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吧?
你知道动画是怎么产生的吗?
为什么动画这么神奇呢?
今天蓝豆豆带大家一起探索动画的奥秘!
说到动画,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可是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哦。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因为眼睛的特殊构造,造成了有趣的视觉暂留现象,我们才能够看到动画。
早期的动画装置
1824年,英国人约翰·A·帕瑞思博士发明了“幻盘”:圆盘的一面画了一只鸟,另外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我们就会看到鸟出现在笼子里的画面了。
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原始的动画长什么样吗?
1832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运动图片效果。
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看看下面的图片,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动画的制作工艺
动画就是运动的画面,是由一帧一帧连续播放的画组成的。要想达到连续的画面而不出现卡顿,就需要每秒12、18、24张甚至更多张画面,这需要很多的时间。
1913年,伊尔·赫德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赛璐璐片”。动画师们把产生运动的部分画在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把相对不动的场景放在赛璐璐片下方。按照顺序拍摄运动物体的赛璐璐片即可做成一部动画。多年来,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着。
中国动画的开山祖师
早在1921年,21岁的万籁鸣看到一部几分钟的美国动画短片《跳出墨水瓶》,美术出身的他一直有让画面动起来的念头,眼见这事成真,他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向美国制片方询问制作动画片的技术,但美国人并没有告诉他。万籁鸣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决定自己探索制作动画的方法。
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面世,这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少年时代的手冢治虫,就是在观看《铁扇公主》后深受震撼,将万籁鸣当作偶像,从此走上了动画之路。
时光荏苒,到了1959年,万籁鸣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为了塑造好“孙悟空”这个形象,万籁鸣带领剧组成员北上,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庙宇,以观察神像的细节;拜访了擅长猴戏的京剧武生,为“孙大圣”设计动作。
他们还邀请了中央美院的张光宇教授一同参与人物形象的设计。终于,这个“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的荧幕形象诞生了。
这部动画片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改编,前后历时4年完成创作,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和和国内外多个大奖,如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78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年度杰出电影奖、1982年厄瓜多尔第四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等。
自此,动画在中国不断发展,百花齐放。
“红蓝3D动画”
小朋友们,通过前面的知识,我们了解了动画片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动画片的发展史。那么,小朋友们知道立体动画——红蓝3D动画吗?我们看到的动画一般都是平面的,立体的动画是什么呢?
红蓝3D动画是指佩戴左眼红色镜片右眼蓝色的红蓝3D眼镜,观看红蓝错位的画面,左眼镜片过滤蓝色,只看到红色内容,右眼镜片过滤红色,只看到蓝色内容,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立体感的动画。红蓝动画电影的原理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眼镜过滤颜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我们来跟随创空间的关老师一起动手制作红蓝3D眼镜吧!
欢迎小朋友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红蓝3D眼镜来到体验中心创空间二次元世界观看红蓝3D动画哦,接头地点标志物:《奇妙夜话》的小帐篷。
今天的云课堂就上到这里啦,小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目前,“创空间的线上小课堂”抖音帐号已正式上线,感兴趣的家长和小朋友可以登陆“抖音APP”平台,搜索关注“创空间的线上小课堂”,我们将持续推出科学小达人──蓝博士实验室系列、探客小达人──探客工坊系列、探案小达人──A+侦探社系列等科普互动小视频。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不做商业用途。
供稿部门|体验中心
供稿|关静 张松
视频制作|关静
图文编辑|王文钰
校稿|孙苒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