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A1MTk0Mw==&mid=2247868653&idx=1&sn=d6a69b76c8bf37c55933777e545d45ca
李娟: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
2022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那么到底我们该如何进行儿童的发展评价呢?
在2022年HOPE幼教创新大会上,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李娟教授结合研究证据,从理论到实践跟大家分享了《“观察渗透”理论下的儿童行为观察解读与支持》,以下为文字实录,有部分删减。
一、为什么要开展儿童发展评价?
李娟教授从研究证据、政策要求、实践需要三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要开展儿童发展评价:
1. 研究证据
李教授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及自己的行动研究,发现:
“通过与教师的共同学习和讨论,在提升教师对儿童行为解读评价水平的同时,发现教师在提出替代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上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进而论证了“早期儿童评价系统不仅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准确地把握个体儿童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早期教育机构调整课程计划,为儿童创设更适宜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多个国家都将早期儿童评价视为提高早期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儿童发展评价对于支持每个儿童的学习以及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提供数据以提高服务是很重要的。”
2. 政策要求
李教授指出:正是因为研究证据表明——对幼儿的观察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支持幼儿的发展,改善教育质量。所以,我们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作为导向,比如: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就对“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激励与评价”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2022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非常强调师幼互动,指出:
-
要认真观察儿童的行为、做好记录;
-
认真地倾听儿童真实的想法和体验;
-
通过观察记录,抓住活动中儿童感兴趣的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
-
要回应儿童的想法和问题;
-
要了解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 实践需要
接着,李教授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结合生动的案例,指出两个方面的需要:
第一,高质量师幼互动的需要。如果想要有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就需要教师有对儿童发展情况准确的评价能力。
第二,创生取向下生成课程的需要。创生取向下生成课程建构活动的开展是先内容、后目标的过程,即先有活动内容(一个儿童感兴趣的好玩的东西), 再根据活动过程调整活动目标,而调整和变化的依据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认知层面发展的“序”)。
二、教师开展儿童评价的现实困境
李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教师们在开展儿童评价的现实困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知道观察评价儿童的哪个方面。
二是不知道如何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解读。
此外,很多研究证据也表明,目前儿童评价的现状是:教师很少分配时间精力来进行专业的儿童观察和记录;教师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甚至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或者是领导“运用评估和数据的领导力”也是不足的。
三、评价儿童行为需要理论支持
该如何走出目前儿童评价的现实困境呢?李教授基于“观察渗透理论“指出: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评价是需要理论支撑的。
1. 什么是“观察渗透理论”
这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观察结果。“任何观察都负载了某些理论”,“人只能看见他所知道的东西”。因此,人们在观察的时候理论先于观察,也就是说人是先有理论,然后再进行观察的。
2. 为什么需要理论支撑
首先,李教授通过一张儿童玩泥巴的照片,深入浅出地做出了解释: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儿童太调皮了,衣服回家之后得多难洗;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儿童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他能够知道泥的一些特性,也许他还能用泥来创作……所以幼儿园教师如果想去观察评价儿童的发展,教师的头脑中有什么样的理论,就决定了教师能看到儿童的哪些方面。”
接着,李教授又通过两个生动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对儿童行为的评价需要理论的支持”。
四、评价之后的精准支持需要理论
那么,我们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李教授特别指出: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不是为了划分某个儿童发展到哪个水平,而是在知道了儿童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而评价之后的精准支持同样需要理论的支撑。”
接着,李教授结合多个鲜活的案例,论述了这一观点。
比如在温州瓯海二幼的案例中,李教授详细阐述了:教师如何基于理论的支持,通过幼儿的阶段报告,结合日常观察,解读分析幼儿出现社交冲突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支持策略,进一步支持幼儿“情绪主导”方面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李教授也结合着多种理论依据,再次指出:支持策略的提出与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对于这些方面具备的理论知识是相关的。
最后,李教授对今天主旨内容的分享和立意,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总结:
“不管是从研究还是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开展儿童发展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教师在开展儿童评价的过程中是有一些现实困境的;在评价儿童行为的时候是需要有理论支持的;评价之后的精准支持也是需要理论。我认为‘观察渗透理论’对教师是有帮助的。”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优师教研”。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