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小鸡诞生记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小鸡诞生记-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儿在阅读绘本《小鸡出壳》时,对“小鸡是如何出生的”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贝贝:咦,这只小鸡是怎么出生的?是跟我们一样,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吗?

豆豆:小鸡是小鸭生出来的吧!

久久:我们听过《小兔孵蛋》的故事,我觉得小鸡是小兔孵出来的。

票票:不对不对,我们学过《小小鸡》的歌曲,小鸡是鸡妈妈孵出来的。

老师听到幼儿的对话后,组织一场“孵小鸡”科学探究活动的想法油然而生。在认真分析“孵小鸡”活动对幼儿探索教育的意义,查阅资料、观看视频了解“孵小鸡”的程序和条件后,老师决定组织幼儿开展“孵小鸡”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区别,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一、活动过程

1.讨论“孵小鸡”的方法和材料

活动开始前,老师组织幼儿就“孵小鸡”的方法和活动所需材料进行讨论。

老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孵出小鸡吗?

佶佶:我奶奶家的鸡就可以孵出小鸡。

力力:我妈妈知道怎么孵小鸡。

博博:用被子把鸡蛋包起来可以孵出小鸡。

悦悦:把鸡蛋放在纸箱子里也可以孵出小鸡!

老师:那你们知道孵小鸡需要哪些材料吗?

伊伊:需要纸箱子。

丫丫:需要鸡蛋。

瑶瑶:要一个有鸡妈妈的家。

老师向幼儿科普人工“孵小鸡”的知识,详细讲解鸡蛋转变成动物的过程,并组织幼儿观看“人工孵蛋器”的视频,了解人工“孵小鸡”的步骤和必要条件。通过讨论,师幼梳理出“孵小鸡”活动所需的材料:种蛋、温度计、手电筒、加水连接管、电源线、加热垫、保温棉、记录表和日历等。在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下,师幼很快收集齐了活动所需材料。

2.为种蛋做标记

一切准备就绪后,幼儿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种蛋数量不够人手一份,而且每颗种蛋都长得一样,把它们放进孵化箱里便无法区分。

小鸡诞生记-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悦悦:我们可以分组,一个小组认领一颗种蛋。

老师:那你们怎么知道哪颗种蛋是你们组的呢?

博博:在种蛋上做个标记吧!每个小组做不一样的标记。

幼儿决定以小组形式认领种蛋,并通过组员合作,在各自认领的种蛋上做好专属记号。他们有的画一朵小花,有的画一个三角形……这样各组都能快速找到各自认领的种蛋。

3.开始“孵小鸡”啦!

(1)种蛋“着床”

经过反复调试,确保“人工孵蛋器”温度保持在37.8℃后,幼儿都想亲手把种蛋放入孵蛋器,师幼共同讨论后,决定每组选2个幼儿作为代表,负责把种蛋放进孵化箱,并确保种蛋安全“着床”,之后每天的翻蛋环节再换幼儿轮流完成。

放蛋环节结束后,有幼儿提出记录“孵小鸡”过程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于是,有的小组选择在日历上记录,有的小组自制表格记录,有的小组选择以图画的方式记录,还有的小组请老师拍照记录。

(2)周末谁来照顾蛋宝宝?

活动进行到第3天恰逢周五,幼儿有了新的担心。

杨杨:老师,明天放假了,谁来照顾蛋宝宝啊?

悦悦:是啊,我们的蛋宝宝没人照顾了。

贝贝:我可以把孵化箱带回家,我来照顾它们。

丫丫:不行,孵化箱是不能断电的。

老师:谁周末会在幼儿园呢?

牛牛: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去找门卫叔叔帮我们照顾蛋宝宝吧!

老师:这个办法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门卫叔叔得知幼儿的来意后,愉快地答应了周末帮忙照顾蛋宝宝的请求。

(3)给种蛋“照B超”

时间来到第7天——照蛋日。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打开手电筒仔细对种蛋进行观察。他们发现,在光的照射下,有的蛋壳里面布满了像蜘蛛网一样的线条,有的种蛋却很透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幼儿对此很疑惑,老师及时解释两种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蛋壳里的线条是血管,有线条表示小鸡存活,透亮则表示鸡蛋可能因为破损、未成功受精、超过受精期限、温度太高或没及时翻蛋等,导致蛋宝宝孵化失败。了解蛋宝宝孵化失败的原因后,幼儿对存活下来的蛋宝宝格外用心照顾。

(4)为蛋宝宝增加湿度

时间来到第18天,距离小鸡出壳的日子越来越近,幼儿既兴奋又紧张。照蛋环节后,幼儿更加珍惜这些顽强的“小生命”,每天给蛋宝宝喷水,增加蛋壳表面的湿度。他们有的负责接水,有的负责掀开保温棉,有的负责喷水。幼儿还总结了喷水的经验:喷水壶要倾斜,手指用力按压打气筒才能喷出水,水孔要对准蛋宝宝,均匀喷洒,每颗蛋宝宝都要喷到。每次给蛋宝宝喷完水之后,幼儿还会观察蛋宝宝身上是否形成小水珠,如有,则喷水量刚刚好,反之还要继续喷水。

(5)准备迎接小鸡

还有3天就能和小鸡见面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来迎接小鸡宝宝呢?

明明:我家有我小时候睡过的婴儿床。

瑶瑶:我可以找一个大纸箱给小鸡住。

玥玥:我家有养小动物的笼子。

老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那小鸡有了新家,还需要什么呢?

彬彬:小鸡要吃饭、喝水。

维维:小鸡喜欢吃虫子。

慧慧:小鸡喜欢吃小草、菜叶子。

元元:我妈妈说小鸡还小,要吃专门的饲料,有专门给小鸡吃的饲料。

幼儿满心期待小鸡的到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为即将出壳的小鸡准备了菜叶、小蚯蚓、喝水的盘子和一些小玩具。

(6)小鸡“破壳而出”

第21天,幼儿早早带着迎接小鸡的材料来园。区域活动时,有幼儿听见了“叽叽”“叽叽”的声音,便打开孵化箱一探究竟,他们发现蛋壳开裂了,原来是小鸡开始啄壳了。大家团团围住孵化箱,兴奋地观察着蛋宝宝的变化。

小鸡诞生记-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直到下午,有裂痕的蛋壳还未完全破裂,幼儿开始焦急起来。老师组织幼儿观看“小鸡破壳”的相关视频,幼儿得知小鸡宝宝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自己顺利破壳的话,需要“人工助产”。于是,幼儿纷纷扮演“助产师”,轻轻剥开蛋壳,帮助小鸡“破壳而出”。

看见毛茸茸的小鸡宝宝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幼儿兴奋不已。与此同时,他们自主制作的图画书《小鸡诞生记》也完成了,书中记录了小鸡诞生过程中的所有精彩瞬间。

(7)谁来饲养小鸡?

幼儿喜欢围在小鸡旁边观察,或利用餐后散步和户外活动时间带小鸡出去玩,或争先恐后地帮小鸡洗托盘、喂水、喂食,有时候还把自己吃的面包分给小鸡。但由于幼儿园内不能长期饲养动物,小鸡宝宝们要搬家了。

老师:小鸡的家可以搬到哪里去呢?

茹茹:老师,我想要把小鸡搬到我家去。

琳琳:把小鸡搬到我家去吧!我可以带它们去公园玩。

佶佶:我给它们准备好吃的,还是搬到我家去吧!

…………

幼儿对于饲养小鸡都有强烈的愿望,师幼共同讨论后决定开展“小鸡漂流记”活动,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照顾小动物的好奇心,又能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

二、活动反思

1.幼儿的收获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发展要求,我们总结了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收获。

1)健康领域要求:动作协调、灵敏;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情绪安定愉快。

比如,幼儿把种蛋放入“孵化器”的动作轻巧、灵活,帮助蛋宝宝翻身、照蛋、喷水等动作都十分规范;发现小鸡不停叫唤时,能主动喂水、喂食;发现小鸡排便了会主动到厕所清洗托盘;户外活动时能提着小鸡的“家”出去游戏;通过照顾小鸡的生活起居,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始终是愉悦、放松的。

2)语言领域要求: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比如,在讨论“孵小鸡”的方法和材料时,幼儿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门卫叔叔帮忙时,幼儿会说“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记录“孵小鸡”的过程时,幼儿自主选择用圈日历、做表格、画图画等方式来记录孵蛋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书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3)社会领域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关心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比如,在帮助蛋宝宝“着床”前,幼儿通过讨论、协商,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幼儿在翻蛋、照蛋、喷水时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并在过程中懂得同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孵小鸡”活动伊始,幼儿便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会将个人与群体联系在一起,初步形成归属感。

4)科学领域要求: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和数字的有用和有趣。

比如,幼儿对“小鸡是如何出生的”有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探究欲望;幼儿能利用数字来表示孵蛋的时间,能观察“孵蛋器”上的温度是否合适;当幼儿发现有透亮的种蛋时,会主动提出疑问,与老师共同寻找答案;当小鸡不能顺利出壳时,幼儿能科学地“助产”;通过观察探究,幼儿了解了小鸡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把科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中,把经历变成生活经验,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生命的神奇。

5)艺术领域要求:幼儿能用绘画、捏泥、表演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比如,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呈现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从材料准备、标记种蛋、帮助种蛋“着床”到照蛋、喷水增加湿度、帮助小鸡破壳,以及后期带小鸡户外游玩等。在游戏时间,还有幼儿玩“鸡妈妈”照顾“鸡宝宝”的角色扮演游戏。这些环节都能助推幼儿艺术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

2.教师的反思

1)追随幼儿的“真兴趣”

当发现幼儿对“孵蛋”有探究欲望时,老师及时捕捉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孵小鸡”科学探究活动。师幼讨论“孵小鸡”的相关事宜后,共同梳理出孵小鸡的方法、所需材料及步骤,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推进活动的开展。

2)满足幼儿的“真需求”

幼儿遇到疑惑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幼儿在照蛋时发现种蛋的不同变化时,老师耐心解释,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只有充分观察,老师才能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使活动得以延伸。

(3)支持幼儿的“真探索”

“孵小鸡”活动以幼儿实践、探究和操作为主,老师适当支持与引导,家长参与配合,帮助幼儿探索鸡蛋变成小鸡的奥秘。从活动前的积极探索和思考,活动中的认真观察和体验操作,到活动后悉心照料小鸡,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体验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这体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

我们相信,这次“孵小鸡”活动会成为幼儿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新起点,我们也将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教育活动,助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2年第11期。作者:王旭翔,作者单位:郴州市北湖区第一幼儿园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饶超


小鸡诞生记-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推荐订刊

小鸡诞生记-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小鸡诞生记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