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幼儿教育论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1OTc3MA==&mid=2247483773&idx=2&sn=4517f81e265ec6212002b822897a36c0
手工活动是集多种艺术形象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培养儿童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及2018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发布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并将其融入游戏中就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手工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也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行为教育。要使手工活动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针对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儿童能力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安排好手工活动的每个环节,全面提高幼儿园手工活动的质量。“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幼儿时期是人生多种能力发展的重要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技能的全面、和谐发展。 |
|||
关键词 |
手工活动;儿童能力;重要性;问题;策略 |
||
正文
|
一、手工活动对儿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的能力 1、手工活动的概念及能力的种类 手工活动是儿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或利用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快状)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或创造新的可以表达内心思想的,集多种艺术形象为一体的一种操作性活动。根据制作作品的特点和教师指导的特点,手工教学活动可分为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绘画——涂色、吹画、点画、印画、勾画,粘贴、剪贴、撕贴、染纸等形式)和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塑、折纸、厚纸制作和废旧块块状材料的立体造型——编制、蛋壳画、纸箱机器人等形式)。 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能力做不同的划分:第一,根据心理学知识,按照能力的倾向性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本文所提到的,即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的智力。第二,按照能力在活动中创造性的差异,可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所提到的,即手工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按照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品德行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表现,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品德行为是发展其社交能力的途径之一。 2、通过手工活动提高幼儿能力 提高智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尤其是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幼儿智力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特点。 开展手工活动对健脑有益,灵活的手指常常能使孩子的大脑变得聪明,而要使幼儿有一双灵巧的手,既简单又便捷的方法就是通过手工活动去完成,通过编、穿、拆、缠等操作活动,幼儿的小肌肉群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是说,所有孩子所做的东西,都是他们手脑并用并发自真正的感受做出来的,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孩子用智力做的成品。 (二)手工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手工活动,可以让幼儿掌握多种技能、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让幼儿深入生活,培养其创造能力 通过开展手工活动,可以使幼儿深入生活,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制作简单的作品入手,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手工技能,在玩中把日常所见事物用自己的创造力去完成,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重复操作到内化感知到再创作的过程,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大脑和手也会越来越灵活。如:剪纸活动是幼儿最常见、最普遍的手工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高效、易操作的手段,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启发幼儿剪各种常见动物、花朵、小草等常见事物,如果你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你会发现他们剪的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像什么东西,而会充满了各种造型,甚至他们能给你讲出新颖的小故事。达到这种程度后,你能说只是孩子们的小手越来越灵活了吗?手工技能有提高吗? 2、使手工活动充满创造性,培养其创造能力 还应注意的是,在幼儿的手工活动中,需要教师或家长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途径,让我们的手工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这样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手工活动过程中,只有合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把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并且有效地发展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切实可行的,非常有效的,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德 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经历、遗传因素、年龄差别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幼儿能力发展上的差异,因此每次的手工活动,都有一小部分孩子不是做不出来,就是做的乱七八糟。手工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相互帮助,扮演“小老师”“小学生”的角色,教师可以及时对表现好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无形中就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手工制作的热情,加深了幼儿间的友谊。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体验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比起生硬的品德灌输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 2、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劳动的品质 幼儿时期,由于道德行为概念形成尚早,幼儿常常自己玩,造成言行不一致,有时从道理上能理解行为的准则,但行动上意识不到。因此,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应处处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规范,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的美好品德。 3、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时期是意志萌芽的时期,因此,幼儿还很难自觉地克服因难去实现目标,因而加强幼儿独立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是加速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促进其早日成材的关键,通过手工活动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知识,认识世界,学习技能的欲望,使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觉控制行动的能力,能够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标。 二、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儿童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材料投放不合理,导致材料不足、缺乏层次性 近年来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手工材料比以前有了很多进步,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1、大部分幼儿园的美工区都是教师随便放一些纸张、撕贴材料或一些折叠材料,而且工具性材料多,缺乏实际操作性材料;2、材料基本都是随机投放,没有针对性;3、材料缺乏层次性,不能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别投放材料,不能面向全体幼儿。可以说,这样的手工材料是单调乏味的,连基本的操作要求也不能满足,更不用说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何谈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很少,也就限制了幼儿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最终导致手工活动的教学收效甚微。 (二)活动开展方式缺乏多样性,导致兴趣不足、创造性匮乏 手工活动中,教师采用最多的还是传统的口头讲解、演示引导的方式。老师做一步孩子跟着做一个步骤,作品单一、过程枯燥,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在制作母亲节贺卡时,教师把成品展示给孩子,讲解具体制作的方法。然后孩子们开始利用老师提供的统一材料制作,结果所有孩子的贺卡几乎跟老师的示范作品一模一样。我们都知道,这种方式幼儿作品的效率和成功率高。更符合成人的眼光,也会让家长更满足于幼儿的能力。但这样的手工活动,只是一种模仿,对于孩子的创造力、自信心一点好处也没有,直接打击了孩子做手工的信心和兴趣——我做的永远也没有老师“好”。 (三)教师评价标准不合理,单调、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教师在评价作品时标准不合理,容易表扬一些画面干净、模仿性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得像,做得像”)的作品,往往容易忽略画面不整洁但构思新颖的作品。教师往往注重幼儿作品成果的好坏,而对于过程中应具备的认真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稳定的注意力等品质缺乏肯定。这也跟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有些教师缺乏观察性习惯和分析幼儿表现的能力。如:中班的莹莹是个很喜欢手工制作的女孩,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她自始至终都在专心的制作水蜜桃,她折了又折,折完之后试着用彩笔画上漂亮的花纹。在此期间,有的孩子在讲话、走动,她却一点也没有受影响,仍然认真做自己的事情。但老师,却只是表扬动作快的幼儿,忽略了对莹莹在制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力和探究精神的肯定。显然,这位老师的这次评价错失了对幼儿良好意志培养的教育契机。 必须意识到,当前我国幼儿园在开展手工活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教师材料投放不合理,导致材料不足、缺乏层次性;活动开展方式缺乏多样性,导致兴趣不足、创造性匮乏;教师评价标准不合理,单调、缺乏针对性。面对这些问题,想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手工活动环境,仍需要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三、科学、合理开展手工活动,提高儿童能力的策略 针对当前幼儿园开展手工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使的手工活动真正成为发展儿童能力的有效手段,我认为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教师材料投放不合理,导致材料不足、缺乏层次性问题,就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手工材料,注重让孩子们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引导幼儿懂得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工材料是手工制作构思和设计的基石。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必须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这是进行手工活动的基础。例如:蛋壳、树枝、沙子、各种形状的石头、纸盒等,把这些可塑性强的废旧材料投放到美工区既经济又实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创造。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创造性强,又是幼儿熟悉的材料,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时候能够反复思考的时间、空间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从而实现探索和创造。 作为一线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给孩子一定操作技能远比复制几件作品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道理。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掌握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其迁移到手工制作中。教师可以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先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工具的用法和特点,再让幼儿在学习和掌握技能技巧。 (二)针对活动开展方式缺乏多样性,导致兴趣不足、创造性匮乏的问题,教师要多动脑思考、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最适合本班孩子特点和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手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最理想的形式。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这个特点,把手工制作与游戏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科学的选择手工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力所能及。难度太大,幼儿完不成,影响幼儿创作的兴趣;难度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要考虑孩子们的能力差异,尽量实现全员参与,做到照顾全体,又要体现层次性。 2、教师所选的内容最好是幼儿感兴趣的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能够主动接受,能够积的参与创作,这样教师组织活动也比较容易,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让大班幼儿用纸盒、纸片制作机器人时,因为是动画片中的人物,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3、选择的内容要多样性 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泥工、纸工、粘贴、编、织等。原料也要非常丰富,如:纸盒、挂历纸、毛线头、布头、米粒、蛋壳、树叶等等。这样以来,一方面让幼儿在每一次手工活动中都有新鲜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对幼儿进行多种操作能力的训练。 4、加入探究问题的环节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的手工活动中要求加入探究问题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观察、学会分析。真正做到让幼儿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觉能力及审美能力。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手工活动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价 1、对幼儿的手工作品和制作过程做出正确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要过分重视最终的作品成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动手能力无法与成人相提并论,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注意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忽略缺点,保护孩子的制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明白:只要构思新颖,有创造性,材料运用恰当,就应该算是佳作,那种以制作技能技巧水平高低为标准来衡量幼儿的手工作品水平的做法是不妥的。 2、对幼儿的实际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做到因人而异,不能每次都只评价自己喜欢的、能力强的孩子。应该对幼儿的现有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合理的肯定评价。对有进步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尽量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手工制作,让每个孩子能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才是我们对手工活动进行评价应该达到的最佳状态。 结 论 在幼儿园里手工活动的开展,讲速度,讲质量。在幼儿的世界里,出自自己之手的东西是最美的。幼儿园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的智力、创造能力、及品德行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主动的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努力使手工活动成为幼儿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子”有方,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手工活动的质量。在手工活动中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舞蹈的舞台应该成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
||
参考文献
|
[1]刘建秋.手工活动中的品德行为教育[J].山东教育, 2002.(z6). [2]刘蓉. 快乐的感觉最重要[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4). [3]赵菊珍. 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J]. 云南教育,2003.(14). |
欢迎联系我们 微信daixiela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