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王振宇: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儿童心理学》《心理学教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书籍。


“游戏课程化”这一概念是笔者基于对安吉游戏的研究及对未来发展提出的新型课程模式。鉴于3~6岁儿童先天性、发展性、个别性的基本心理特征和在动作中、游戏中、交往中、发展中的学习特征,可以得出,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观察和操作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游戏帮助儿童学习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课题。我们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双核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明确幼儿园游戏的真正内涵,通过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把握幼儿生长点,引导建构新的游戏,让幼儿园游戏一直“有戏”,建构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6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


1. 幼儿心理的基本特征


(1)先天性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脑的机能就没有心理,而大脑的发展作为人类进化的产物,大脑结构功能演变的过程都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儿童的先天性从根本上限定着心理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限定着人类心理发展的不可能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是一个无脑儿,他就不可能有心理,再怎么教育都没用;如果有视觉障碍,他就不可能接受光线的刺激,所以不可能性其实更能表达先天性的作用。


对于我们人来说,人的先天性主要表现在幼态延续,即儿童期延长,为大脑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正因为有大脑漫长的成熟期,正因为有幼态延续,所以儿童才具有强烈的可教育性,可教育性来自大脑的可塑性。可以说没有先天性,我们什么也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牢树立这样的观点,先天性限定着儿童发展的不可能性。


(2)发展性


发展一定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不是位置的移动,不是数量的增加,不是空间的转变,而是内部结构的改变。心理学家把儿童发展从青春期延后至终身,从出生到死亡。有学者把它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的困难,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在下个阶段得到弥补,这就是人心理发展的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我们一边强调儿童很重要,一边强调儿童期的幼儿教育很重要,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人是终身发展的。早期教育既会对当前的幼儿期产生强烈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我们人的发展产生后效。若早期教育完不成任务,以后的发展阶段也会慢慢完成的。


(3)波动性


人心理的发展不是直线的线性发展,而是一个弧线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成长有的时候比较快,有的时候比较慢,各个行为特征某一阶段发展得比较好,发展质量比较高,而某一阶段的发展质量偏低,甚至会倒退,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波动性。生命发展的波动性是生命现象固有的特性,不光是儿童,其他动植物也有,比如大树,冬季长得比较慢,春季就长得比较快。所以身心发展中的波动性是有机体自动调节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一个必然过程。


(4)个别性


儿童心理学给我们提供的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一个科学的概括和描述,是一个科学的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儿童都是按照心理学教材指出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的。我们经常说七坐八爬九月长牙,但是有的小孩五个月就会坐,有的七个月还坐不起来,所以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是个别的,我们不要把儿童发展的平均水平当成标准。


2.幼儿学习的特征


(1)在动作中学习


动作是思维的起点,构成人智力大厦的砖瓦,感觉运动协调。是构成多种学习的基础。运动是促进儿童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学习是全身运,运动能激活大脑,促进大脑的成长。身体的活动和锻炼就是使大脑产生新的神经元的营养,促进大脑的海马体成长,对学习和记忆具有重大影响。


(2)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存在和活动的形式,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有人说“在幼儿教育中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自主游戏”,从而否定自主游戏乃至游戏的价值,是一种对常识的曲解。


(3)在交往中学习


学习是一个社会活动,因此必然是在交往中进行的。社会交往的本质依然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在创造(探索)中学习


皮亚杰指出:“童年期是一个人最精彩、最具创造力的时期”“每次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些东西有真正地理解


(5)在发展中学习


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教学技能的创造能力和及时调整的教学机智。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和培养的教师素质。这也是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


总而言之,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观察和操作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一切有效的学习都要围绕着这一点进行。幼儿教师的全部教育智慧应该集中的表现为创造性地、灵活地帮助、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


游戏与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

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我认为是因为在中国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个双核问题,即游戏与课程。这两大核心左右着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左右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左右着幼儿在园生活的主要任务,也左右着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基本看法。


任何一所幼儿园,民办也好,公办也好,都必须围绕着这两个核心开展工作,否则,幼儿教育无从谈起。


正因如此,很多幼儿园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双核的关系,有专家就发问,游戏和课程孰轻孰重?有人说,游戏和课程同等重要,有人说游戏比课程重要,也有人说课程比游戏重要。但是,不管怎么划分双核的权重,本质没变,就是两个核,这就意味着幼儿园的游戏和课程始终是个各归各存在,各归各发展,这也是游戏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基本活动的重要原因。因为一旦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以后,课程该放在哪个位置呢?我们一面对游戏和课程的理解保持着传统的习惯,一面又想改革,所以双核是导致中国幼儿教育许多问题的根源,要改革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就必须改变双核的现状,即实现游戏课程化。


所谓游戏课程化,不是把游戏和课程简单的绑在一起,而是把游戏和课程加以融合变成一体,既有游戏的性状,又能同时把游戏与课程结合起来,是双核合一的途径。


当前的“游戏革命”对我们的启示:重新认识游戏理论

1. 现行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学前教育学把游戏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想象游戏,一类叫创造性游戏,告诉我们,游戏是一个自觉、自主、自发的行为,是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行为,是一个愉悦的活动。所有这些对游戏的描述对我们的影响很深,但是我们感觉到所有学科对游戏特性的描述,基本上是对自然状态下动物行为的描述,没有反映出儿童游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反映出幼儿园游戏的普遍性质。


如果说动物游戏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行为,那么幼儿园游戏就是在社会条件下的教育行为。完全的自主游戏,在幼儿园中是有条件的。在幼儿园中,除了自主游戏,还有附有教育功能的游戏,不承认这一点就割裂了游戏与其他活动的关系。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在幼儿园开展游戏的难处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游戏理论的理解,源于我们对游戏理论教条主义式的、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和儿童特点的这种思想方法。所以说,幼儿园游戏不同于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或者说不同于我们游戏论这些学科所指出的游戏,这是我们立论的一个根本点,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2. 对游戏理论的重构


(1)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先天性是我们人类几百万年以来进化的结果,儿童保持着游戏的特性,也是我们人类几百万年以来进步的特点。大家都知道,人类进化最本质的是大脑。人脑是在低等动物的脑子上面又叠加了很多层,最高层是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下有一个很大的边缘系统,掌管着人类所有的游戏活动和游戏需要。因此,游戏是和我们许多生命性状相并列的一个先天需要,和呼吸、饮食、睡眠一样重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表演和模仿是最早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儿童游戏的全部形式。实际上游戏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表演和模仿,所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2)游戏=学习


我们说游戏等于学习,也就是说,儿童是在游戏中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儿童是通过游戏来认识各种事物的,这也是儿童特别热衷于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儿童游戏中学习的过程和我们成年人研究事物、和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一样的,他们也会提出假设,也会不断地去搜集数据来证明这个假设。所以对于儿童来说,游戏等于学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把这个事实作为对游戏基本认识的一个基点。


(3)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既然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既然游戏等于学习,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就是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就像人需要睡眠,睡眠是你的权利,因为法律保障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怎么保障儿童权利最大化呢?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中明文规定,游戏是保障儿童权利的基本途径,所以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4)自主游戏与工具性游戏的性质


上述三点基本认识是我们建构游戏课程化的三个支点。只要承认这三点,我们就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假设,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手段,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当我们承认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手段和目的的集合的时候,这就是游戏课程化的理论核心。


那么,怎样的一种分类才有利于开展游戏课程化,有利于把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我认为应把幼儿园游戏分成两大类:一类叫自主游戏,即幼儿自己发动、自导自游、自始自终的游戏活动;一类叫工具性游戏,是蕴含教育意图的游戏。具体地说,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含有一定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的游戏,都属于工具性游戏。包括成人发起和幼儿主导的合作性游戏、儿童发起和成人主导的指导性游戏和由成人发起和主导儿童参与的教学游戏。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都是游戏,共同构成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工具性游戏不能冲击和限制、更不能替代自主游戏。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在幼儿园里,这两大类游戏同等重要。我们强调游戏具有工具性的一面,不等于说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是工具性游戏,不能自主游戏。实际上,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是可以随时相互转换的。既然这两个游戏能够相互转换,就意味着它们之间一定有共同的因素:


  • 正向情绪——凡是有利于活动进行的情绪,包括开心、愉悦、幸福等积极情绪和紧张、焦虑、轻度恐惧等负面情绪;

  • 身体动作——游戏的必要条件;

  • 心理表征——游戏的核心特征,观察的核心要素,具有双向性;

  • 拟强化——保障了游戏的学习功能;

  • 有效调节——调节人的情绪、认知、社会交往等;

  • 适应行为——适应年龄特征,适应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 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儿童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游戏是具有正向情绪、身体动作、心理表征、虚拟强化和有效调节作用的适应行为和活动方式。


实现手段与目的统一的幼教课程模式


1. 什么是游戏课程化


游戏课程化,是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和建构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可见,游戏课程化是一个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游戏链,其出发点是幼儿的游戏,包括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其终点也是游戏,课程因素则融合在根据学习的生长点来构建新游戏的过程之中。


师幼互动是导致游戏顺利延续的一个根本原因,寻找生长点就是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在儿童游戏中观察、辅助、介入、指导和深化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儿童游戏的时候,要能够伴随着儿童,同时又能够理解儿童,帮助儿童,只有通过生长点才能去构建新的游戏,否则游戏就会中断,或者产生的新游戏跟已有的游戏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且生长点的产生既要看当时当地儿童的需要,也要适合五大领域的要求。


如果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达游戏课程化,就是: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游戏—生长点—新游戏……”,也就是说从一个游戏P1出发,然后寻找到一个生长点生成P2,然后逐层提升一直到Pn。从P1到Pn这个长链就是游戏课程化。游戏课程化不是指特定的一个P,或者特定的一段P,而是一个长链,这样就把游戏和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而这里的课程不是一个单独的领域,而是一个综合的活动。游戏课程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结构不断地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这样一来游戏就变成了一个连续的互动,游戏和课程便融为了一体,同时游戏也变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2. 游戏课程化的内涵和意义


(1)游戏课程化,本质上是构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


游戏课程化遵循的正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和课程目标的过程模式的原则,因为创生取向和过程模式不把课程看作是传递知识的简单过程,而是把课程当作幼儿成长的过程。游戏课程化把游戏既当作幼儿园教育的手段,又当作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2)游戏课程化是根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显性和隐性两类表现方式。只能通过贯彻落实游戏课程化这种新型课程模式,把目标模式的学科教育转变成以过程模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来根治。


(3)游戏课程化是打破幼儿教育现行僵化模式的好方法


实践证明,游戏课程化以及生成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师幼的创造性和责任性,有利于培养思维活跃、手脑并用、善于合作、热爱发现的新型人才。


(4)游戏课程化是区别幼儿园游戏与游乐场游戏的本质标志


游戏课程化最本质的特点是“TO”的一个课程化过程,而游乐场的游戏没有“化”的过程,不是P TO P,而是P1,P2,P3……的一个排列组合。


(5)游戏课程化是最佳的园本课程


教育部要求各幼儿园做园本课程,很多幼儿园便发动教师来写,教师决定题材,教师组织内容,教师编写教材,教师实施教材,教师考核教材,这就是园本课程。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对园本课程的本意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什么要形成园本课程呢?实际上是希望每个幼儿园能根据各自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习惯、能力以及儿童的特点来编写一个适应当地文化、当地需要的教材。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当地资源当作我们的教育目的。任何一个游戏课程化的案例都是特殊的园本课程,不可重复,也不可复制,是最佳的园本课程。


3. 如何实现游戏课程化


(1)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游戏和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在教育中,幼儿应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不能再继续那种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的小学化教育的课程老路。游戏课程化恰恰是适应时代变迁、培养幼儿独立自我的最佳课程模式。


(2)向游戏的实践学习,向安吉游戏学习,向一切开展“游戏革命”的幼儿园学习


这些幼儿园的经验证明,游戏课程化是能够实现的,也是必须实现的。任何开展真游戏、探索游戏与课程关系和关注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最终都会认识到游戏课程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否则,幼儿园的游戏会出现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问题,失去游戏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会观察、分析、抉择、生发、综合利用资源和反思


游戏课程化需要教师有趣味、有爱心、有创造性有专业知识和观察技能,换言之,教师需要具备游戏精神。在游戏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发挥起发现、发明和创造的作用。发现—发明—创造,是教师在游戏课程化进程中的职业价值,是实现游戏课程化的保障。


(4)加强理论研究,做自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游戏课程化,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是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表达,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发展。陈鹤琴先生在谈到活教育时指出,“我们必须把儿童教育的范围加以扩充,使之完成更重大的使命”。


根据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游戏课程化,就是要大力开展活游戏。所谓活游戏,就是幼儿自己掌握游戏的权利,开展自由、自主、自觉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导活动,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本文转载于《山西教育(幼教)》,如有侵权,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图片征订《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杂志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  ◆  ◆  ◆  ◆  


拓展阅读: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叶平枝:从师幼互动看教师的“为”与“不为”

刘晶波:幼儿为什么喜欢告状

刘焱:融合课程与游戏的实践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沈颖洁: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孙蔷蔷:幼儿园该如何自我评估园所保教质量

秦元东:活动区与材料区——游戏空间规划的来龙去脉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王振宇:怎样实现游戏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