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源秋
本文发表在《未来教师》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纲要》(注:本文所使用的《新纲要》特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把自己从传统的仅仅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幼儿教师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如何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如何促进幼儿的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上。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
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新纲要》倡导“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新纲要》关注幼儿终身发展,要求幼儿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做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幼儿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作为支持者的幼儿教师,要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迫切的需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物质的或心理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包括教师对幼儿要抱一种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在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威胁、讽刺、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态度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与幼儿谈话。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发展。《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设计课程活动方案时,不仅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认识水平、个性特点等,还应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及时地适当地调整课程活动方案和进程和内容,甚至调整课程活动进行的形式、进程,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以赢得幼儿积极的配合和响应。在幼儿碰到困难时,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勇气,给予幼儿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或者直接或间接地给幼儿提出一些有启发性或探究性的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或者接过幼儿“抛”过来的问题,以“稚化的童心”和幼儿一起深入探讨。不过,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与幼儿“合作”不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或“得出答案”,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更好地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更准确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架式的帮助”,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就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为导向指引幼儿不断地朝教育预期的目标发展。引导者的角色是教师最难扮演好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要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指引幼儿向着积极目标的方向发展。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努力促进每个幼儿向新的最近发展区发展,满足不同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另外,教师的引导并不意味着对幼儿问题与困难的包办代替,为了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惑”、点拨,有时可能还要“给‘惑’”,让幼儿的认识和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注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其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有什么样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是通过其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或操作活动,或在和教师和同伴的交往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身心,体验与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其身心都活动起来,让其身体的外部活动和内部心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地、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如何更好地让幼儿“活动”起来,教师应努力让幼儿肢体、口、心智等身心各部分活动起来,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要不然,即使教师“活动”得再多,如教师讲得再多,讲得再动听,表演得再优美,而幼儿没有“活动”起来,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而言都是徒劳无效的。比如,要发展幼儿的言语交际能力,就必须为幼儿提供进行言语交际的机会,如果幼儿只是听老师讲,而没有与他人用言语交际的机会,那么,幼儿的言语交际能力是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的。有些幼儿听了教师讲了许多的故事,在教师的强化训练下,他们也会讲不少的故事,但却不会与人交流。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平时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多数是单向的,如,只是听或只是讲(单向的输出或输入),而很少有自由与人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
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材料和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物质材料、环境,与同伴、教师有充分交互作用的机会,以利于幼儿充分地活动,充分地发展。
三、通过为幼儿提供具有适当难度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讲的也就是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当的活动难度,既可促进幼儿的发展,又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这里所讲的难度是指幼儿需要努力并且是可以克服的障碍。轻易地成功,会使幼儿很快就对该活动失去兴趣,而经过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成功则会大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进而提高他们参加相应活动的活动兴趣。难度又分为生理难度和心理难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要因为心理难度过大,而影响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不要因为生理难度过大,而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
没有一定难度的教育活动就是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和受教育机会。如果活动的要求大大低于幼儿身心的能力,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身心负荷,那么,他们的身心力量就派不上用场,他们的发展就会进展缓慢,甚至还有可能会衰退和钝化。在给幼儿增加活动难度时,难度应由小到大,并且这些难度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刚开始时,让幼儿稍加努力即可获得成功,这对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不要让幼儿在一开始就接连不断地失败,进而垂头丧气。另外,不同的幼儿其活动难度的设计也应该不同,应该保证每个幼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努力的前提下都能获得成功。从活动的动力来看,我们提倡:以成功促进成功,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经过努力,不断地获得成功。我们坚信,对于幼儿而言,成功才是其成功和自信之母。
平时,许多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得比较多,而很少考虑如何通过适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当难度的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个盲区。
四、对幼儿的评价应多用纵向评价,少用横向评价。
教师的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的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得很大的,特别是肯定性评价,对幼儿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十分深刻的心理学原理作基础的,幼儿的进步需要成人的肯定和鼓励。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评价幼儿时,应多肯定他们每天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不断地从进步中获得鼓舞,进而不断地进步;相反,如果仅仅重视横向评价,总是只是表扬那些发展水平高或表现“出色”的幼儿,而很少表扬那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却十分努力的幼儿或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小进步的幼儿,这样就会使得这些幼儿总感到自己总是被老师忽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对自己的发展失去了信心和动力。
只要幼儿肯努力,只要幼儿有了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性评价,而不应总等到其发展处于全班的“领先位置”时,才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或进步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其各自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给每个幼儿以积极的全面的面向未来的期望
教师对幼儿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幼儿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抱有不同性质的期望,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幼儿施以影响,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教师对幼儿抱有积极的期望,一段时间后幼儿真的象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了;但如果教师对幼儿抱有不良的消极期望,一段时间后幼儿学业成绩或品行则会渐渐变“坏”。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期望效应”。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要改变自己头脑里的各种世俗偏见,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幼儿都寄予积极的全面的期望,使教师的期望能成为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幼儿,不管他的出身如何,长相如何,他在幼儿教师心目中的地位都应是平等的,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做教师的都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并寄予积极的期望。同时,由于我们培养的人是未来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对幼儿的期望也应是全面的,同时还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因为我们教师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对幼儿的期望不全面,不是面向未来的,那么很可能就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误导,误了孩子的未来,误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给幼儿以积极的正确的期望。
六、促进幼儿发展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有利于幼儿今后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不但要讲究即时效应,更要讲究长远效应: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幼儿今天发展的价值,今天的幼儿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还要着眼于未来,幼儿今天的发展不能成为其明天发展的障碍。
幼儿今天的所谓发展不能以牺牲其长远的发展为代价,这方面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盲目地迎合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幼儿进行所谓“超前教育”(将小学的甚至有些还是中学才学的知识技能压到幼儿的身上)。我们不同意“家长就是上帝,家长的要求就是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这种提法。因为孩子不仅仅是家长的,更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仅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负责,也是更好地对家长负责。在这方面,幼儿园应多做些宣传工作,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
为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对相关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兴趣。决不能为了让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项所谓的特长,而牺牲其对相关活动的兴趣,否则,幼儿收获了某些知识技能,但对有关的学习却产生厌倦,甚至人格还被扭曲。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对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热情、乐观、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要培养幼儿这些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者一方面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这些良好的品质有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幼儿一旦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就会使其终生受用,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新纲要》为幼儿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角色,如“课程研发者”、“幼儿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评价者”、“课程的反思者”等,其中“幼儿发展的促进者”角色是幼儿教师角色的核心,幼儿教师所扮演的其它角色,都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核心角色的演绎或引伸,并且它们都要为幼儿教师更好地扮演“幼儿发展的促进者”角色服务的——只要认识了它们之间的这一关系,实践中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