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刘昊


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了幼儿园应“加强自我评价”的要求。如何贯彻这一要求?如何理解幼儿园的自我评价?本文基于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考察,梳理了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存在形态,并对我国幼儿园在自我评价方面所应探索的方向提出建议。






第一种形态:外驱式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这是出现最早也最为传统的一种形态。从历史的视角看,自我评价的提出,离不开政府加强对学校的外部评价这一背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各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学校的考责,强调通过督查、评估,考察学校的教育质量并实施相应的奖惩。为了与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相平衡,这个时期的学术界和实践界呼吁,要赋予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把评价的权力适当下放到学校,增强学校自主评价、自我提升的能力。对于此种呼声,当时的各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开始在教育督导等外部评价体系下,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自我评价。显然,这一时期的自我评价是在外部力量的驱动下出现的,具有十分明显的外部评价“附属品”的特征:第一,从评估程序上看,自我评价主要作为外部评价的一个预备性环节,要求学校在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之前完成;第二,从评估内容上看,学校的自我评价要采用外部评价的标准,基于这些标准进行逐项的自查;第三,从评估方式上看,学校的自我评价大多数沿用了外部评价的模式和方法,一般是由少数管理人员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注重采用量化的手段进行评分;第四,从评价结果的用途上看,主要为了给外部评价提供依据,作为外部专家进行评分时的参考。


这种外力驱动下的自我评价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借助外部的压力,激发学校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发现,由于它的动力、标准等等都是来自于外部,这样的自我评价会削弱学校的热情,影响学校的自主性。总之,过度的外部干预会使学校对自我评价产生抗拒、不信任,也会使学校由于过度屈从于外部标准而丧失个性的发展空间。


历史总有些相近之处。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幼儿园的评估方面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在各地进行的幼儿园督导、评级、验收等外部评价中,通常都要求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价,并在现场评估时向专家汇报,作为参考的依据。这就使得自我评价的上述形态成为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尽管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园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但从前文所述的国外研究可以看出,此种自评是缺乏自主性的,通常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相脱节,给幼儿园带来了很多的工作负担。并且,由于这种自评是在外部评价的压力下进行的,幼儿园在给自己打分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很多无关的“场外”因素,因此它也很难保证可信度、准确度。当外部评价结束后,这种自评也就随之结束,很少给实际工作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






第二种形态:周期式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随着自我评价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自我评价应当获得独立性,也就是要脱离外部评价,由学校自主、内在地发起,成为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一些学者提倡,自我评价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定期举行。这种形态的自我评价理念来源于管理学中的“戴明环”。所谓“戴明环”,又称“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从而普及。“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其具体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前后相接的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这四个环节中的“检查”,就是自我评价,可以看出它是周期性进行的。


我国的一些幼儿园已经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尽管具体实施的方式和细节有所不同,但大体都遵循着相近的步骤:首先,选择一定的保教质量评价标准,组织老师们共同学习、深入理解;然后,组织各种形式的评价,比如管理者对各班级的观察、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等,收集客观信息;接着,基于各种形式评价的结果,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到综合的结论,并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作出整体研判,找到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讨论改进的措施,并付诸行动。这种自我评价是独立于政府的外部评价进行的,其动力、标准等都来自于幼儿园内部,体现了幼儿园的自主性、自主权,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自我反思的动力,并且有助于对整体的保教质量状况作出系统全面的研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周期式的自我评价,是一项“有始有终”的专门化的管理活动。它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需要特定的时间、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计划和组织。从实施上来看,它和幼儿园其他的日常保教管理活动(如教研、管理者进班指导、教师相互观摩等活动)是相互独立、并列的,属于诸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


既然它是诸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那么在实施此种自我评价时,或多或少会挤占其他管理活动的时间,额外占用一定的资源。这就引发了一种矛盾,如果这种自评开展的次数过多,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影响其他管理活动的进行;但是如果开展的次数少,所看到的就只是幼儿园少数几个时间点的静态“断面”,无法达到常态化、持续性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此种自评将外部评价的开展方式套用到了幼儿园内部,只是由幼儿园的管理者和一组骨干教师承担了外部专家的职能,实质上仍然具有“自上而下”的性质。随着它的多次重复进行,也可能会导致负担沉重、方法僵化、过于看重结果等问题,甚至可能会陷入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泥淖。






 第三种形态:渗入式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为了避免前述两种形态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回归自我评价的本质,审视它和幼儿园日常管理的关系。笔者认为,自我评价和日常管理并不是互相独立、并列的两件事情,而应当是一体两面、不分彼此的关系。


自我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审视自己的质量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实际上,幼儿园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收集保教质量信息、诊断保教质量现状、提供改进反馈的功能,因此也就蕴含着自我评价的性质。比如,管理者进班指导,或者说巡班、查班的实质,是管理者对教师的保教行为的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和反馈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形成性评价。教师之间的观摩,实质上是教师之间基于特定的标准进行的互相评价。保教评价活动,更是对教师的保教行为进行的专门评价。即便是看起来和评价无甚相关的教研活动,也包含着集体反思、反馈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着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看,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本身就可以视为以多种形式开展的自我评价。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如果一位园长通过开展这些日常管理工作仍然无法了解本园保教工作的质量水平,那么即便是开展再多轮次的“自我评价活动”,恐怕也无法达到自我诊断的目的。


因此,笔者主张,要把自我评价视为一种工作方式,渗入到日常保教管理之中,也就是努力达成“渗入式”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自我评价是一种“绿色”的自我评价。第一,它不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体现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合并同类项”的思路,更容易持续进行;第二,它能促使评价标准像“养料”一样渗透到教师们的日常保教管理工作中,促进评价标准和日常保教工作规范的统一;第三,它有助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开放、诚恳、勤于反思、乐于共享、勇于自省、善于总结”等自我评价的精神内核,解决教师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保教工作标准不明确、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足、缺乏专业自信等问题。总之,在当前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日益繁杂化、园长和教师工作负担愈发沉重的背景下,渗入式的自我评价是一条更为现实可行,也更科学的路径。


我们可以用一幅坐标图对上述三种形态的自我评价做一个小结。如下图所示,纵轴指代自我评价相对于外部评价的独立程度,横轴指代自我评价与内部其他管理活动的融合程度。图中的A、B、C分别指前文所述的三种形态的自我评价,即外驱式的自我评价、周期式的自我评价、渗入式的自我评价。


理想情况下,一所幼儿园应当既有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评价,又有定期开展的阶段性的总结和回顾,也就是渗透式、周期式的结合。其中,渗入式自评是主要的、基础的形态,周期式自评则是作为渗入式自评的补充、总结。



关于将自我评价渗入日常管理的几点建议



渗入日常管理之中的自我评价应该如何实现?要回答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需要很多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此,笔者基于近几年的思考以及和一些幼儿园共同研讨所积累的粗浅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抛砖引玉。



第一,应当扩展对“评价”的认识,树立“大评价”思维。


首先,要认识到评价的“泛在性”。也就是说,评价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它和认知、审美相并列,追求的分别是“真”“善”和“美”。我们每天都在评价身边的人和事,也都接受着他人的评价。因此,不妨把评价从潜意识里请到意识的前台,有意识地审视自己评价的标准,进而反思自己内心所秉持的教育观念、价值信仰。承认评价是无处不在的,也有助于我们摆脱评价的神秘感,进而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管理中形成一种善于自我反思、勇于面对评价的平等、开放的氛围。


其次,要树立“标准意识”。有评价的地方就必须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教育信念的具体化,是连接抽象的教育信念和具体的保教行为的中介。承认了评价无处不在,就应当把评价标准置于头脑中的重要位置,把它“印在心中、挂在嘴边”。在日常管理中,时时、处处以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让标准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保教工作之中。


第二,幼儿园应当建构自己的“园本质量评价标准”。


笔者主张,每一所幼儿园都应当建构自己的“园本质量评价标准”。这不是要倡导广大幼儿园开展轰轰烈烈的“造指标”运动,而是建议幼儿园必须在各类评价标准、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转化,形成适合于自身的标准规范,成为老师们的日常指南。任何一种外来的标准都不可能把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统统考虑在内,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所幼儿园独特的发展阶段、特色风格和需要。因此,幼儿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转化、细化的工作。一套“园本标准”是否科学,在于全面、适切、易懂易用,而不能用通常意义上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来衡量。它是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建构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在对话中共同探寻意义、达成共识。


第三,从评价的视角出发,审视和优化现有的保教管理工作。


评价有其自身的规律,运用好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从新颖的视角审视日常管理工作,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在此仅举一例试加说明。园长以及其他业务干部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进班指导工作,本质上可以视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形成性评价,但是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审视,可以发现它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比如,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上看,双方地位不平等,导致行政色彩浓厚而专业探讨不足;从评价的过程上看,一些园长很多时候不能进行持续、动态、充分的班级观察,也就难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导致事实判断“失真”,价值判断也就容易“失范”;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上看,一些园长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能进行综合的、辨析性的分析,也就难以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评价结果的反馈上看,一些园长忽视或不善于向教师进行反馈,无法有效地启发教师反思和改进。可见,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出发进行审视,有助于我们敏锐地发现、深刻地理解保教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形成性评价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或解决上述问题。类似地,对于教师观摩、保教评价甚至教研活动,都可以采用评价的视角加以审视,从而发现问题、找到改进之策,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我们梳理了幼儿园开展自我评价的三种可能形态,并提出了将自我评价渗入日常管理的主张。在笔者看来,当我们能真正把自我评价的精神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才是真正落实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的“为自我评价建立常态化机制”的要求。当然,这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深入思考和创新性实践。希望本文能够引发同道中人的共鸣,一起开展对幼儿园自我评价的持续性探索。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年第11期

微信制作:李杰

微信审核:李原


——  END  ——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专题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幼儿园自我评价的三种形态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