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因为对课程的理解不同,课程不再是由课程专家统一编制好的课程计划,而是源于儿童已有的经验,指向的是儿童与环境的积极作用中经验的增长和意义的建构,课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着的。


由此,幼儿在课程之中的角色、作用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

首先:

幼儿不是很多已有结构化知识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具体的、丰富的课程内容的探索者,建构者。因为舍弃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性知识,幼儿的经验得到最大的尊重。


?

其次:

课程实施效果不再是考量教师实施已有课程计划的忠实程度,而是考察教师与幼儿的生成与互动,尤其是新鲜生成的部分。由此,幼儿直接生活经验得到尊重并以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

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创生取向下的课程评价指向不断生长,而不是某一固定的结果。评价的发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同时,在具体情境之中进行评价更能支持幼儿和教师生成更多的内容,由此情景化评价得到更多使用。



正文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从古代的“儿童是小大人”到中世纪的“儿童生来有罪”,从夸美纽斯的“种子论”到卢梭的“儿童的发现”再到杜威的“儿童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儿童的认识越来越科学、深人。

由于儿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要素之一,所以从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可以看出人们对儿童认识的转变。
  • 那么学前课程创生取向是什么?


  • 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中的儿童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 它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关于学前课程

创生取向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 课程创生取向的概念


课程创生”这一术语由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等人于1992年最早提出,当时,该术语是作为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之一而被使用的。

“课程创生取向”是相对于“忠实取向”和“相互调试取向”提出来的。

?

课程创生取向:

是指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儿童联合缔造和创生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在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和教学策略只是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所选择的工具、材料或资源而已,教师和儿童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进行新的课程创造。



因此它关注的不再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而是强调经验创生的过程以及影响经验创生的因素。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二) 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的概念


“学前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学前教育指对6岁前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也被称为“幼儿园教育”。

本文中的“学前教育”指的是狭义的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教育“。

?

学前课程创生取向定义为:

幼儿园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儿童多方面有效成长和建构,实现儿童全面、生动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三) 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的课程本质观:课程即经验


?

课程实施的取向:

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课程创生取向反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忠实地执行专家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反对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主张课程应关注具体情境中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能力灵活地调整、改进、充实预成的课程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

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更应该关注的是儿童经验的获得,是幼儿在与他人或者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认识、能力和情感等。

更加强调儿童在做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和丰富的感官经验发展自己的能力。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

学前课程创生的课程本质观是:

课程源于儿童已有的经验,指向的是儿童与环境的积极作用中经验的增长和意义的建构。



二、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体现

“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


从课程价值的忠实取向到课程价值的创生取向,这是对人权利认识的一种进步,是教育学重视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实施者的一种进步。

社会和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以斯宾塞“生活准备说”为基础的,这种学说基础运用到实践中容易使儿童丧失学习动力;以此为基础的教育是忽视儿童主体的,传授给儿童的知识不是为儿童的生活做准备的而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是符号,是以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正在成长的儿童,这对儿童来说是没有价值、无意义的。

学前课程的生成取向是由社会本位、学科本位这种重视社会、重视学科的价值取向转变为重视课程的实施者以及实施对象,从重视课程计划的完成程度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到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与儿童的发展。



那么,学前课程生成取向背后到底是由一种什么样的儿童观在支撑呢?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承认儿童的独立地位,这是幼儿园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出发点。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与“传统课程观”相比,课程创生取向是很重视儿童的主体性的,课程不是按照原来的课程计划“按图索骥”的或者稍微修改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儿童体验到的经验,是情景化的、人格化的,是教师和儿童发挥创造性的过程。

儿童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每一个儿童都有好奇心,都是富有求知欲的。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蒙台梭利在侑吸收力的心一书中写道:

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他们在其‘内在教师(theinnerteacher)’(又称“内部向导”)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工作着。”

周围的环境和外在世界对儿童是有吸引力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建构世界。特别是蒙台梭利还在多本著作中流露出“儿童是成人之父”观点,这是对“成人本位”的一种颠覆,使人们意识到儿童也是人,是独立的人。不仅承认儿童具有主体性,而且还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学前儿童创生取向的课程观的本质就是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儿童的兴趣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儿童的个体差异。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觉运动阶段,所以儿童都喜欢直观和具体形象的东西。

因此–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不仅要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而且还要远离那些超越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

要求教师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儿童能够产生丰富的感官体验且能和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让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地建构自己的世界。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要与儿童多加沟通、要密切地关注儿童反应,善于捕捉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随时做出价值判断,生成儿童自己的课程。


所以,尊重儿童体现在学前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二) 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


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以促进学前儿童经验的发展为归宿,这充分体现了学前课程创生取向对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的关注,承认并认同儿童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

课程即经验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的动态性,相应地也体现了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儿童发展也是动态的。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不仅精神在成长,而且身体也在不断变化。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具差异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在课程评价的时候以及课程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这样的课程才算是成功的课程。

HOPE EDUCATION

在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下的课程评价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归宿的,而不是统一的要求;是关注幼儿教师环境创设,以及对儿童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总之,课程创生取向关注的是儿童基于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是关注儿童个体差异的。


三、儿童本位儿童观

在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中的

具体表现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一) 儿童是课程实施的主动参与者和构建者


课程创生取向认为,外部设计的课程就被视为教师用于创造课程的一个资源,只有当这个资源有益于课堂中教与学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的时候,它才有意义。

具体情境的课程知识是由教师和学生深思熟虑的审议活动而获得的。那么,同样在幼儿园课程创生取向中,儿童是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动参与者与建构者出现的。

当幼儿园的课程满足儿童的需要,引起儿童的兴趣时,儿童就会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在儿童在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创造产生出新的问题,这就是作为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的体现。


但并不是儿童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问题都具有教育的价值,这需要教师及时去诊断。



儿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下一步就需要教师保证生成的课程目标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开展,“没有价值引导的自主建构不能成为教育过程,因为它缺乏超越性向度和足够的发展性”“教育的真意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

所以,在这里儿童的建构者身份是和教师共同完成的。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后都认为:只有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儿童才能够不受压抑地、健康地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与儿童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是指儿童在人格、地位上与教师平等,不存在高低尊卑之分,教师不能因幼儿年幼而将其置于从属地位。



?

在忠实取向的价值取向中: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由于与儿童在年龄、知识、经验和能力上具有差异性,教师常常发起教学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幼儿认知的内容、方向和速度。

?

在课程创生取向中:

儿童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建构者,教师需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出发点,这使得教师开始关注儿童,关注儿童世界,保证儿童和教师在人格和地位上的平等。

师幼之间不仅需要平等,而且也需要民主。教师对不同的幼儿应持有“民主”的态度,对儿童的犯错也应保持“民主”的态度。

教师用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儿童,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儿童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三) 课程评价情景化、真实化,切实关注儿童的发展


评价不是控制、制约儿童,不是为了将儿童分成等级,而是要了解儿童真实的生活状况,让儿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

所以,评价是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进行的,关注的是儿童一日活动中各个方面的表现。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幼儿园活动评价不是抽象的工作,而是具体的情境化的工作。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中对儿童的关注不再是对课程计划中目标的达成度,而是关注儿童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儿童的发展呢?


首先,观察儿童。


只有切实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才能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就可以感受到儿童的心灵,能从儿童的行为举止和语言、态度感受到他们的需要、兴趣、困惑和喜悦,这样才能判断他们的挑战和发展,能推断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情感。


其次,任何判断都是建立在情景之中的,都是具体化的。


幼儿园课程评价不是抽象的工作,而是具体的、情境性的工作。离开了具体情境,评价就难以得到真实的材料。

所以,幼儿园评价应该是具体的、直观的,关注的是儿童的行为以及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与材料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这些行为中去解读儿童内心。


最后,在进行情景化、真实化的情境中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


每个儿童都具有差异性,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特点,对待不同的儿童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对于儿童更适合关注的是儿童自身的成长、自身的进步,以鼓励为主。

不要过早地让儿童陷人竞争的怪圈,丧失欢乐的童年,这对儿童来说是不幸福的。

所以,学前课程创生取向中课程评价要情景化、真实化,切实关注儿童的发展。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张惠真老师,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Snyder J.,Bolin F., Zumwalt K.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M]  New York: Macmillan,1992.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CM · 高潮,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6] 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1992(2).

[7] 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8] 张地容·从课程创生取向看师幼关系的重建[J].

文章来源:后扑教育 公众号

精品文章 特别推荐

【1】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全110集

【2】曾仕强:《家庭教育》全24集!

【3】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全52集

【4】《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5】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8】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9】李季湄: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10】叶澜:读懂教师,才能读懂教育
【1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全文

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
只有常读星标订阅号
大封面推送才能第一时间送达
请按照以下步骤
收获最新
“朋友圈”信息

1??打开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 ··· 按钮
3??点击
设为星标即可 ????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主编 微信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张惠真:从学前课程创生取向看儿童观的转变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