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亲职教育初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的意义,然后论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对策,包括提升社区在亲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提高家长对父母角色的认知、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等。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社区亲职教育;主导性

现代高等学校兼具培养人才发展、发展科学知识和为社会服务三种职能。目前,我国高职在培养人才发展和发展科学知识这两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为社会服务方面还亟待提升。为社会服务是高职以其教育资源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如为社区学前家长实施亲职教育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发挥高职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父母对科学育儿信息的渴求日益强烈,77.00%的家长认为自己目前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不够用[1]。目前,父母获取育儿信息的途径多来自网络、报纸、杂志等,信息来源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信息范围大,但针对性不强;信息以传播为主,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信息庞杂,理念相互矛盾,理论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获取的育儿信息呈现碎片化、非定制化、相互矛盾化、个别信息非专业化等特点,需要家长甄别和梳理,从而造成家长的迷茫、困惑,继而表现出对育儿信息的漠视和不信任。一方面,家长对科学育儿信息急迫需求;另一方面,家长接触的很多育儿信息都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因此,有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为社区适龄幼儿家长提供针对性强的、定制化的亲职教育活动解决一些家长的育儿困惑。亲职教育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技能[2]。北海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双重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对北海市3~6岁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北海市93.40%的3~6岁幼儿家长对亲职教育有培训需求,且需求强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开放共享学校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拥有学前教育的专业师资、拥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学生和相应的教学设施,它可以通过开辟社区亲职教育课堂途径服务当地社区教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社区家长开设亲职教育课堂不仅满足了社区家长的亲职教育培训需求,还为高职院校学生开辟了一线的实践基地,弥补了学生实践环节的不足,也发挥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亲职教育的困境

1.家长对社区亲职教育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作为政府的基层派出组织,社区(街道办事处)在促进社区文明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北海市社区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推进社区亲职教育,但课题组通过对该市相关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家长参与度不高,社区亲职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课题组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工作原因(活动与工作时间冲突,无法参加)、社会支持(无人分担家务照顾孩子,无法参加)、亲职教育的宣传与推广(不知道举办这样的亲职教育活动)、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距离举办地点太远,不方便参加)、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曾经参加活动的效果不好,不想参加)等是影响家长参与社区亲职教育的重要原因。2.社区缺乏专业的亲职教师。亲职师资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亲职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和家长对亲职教育的认可度,目前,社区的亲职教育工作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一方面,囿于亲职教育知识的非专业性;另一方面,他们还需完成其他繁重的行政工作,从而使亲职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颇受质疑,进而影响家长的参与度。3.社区亲职教育的主导者以幼儿园、早教中心为主,但针对性不强。目前社区亲职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以社区内幼儿园、早教中心为主,家长从家园共育、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园所的亲职教育活动,但不足在于园所只能从“普惠”的角度开展活动,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长期望培训的急切需求与低参与度之间的矛盾

课题组进行了家长对亲职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期望在“家庭婚姻关系”“子女潜能开发”“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矫正”方面得到指导。一方面,家长对期望得到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清晰而明确;另一方面,家长的低参与度,二者形成矛盾,究其原因,家长的角色责任意识不够、工作牵绊和无人照顾孩子等是影响家长低参与度的主要原因。第一,家长的角色责任意识不够。根据课题组的访谈,很多幼儿在学前阶段的主要照料人为其祖辈父母。祖辈父母在照料幼儿方面有充沛的时间、较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但祖辈父母不善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无法与幼儿之间形成能决定其一生发展的亲子依恋关系。有些年轻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位,尤其是父亲,没有形成应有的家长角色意识,没有发挥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应有作用。没有父母角色意识的家长,有家庭教育的更多困惑,亲职教育活动参与度不高。第二,工作牵绊和无人照顾孩子。目前北海市3~6岁幼儿家长的亲职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幼儿园主导,故活动的开展时间主要在工作日内,这就造成家长只能“心向往之,但无能为力”。同时,有些家长在周末时间参加亲职教育活动时,也因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面临无人照看孩子而无法参加的困境。第三,参与活动的时长和频度不够。亲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时长和频度,但有些家长未能坚持,不能保障参与的频度和时间,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学生方面

第一,专业理论不足,服务范围窄小。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较扎实,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造成学生主导的社区亲职教育活动多以亲子游戏、手工、亲子阅读等活动为主,在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分析这方面的参与度有限。第二,亲职教育活动开展所需能力有待提高。亲职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指导者具有一定的活动设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全局掌控能力不足、活动设计不够新颖、活动节奏把握不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不足、活动后的反思不够。第三,学生参与活动的坚持性有待提高。为提高亲职教育活动的靶向性和有效性,课题组在活动实施之前对3~6岁幼儿家长进行了“亲职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根据家长的反馈,活动需要在周末时间、以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频度开展。囿于学生自身的课业压力繁重、校内活动多等因素,他们在亲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面容易受校内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参与频度。

(四)教师方面

第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存在理论水平高,但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水平不对等的问题。课题组教师在实施亲职教育伊始,在面对家长的“家庭与婚姻关系”,尤其是“儿童行为问题”分析的困惑时,还不能灵活地从实践层面运用理论系统解决问题。第二,工作量增大。由于家长对亲职教育活动开设时间的特殊需求,亲职教育活动大都需要在周末进行,这就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都面临较为繁重的备课、授课任务及科研压力,也需要在家庭中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本职工作、生活与额外的工作相矛盾时,陡然增加的工作量会成为影响教师开展亲职教育活动的消极因素。

(五)学校方面

第一,激励措施不足。无论是在教师的工作量上,还是在学生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方面,高职院校在类似社区服务方面配套激励措施还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效用。第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范围需提升和拓展。相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意识方面有一定的认知,但更多还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制度规定,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一套考核体系。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家长亲职教育对策

(一)提升社区在亲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性

首先,社区需要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亲职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国家颁布的相关亲职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其次,社区应主动与当地学校及教科研所对接,争取学校、教科研所的支持,把这些机构中的专业人才纳入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提高亲职教育的效果。最后,社区可以联合社区内的幼儿园、早教机构,在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内开展活动,增加活动的受众面。

(二)提高家长对父母角色的认知

在亲职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学校应先向家长明确亲职教育的对象为父母而非祖辈父母,然后将父母角色责任、亲子依恋等内容安排在活动之初,提升父母角色意识。另外,亲职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充分倾听父母的心声,并且以能够满足父母的需要为最高指导原则[4]。因此,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确定服务对象—确定亲职教育内容—筹办具体的亲职教育活动—收集反馈—根据反馈制定下一次的亲职教育内容……”的有效路径主动对接社区,通过量化的《北海市3~6岁幼儿家长亲职教育需求》问卷和质性的访谈,掌握家长的亲职需求,从而确定亲职课堂的内容、达到的目标、开展的方式、举办时间,最大限度地迎合家长的需要,提高亲职教育的靶向性。

(三)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

教师在亲职教育活动结束之后要与学生讨论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引导学生对活动中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重新巩固加强。另外,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进行反思,并且教师要对每次活动的整体效果、学生的活动设计方案、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能力有清醒的认知,明晰自己的成长路线,不断提高他们的亲职教育能力。

(四)拓展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应用性的优势,引导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将所学专业和社区亲职教育结合起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高职院校应扩大其社会服务的范围,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走进社区,和社区携手促进亲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迎进来,迎接社区居民,将高职的场地设施、图书资源、教学实训设备等向社区居民合理开放,达到资源共享。另外,为提高高职院校师生在社区亲职教育课堂中的积极性,高职应当建立并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如给教师工作时间之外的社会服务折算一定的工作量,根据参与亲职课堂的时间折算成学生的社会服务或志愿服务,甚至学分绩点,作为未来学校评优、推免的重要考虑因素,最终使高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长期化、制度化、有序化。总之,亲职教育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实践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国家层面更具体的政策指引,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务实执行,还需要家长的主观亲职需求。只有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发挥教育合力,亲职教育才能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率。

作者:郭莉萍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教育系

【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亲职教育初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区亲职教育初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