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布局——以幼儿为本的区域空间

(一)环境创设以儿童为本

教师要有“儿童本位”的思想,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能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兴趣和爱好。无论是区域的空间布局还是材料投放,一定要能够吸引住幼儿,能够唤醒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给予幼儿自由的情况下,根据其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学习,并且这种学习要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空间分割要科学合理

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效果和社会性交往都会被教室空间的分隔所影响。因此,幼儿园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划分活动室的区域。

1.活动室区域的数量与大小要适中

班级的活动室不仅要用来开展区域活动,同时还要用来进行生活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甚至有的班级活动室还分了一半给午睡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班级区域数量时要充分考虑班级空间、班级人数以及每个区域的面积大小。有主题的重点目标要考虑到,为了确保目标的落实,承担重点目标的区域面积可以相对增大或者进行区域关联。比如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小问号”,它的重点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兴趣、有求知欲,且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幼儿探究,让幼儿能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寻找答案。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小鱼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影子为什么有大有小?”“磁铁能吸住不是铁的东西吗?”“木耳泡在水里为什么会慢慢变大?”针对这些问题,再结合主题的重点,教师可以将科学区在这一主题中适当扩大,除了将科学区与植物角相结合外,还可以将读写区与科学区结合,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提供能解答幼儿问题的书籍,投放到丰富的材料中,以此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活动室区域的划分要因需而设

活动室区域空间一般分为“动区”和“静区”,在规划“动区”和“静区”时,教师要有意将这两个区域分开,避免相互冲突、干扰。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因此不同区域的闭合与开放程度也要有所差异。比如可以将表演区、角色区、建构区等设置成半开放或者开放形式,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幼儿区域外的延伸活动和区域内的交往;而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可设置成相对封闭的形式,让幼儿能有序地取用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活动,同时也确保了每个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互不影响。

3.活动室区域的设置要相互关联

幼儿园有些教师在活动室区域设置上比较随意,这是由于教师对区域活动缺乏认知所导致的,她们对区域的理解仅限于“动区”和“静区”要区分,没有深刻理解各区域的真正含义。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益,就要增强区域间的联动,这要求教师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相邻的布局规划。比如将植物角与科学区相邻而设,可以让植物角里的观察活动与科学实验、美工区的写生活动有机融合;将阅读区与美工区相邻而设,可以让阅读区的欣赏讲述与美工区的艺术表现相结合,从而让幼儿大胆地创造、表现;将建构区与“娃娃家”相邻而设,可以让建构区里幼儿的主观体验与“娃娃家”的感知经验融合,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参与——关注价值的材料投放

(一)材料的选择要有价值

材料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根据材料功能分为主体材料、辅助材料和工具;根据材料性质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根据材料结构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教师在拿到材料后要考虑适合材料投放的区域以及投放的方式,还要考虑材料的价值。在材料投放后,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幼儿玩出更多的玩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操作有价值时,要将幼儿的玩法引入深处,挖掘材料更大的价值。

(二)材料的投放要适宜

区域材料的投放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比如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小肌肉的协调发展不够,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选择颜色明亮、个头比较大且比较好玩的材料;中、大班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而且中大班的幼儿在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方面也在逐步增强,所以教师可增加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同时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创造力,教师可提供数量适中的多种类材料。教师要投放的活动材料一定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建构区所需要的积木数量是不同的,小班要达到586块,中班要达到748块,大班则要达到980块。针对相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把同一区域中不同难度的材料放到不同的盒子中,并作上标记,供幼儿自主选择。如小班益智区中的拼图活动,简单的一颗星盒子里放4到8块的拼图,有点难度的二颗星盒子里放6到10块的拼图,最难的三颗星盒子里放8到15块的拼图。投放的材料有了挑战性不仅能让幼儿根据自身水平选择难易度,还能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延伸——培养规则意识的环境暗示法

在设置班级活动室时教师可以利用环境暗示法,如环境布局、材料投放、墙面装饰以及材料标记等,帮助幼儿遵守规则。借助环境暗示的方法,教师也不用时刻“耳提面命”,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比如在益智区中,小班教师可以在相应的位置以及材料框上贴上颜色标记,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可以根据颜色标记来整理;中班教师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及材料框上贴上数字,让幼儿一一对应;大班幼儿可在相应的位置贴上两个数字,在材料框上贴上一个数字,让幼儿用找相邻数的方法找到材料框的正确摆放位置。这样不仅加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区域游戏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即教师事先计划、筹备好的环境。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引导都是通过区域环境来实现的,区域环境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教师要以“儿童本位”的思想来创设区域环境,将环境布置的过程转化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并让幼儿成为区域环境创设真正的主人。

作者:严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万集幼儿园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