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后朴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kxNjk4OA==&mid=2247498922&idx=1&sn=3fbc02554cf1b74bf8163e000ac3983e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幼儿园课程改革首先是理念的革新,基于儿童的学习逻辑而非学科领域知识,因此确立“以学定教”,真正确立了儿童是课程主体的地位。
在课程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把课程逐步转化成为适合自己幼儿园、适合自己班级的课程,这个过程是适应的过程,也是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所面对的儿童的过程,这就是“以学定教”的重要内涵。
其次,课程内容是生活,它源于儿童生活,基于儿童生活,又要高于儿童生活。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主动探究、体验、交往和表达,不断获得新经验。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课程改革不能跑偏
要形成真正适合本园儿童的课程体系
如果环境内容无法与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产生某种链接,那么再精美的环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蒙上灰尘。
幼儿园里的幼儿学习是动态活泼的,因此不是老师讲孩子听是关键环节,而是建设创设可以让幼儿探索的环境,投放幼儿有兴趣的材料,和幼儿聊聊他们的想法。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
对于大部分幼儿园来说,没有依靠自己完整构建幼儿园课程的能力,我们可以一面参考别人的方案,一面在实践中改造,逐步放弃不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逐步增加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支撑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园周围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开发更多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以便更有效地落实《指南》的目标。
自学前教育领域提出课程概念以来,学前教育研究理论专家、实践专业者都试图回答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首先它与其他学段的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既体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体现在课程组织逻辑的不同,更表现在课程目标设置的不同,这都与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独特学习方式、学习任务不同造成的。
当然,既然被称之为课程,它必然也包含着课程本质的属性,比如它的教育属性,它的文化规定性,它的清晰的年龄特点等。
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关于如何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指导方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指向教师如何做的问题,为教师支持幼儿发展提供路径导引。
幼儿园课程是教师与幼儿直接的、间接的互动过程,理想状态下教师能够规划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并在课程预设与生成之间达成一种动态化的平衡。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在专家引领下,以园长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形成幼儿园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完成幼儿园课程顶层设计工作。
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及评价主体和方式等各方面达成某种共识,并通过深度持续地教研形成课程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
在审议中不断厘清概念、深化对课程、幼儿发展等专业概念的理解,对课程目标不断细化、具体,使课程目标体系化、合理化。
充分借助专家团队资源,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方案,为教师课程实施建构清晰合理、具体可操作索引图。
不管如何专业、高端的专家团队都不可能每一天都在幼儿园里、每时每刻支持教师理解课程、指导教师课程实践,因此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如何与孩子互动才是课程实施效果最终的决定因素。
由此,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教师,她们的热情是否被激发、她们的经验是否被尊重、她们的智慧是否得到共享、增长,这是课程实践适宜性提升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追寻幼儿园课程在哪里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幼儿园课程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国家政府颁布的文件指令,是专家教授撰写的课程方案,还是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呢?
如果我们不能清晰认知幼儿园课程,便无法寻找到适宜的幼儿园课程。
课程静态表现为课程方案,动态表现学习者获得经验的过程。我们关心的课程显然是幼儿如何获得那些关键的核心经验的过程。
因此,当我们讨论幼儿园课程在哪里的时候,其实追问的是教师在幼儿获得关键经验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怎样让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更持久、更生动有趣?
当我们的教师越深入地理解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明晰他们的发展的目标,教师越有可能设计有趣的教育行动方案,越有可能支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关键核心经验。
幼儿园的课程心中装有孩子的教师的眼里,他们所见的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幼儿游戏、生活都是课程最生动的来源。
目前“园本课程”建设在幼儿园里应该是非常时兴的词,好像哪家园所开展园本课程建设哪家园所就很厉害。但是往往现实是我们建设的园所都还未搞清楚什么是幼儿园真正的“园本”。
诚然,“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家园所发展的长期目标,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称它为幼儿园最重要的“质量工程建设”一点也不为过。
“不以出书为目的”的园本课程建设,突出的是一种动态的课程观,强调的是课程的互动和生成,而非只关注最后文本的呈现方式。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出书,尤其是在专业的出版社出书,这难道不是对幼儿园园本课程一个非常有力的专业背书和成果认可吗?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以出书为目的,但是当我们的园本做扎实了,将优质课程资源以图书的形式出品供其他园所学习、参考,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这又回归到另一个比较上位的概念,什么是幼儿园的特色呢?
园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自己的课程。适宜性是园本课程最根本的特性。园本课程应该适宜于特定的幼儿园,更应该适宜于特定幼儿园中的幼儿。
如此说来,园本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课程,而不是满足幼儿单一某个方面发展的课程。与其陷入通过园本树立园所特色,不如纠正观念,明确: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增减,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优化。
幼儿园的特色是幼儿园在长期办园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生长起来的。
园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园所基于自己的办园理念和目标下去生发自己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而这个理念和目标均是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幼儿出发、从教师出发等。
当然,园本课程的建设需要符合当地教育行政部分的政策导向、契合教育理念的发展。因此园本课程建设切不可想当然的我行我素。
放手让所有的教师或者大部分教师去设计教育活动不是一条成功的路。编制一种能适合所有教师和儿童的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海市在推行二期课改的时候并未有鼓励所有园所和教师去搞“园本课程”,而是要求幼儿园对有关部门提供的课程实现“园本化”,但是相当数量的幼儿园依然无法保证适量地完成课程“园本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想要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它与其他学段的课程有着怎样的区别。
幼儿园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动态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幼儿学习经验而不是领域教学知识,课程建构过程是活动过程,不是编写出来的教材,它是一个不断探索、优化、实践验证的过程。
园本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蓝本,即省编教材或者比较权威的专家团队编写的课程方案。
然后通过不断教研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将一般性的课程方案创造性地使用,逐步生成本园的课程实施资源,生长出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进而建构适合本园师生的课程实施方案。
在这个园本课程建构生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学习、借鉴课程生活化、课程游戏化、课程经验化等理念的学习和迁移,如何将这些理念化为本园的课程理念且有可操作的路径,这是园所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不是一件时新的事情,也不是一时热潮的事情,它是关涉一所幼儿园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教育目标实现的探索,是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园本课程建设没有完成结束,只有不断优化、生成,再优化的过程,因为幼儿园课程是动态的,生成的。
家园共育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家长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何支持、指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来,如何激发家长的参与感,这一直是园长、老师们关注也最头疼的问题。
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甚至孩子一生发展中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清晰的一点是:
家长不是简单的命令执行者,必须激起他们的教育热情,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他们在家庭中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对于孩子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因此,正如文中所说的,家长参与课程的层次从信息提供者、活动督促者、材料提供者、活动参与者到课程审议者、评价者,家长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家长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园长老师最好让家长获得更多关于正在实施的以及即将实施的课程的信息,他们越了解课程实施的价值,越清晰课程内容,他们就越有可能支持教师更好地实施课程,支持幼儿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老师们注意的一点是,家长也需要园所的指导支持,有计划地针对课程实施需要,为家长进行相关教育学知识或者有效策略。即使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也可能存在家庭教育盲区。
因此,最好的家园共育不是一味地要求家长如何配合支持,而是教给家长教育策略。
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
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游戏精神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类活动之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更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园长老师理解游戏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游戏的基本时间之外,还要在其他活动中渗透游戏理念和游戏精神;
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聚焦儿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儿童学习主体地位,允许他们在游戏中获得、重组经验;
需要关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因此开发幼儿园周边课程资源是尊重儿童生活经验具体落地,也是课程游戏化精神在课程资源开发维度的具体体现。
课程游戏化是实现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提升、实践水平提升的途径,因此这里的:
体现在教师的预设,对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体现在幼儿的生成,在游戏中幼儿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由此获得新的经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版权说明
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杂志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