教学中除了教幼儿一些基本的动作外,还可以教一些表达方法。例如:在学习《两只小手》这一歌曲时,要求幼儿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两只小手做两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两只小手做枕头……”)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是随意即兴创作的,当然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编的,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也特别有感情,格外认真。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也使幼儿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节奏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夫曾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因此,“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还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这些都清楚地阐明了节奏教学的必须性及其重要性。
首先,在节奏活动中的各形式、各环节中,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创造机会。经过对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也就从隐性走向了显性,创编节奏活动可以算是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典型了。在节奏活动《看星》中,孩子们学会了看图谱打击后,我开始让他们欣赏事先选择好的乐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诱发他们与《看星》作比较,找出其中相同或不同的节奏,并改变原图谱中的一些节奏型,因为幼儿已有一些节奏方面的知识,选择的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易接受的内容,小朋友们相互讨论、实践后,很快创编出了几组不同的节奏并完整地进行了打击。由此,幼儿创编节奏的能力有了提高,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其次,结合我园的特色活动——竖笛吹奏,我们就在节奏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并结合其它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用配器演奏来表现乐曲。乐器提供了一个对所有音乐要素的视觉、触觉和体验,以富于想象的方式去使用乐器,还能帮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理解水平上去发现作曲家们如何利用乐器去创作。如:《大雨小雨》中,主旋律部分幼儿就用竖笛来表现,到了副段,幼儿就会创编相应的节奏来变现大雨、小雨不同的声音,幼儿的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了,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发展。
还有,在节奏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如: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了《小动物找家》的音乐活动内容。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但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活动更加丰富了。由此可见,用音乐刺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音乐游戏是幼儿学习音乐的直接方式。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可进行自由玩乐、想象、表演,不受约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演属于再创造的艺术,音乐游戏能有效地丰富幼儿想象力,发展创造力的教学形式。音乐是形象的艺术,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描绘许多形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幼儿对音乐形象感受越深刻,想象创造的天地也就越广阔。例如:《大象和小鸟》,一开始,教师编排了两个节奏、速度、强弱完全不同的音乐让幼儿分别充当“大象”和“小鸟”,在游戏中,幼儿充分掌握了大象和小鸟的形象特征,然后教师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入课题,孩子们在这节欣赏课中,把“大象”“小鸟”表演得活灵活现,可爱至极。又如:幼儿玩音乐游戏《三只蝴蝶》,幼儿必须依据已有的经验,对蝴蝶的形象进行加工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形象,再以拟人化的形式表演。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对角色的表演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做飞的动作,有的做闻花的动作,还有的做嬉蝶的动作,真是千姿百态。
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音乐自由的空间是我们作为新世纪教师的职责,我们的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实践中我们真切感受到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很好途径,它不仅能使幼儿学到一些粗浅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唤起他们初步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发展各种能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