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提升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扎实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提高教师在科学领域的教学水平以及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促进专业成长。2022年11月25日上午,第十七届科技节优秀科学活动展示观摩研讨活动在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幼儿园开展。
聚焦科学,共同成长
精彩的教学活动,源自于用心。六位执教老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入手,将《指南》中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教学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探究,展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精彩的瞬间吧!
小班科学:《特别的车》——沈丽雯
沈老师请幼儿带上自己最喜欢的小汽车,让幼儿在玩玩、看看、听听的过程中,感知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不同的外形特征,辨别不同种类的汽车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大班科学:《瓶子潜水艇》——阚凌云
阚老师用游戏的方式和幼儿一起探究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原因,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时非常专注,分组操作时各个小组的幼儿都能相互合作,徜徉在小小潜水艇的沉浮知识海洋里。
中班科学:《彩虹雨》——宋秋晴
宋老师带领幼儿通过“彩虹雨”的科学小实验,了解水、色素和油的不同特性,幼儿观察分层现象,知道“水油不相融”,色素的密度比油大,当色素滴入油中后就会下沉,彩虹雨就出现了,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科学原理,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成长。
小班科学:《圆圆的》——沈竹菁
沈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玩教具材料,在吹泡泡的游戏中带领幼儿了解圆的概念。幼儿在玩一玩,滚一滚,试一试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圆形的物体是会滚动的。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了解了科学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纸牌挑战赛》——潘禹
潘老师热情地邀请幼儿参加纸牌挑战赛,通过改变纸牌的形状、增大支撑面来进行实验。随着纸牌搭建难度逐渐升级,幼儿在一次次的科学探究挑战中,加强了逻辑思维、时间观念和沟通交流能力。
大班科学:《滚动的轨迹》——朱虹
朱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玩一玩、分一分找出滚动物体的特征,然后运用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滚动的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活动中,幼儿自主操作,兴趣非常浓厚。
自我评析,共促共进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展示活动结束后,六位执教老师带着“余温”交流分享、各抒己见、展示自我,从活动内容选择、目标制定、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让我们来看看她们都有哪些所思所想吧!
沈丽雯老师
小班科学《特别的车》以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这三种特殊车为载体,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抓住其车身上特有的装置或图标、声音等特征作为幼儿探索的内容。通过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辆什么车的?”引导幼儿观察车上特有的特征为主线,通过观察、对比,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在操作中感知“潜水艇”下沉、上浮的现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成功完成属于自己的瓶子潜水艇,体验科学现象的有趣。
阚凌云老师
宋秋晴老师
幼儿通过有趣的实验,直观的了解并发现“油和水不相溶”的现象,幼儿在实验中是专心、自主、期待的。在选材时,还担心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实验是否会成功?但是孩子们还是能比较投入的进行实验,并且经过实验的探索,他们发现了油和水不相溶的现象,并且知道了如何制造一场“彩虹雨”。
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已有经验认识“圆”的东西无处不在,并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生活中圆的特征。同时各领域相互渗透,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沈竹菁老师
潘禹老师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还一直担心,小朋友能不能想到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但是他们在用一张纸牌站起来的时候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扑克牌站的又高又稳这个环节,对幼儿们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他们在探索中尝试,最终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本节课主要通过“助、“顺”、“引”的方法帮助幼儿进行探索,建构新知识。顺着幼儿知道能滚动物体的基本特征以后,通过操作发现物体滚动会产生轨迹。最后通过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同时用“引”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物体的运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朱虹老师
研途有你,以研促教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参与观摩展示活动的各园长和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研讨,从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目标制定、现场效果、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幼儿得到的发展等各方面综合讨论点评与分析,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的和建议。
周燕萍老师:本次科学展示活动,老师们能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紧扣幼儿的关键经验发展,根据具体教学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清晰的科学活动目标,体现课程游戏化精神。活动中,老师们能创设积极、宽松的探索氛围,提问具有启发性、开放性、递进性,材料的投放亦能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促进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欲望。教师与幼儿充分互动,提供适合的教学支持,引导幼儿在猜测——实践——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戴萍文老师:本次科学活动展评活动中,老师们选择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易于搭建的纸牌、有可以滚动的圆形物体等,都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低结构、操作性强,幼儿与材料之间都能进行有效地互动;在有趣的“潜水艇”“彩虹雨”等小实验过程中,老师们注重激发幼儿的观察与思考,鼓励幼儿多次尝试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经验、积累方法!
杨秀娟老师:展评的科学活动内容都源于幼儿的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活动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们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小药瓶、食用油、水、纸杯、积木、纸牌等材料,引导幼儿开展猜想、实验、记录、讨论。在活动中,幼儿好奇地探索纸牌垒高、瓶子潜浮、彩色雨、物体滚动等隐藏的秘密,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教师能够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认真倾听幼儿,尝试用多样的方式回应、支持。
朱佳薇老师:在本次科学活动展示中,老师们都能够巧妙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符合课程游戏化理念。同时,在水瓶潜浮、彩虹雨、滚动轨迹、纸牌搭建等活动中,老师们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鼓励孩子多次探究,发展其科学能力。
颜锡英老师:材料选择合理有效。材料的合理投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欲望。如大班科学活动《瓶子潜水艇》中,教师提供了大水瓶、小药瓶、滴管、抹布等,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幼儿在玩一玩的过程中探索着小药瓶在水中上下移动的方法。活动过程自主开放。教师始终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观察、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如中班科学活动《彩虹雨》,幼儿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在师幼共建的科学氛围里体验水、油、色素三者混合的神奇效果,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最后,集团副总园长谢菊明老师对活动做出高度评价:此次优秀科学活动展示是教师们思维扩展的契机,是经验分享的积累,使教师更加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特点及方法。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科学学习最强大的动力,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是科学领域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们能够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基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资源,用不同的材料去引发幼儿的探究,用环境去诱发幼儿的学习,用问题去促进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发现问题、主动尝试、科学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相信老师们通过此次展示活动,能将所学、所思、所感落到实处,将丰富、有趣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们。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光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主动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让科学的种子在娃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让科学的精神在园所里畅快的演绎、淋漓的发挥!
文字|各园区
图片|徐美新
编辑|叶烨
审核|苏州湾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