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这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也是落实全面育人的重大决策。
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加科学的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开展,3月9日上午,青年路幼儿园与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前卫路小学、高新区实验学校、高新区第一中心学校、竞秀学校联合开展了《幼儿园、小学双向互动,科学衔接交流》沙龙活动。
参观园所环境
早上8:30,青年路幼儿园的王瑞兴副园长和康景艳主任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了来自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前卫路小学、高新区实验学校、高新区第一中心学校、竞秀学校的十余名领导及教师。随后,王园长和康主任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了幼儿园的院落环境和文化。之后,大家走进大五班,大五班的小朋友化身小讲解员,为客人老师介绍了自己班的主题由来、主题发展路径和课程故事。
示范课观摩活动
史云老师组织大班数学活动《点点找朋友》。本次活动中,史老师通过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进行7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主题活动分享
示范课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来到四楼项目室,由大一班的赵景亨老师分享幼小衔接主题课程《你好,小学》,赵老师从主题思路,主题目标、日常生活活动、开放性活动学习回执主题海报等方面做了汇报。她指出,“你好,小学”主题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而开展的系列活动,根据指南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主题下兼顾五大领域核心目标,帮助幼儿获得整体、全面的体验和认知,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小学的秘密。
小学教师送经验,双向互动促衔接
听完赵老师分享的《你好,小学》主题,结合史老师组织的数学观摩活动,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幼小衔接建议。
高新区实验学校的老师提到,第一,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要培养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第三,合作意识很重要,大班的孩子已经初步显示出了这种能力,而老师也通过小组的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机会。第四,让孩子学会输出,能很好的锻炼思维能力,史老师的课堂重点训练了输入和输出。第五,史老师的观摩活动注重让孩子探究,这与小学的培养重点是高度契合的。第六,要不断的练习与纠正握笔姿势。第七,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纠纷与摩擦。
前卫路小学的老师谈到,幼小衔接一定找重视孩子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与孩子多交谈,如果他们只能片面性的复述事情,教师可借助同伴或情境模拟的方式帮助他还原整件事情。还有,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系鞋带,懂得照顾自己喝水、如厕。
保师附校的老师谈到了知识方面的衔接,包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跟孩子玩专注力小游戏,如:舒尔特方格、正好反说、我说你做等。一定要注重亲子阅读,可以把亲子阅读和识字相结合。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
高新区第一中心学校的老师提到了孩子初入小学的三个变化期。第一个阶段:兴奋期,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感觉很好奇。第二个阶段:枯燥器,孩子感觉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第三个阶段:适应期,孩子在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进入平稳期。
竞秀学校的老师也谈到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做方位感训练。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小学生活,缩短孩子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青年路幼儿园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困惑,小学老师们一一做出了解答。最后,王园长做了总结,他对沙龙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教师们从儿童“终身发展”的广阔视角出发,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和特点,传递好“成长”的接力棒。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校园互动合作的有效途径。
虞永平教授说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青年路幼儿园老师们会继续凝心聚力,助力孩子们迈着从容、自信的步伐步入小学生活。
撰稿:张静
校稿:王瑞兴
图片:周瑾
视频:周瑾
制作: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