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在线公众号
转换视角看儿童——学习故事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
近年来,学习故事越来越引发幼教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学习故事是什么呢?学习故事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又有哪些启发和帮助呢?在农村幼儿园实践中,我们在学习故事中发现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放慢脚步,静心思考,找到自己,了解自己,发现儿童,走近儿童,读懂儿童,静待精彩故事的发生。本期讲座,我们的特邀嘉宾周萍老师会给大家带来:转换视角看儿童——学习故事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友谊幼儿园 马茹
什么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由新西兰早期教育专家卡尔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展而成。在新西兰各类幼教机构中,学习故事被广泛的用来帮助教师观察、理解并支持儿童的持续学习,同时记录每一个儿童成长的轨迹和旅程。
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我认为教师最难和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准确地评价个体儿童,以及运用评价的结果来进行课程的计划和教学。在实践中,教师都有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儿童的经验。但我们在观察与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时往往存在困惑,如“不知道看什么”“看不出孩子处于什么发展水平”。所以,教师仅仅能观察到儿童的行为表现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解读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学习故事就有助于教师解读儿童的学习行为,提高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另外,学习故事能帮助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具有关联性和情境性的事件,与儿童的家庭、社区以及更为宽泛的生活经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我们应该如何接受学习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呢?
首先,我们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准确地对儿童作出评价。要了解儿童目前达到了什么学习水平,前期的经验是什么,最近发展区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要结合儿童的背景信息,如家庭环境、家长态度、同伴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因为儿童的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儿童,能敏锐地发现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学习事件。我们说,每个儿童都有丰富的学习故事,教师如能发现并捕捉到儿童正在学习的内容,并意识到这种学习是有价值的,是与一些学习和发展的指标相符合的,就可以进一步展开活动,给儿童提供下一步的帮助。也许,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孩子提供合适环境的过程,就是教师满足儿童的需要,发挥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成长的过程。
第三,家园合作,要让家长学会和孩子交流。
以前家长喜欢问老师,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这就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提问,比较关注学习到的结果,而不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今天在幼儿园你选了什么区?在区域里你玩了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你遇到什么困难吗?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玩的?遇到了什么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关注过程,关注从开始到结尾的过程,而不是遇到困难后就结束了解或者直接进入给孩子进行建议或评价阶段,应进一步了解遇到困难后的后续发展,然后再进行引导和鼓励。不可把孩子看的过于弱小,应相信他们的能力。
在学习故事中,教师关注的是幼儿,记录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反思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为孩子和教师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环境。
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中心幼儿园 李兴霞
在疫情防控延迟开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家园共育项目办”举办的“专家直播”栏目进行了培训学习。通过聆听特邀嘉宾周萍老师关于“转化视角看儿童——学习故事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的直播讲座,让我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学习,让我对“学习故事”醍醐灌顶。
在课上,周老师先讲了她自己对“学习故事”的遇见经历,让我知道了许多的幼儿园都在探索学习故事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老师们也加入了探索“学习故事”的行列中。周老师又带着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分享了很多她身边的案例,让我从真实的情境故事中感悟到了“学习故事”的重要性。通过周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
一、“学习故事”是什么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教授和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而成,它是一套明确教育价值引领的学习评价体系,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进行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是一套能够帮助儿童建构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学习评价体系。
二、“学习故事”的三大组成部分
注意:对儿童学习故事的观察(故事和照片)。
识别:教师对学习的分析、评价和反思。
回应:教师为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制定的计划。
三、学习故事与传统故事的区别
相信儿童与生具有的学习能力。
从关注教师“教”,到关注幼儿“学”。
从统一的量表式评价到个性化叙事评价。
从“找不足”到“找亮点”。
从“预设”到从环境、关系中感受“不确定性”。
四、学以致用,“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践
(一)亲历亲为,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作为园长的周老师,赋予了老师们一些权力,她支持老师、鼓励老师、做到自主,让老师们去走进幼儿、倾听幼儿、理解幼儿、看懂幼儿,她自己先写学习故事,让老师们跟着她学写学习故事,来记录美好的时刻。周老师写的《我感动于你的执着》、《坏掉的沙漏》,听完后,真的很感动,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温馨和美好。
(二)分享学习故事
《花园里的小故事》、《摔倒的小花》,看似都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却流露出了老师们的细心、关心、耐心、爱心。分享孩子们的学习故事后让家长朋友们也转变他(她)们的思想观念,看见老师们做的、相信老师们做的、支持老师们做的、让家长们满脸笑容地配合老师们做的。
在培训的最后,周老师展示了一些在学习故事中孩子们活动的照片,虽说照片是静止不变的,但给人的“哇”感觉却是亘古不变的,想起以往自己对幼儿的观察,对幼儿活动的记录,多的是照片,少的是文字记录,我需要即刻调整自己的育儿理念,急需更进一步、更深入地学习,我要尝试着写学习故事,就算我写的不是很好,我也要放慢脚步、不断地用心去发现“哇”时刻,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亮点,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科学地评价孩子们,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就像一列火车,幼儿是列车员,而非乘客,作为农村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与幼儿一起去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共同生活。
深圳市南山区龙海第一幼儿园 龙娟
非常荣幸一位好领导、好老师推荐我去看“学习故事”的案例集,让我感受到学习故事独特的魅力,并被它深深地吸引,改变的我的一些教育观念。
首先,学习故事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对学习结果的测评。因此,它是形成性的,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是课程的一部分。
其次,学习故事是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所做的观察。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儿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在这些魔法时刻里,儿童展示出一个或几个《Te Wh a rirki》所重视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勇气、信任、坚持、自信、责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品质。
再次,教师的计划和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内容是建立在分析所观察到的与儿童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基础上的。
学习故事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评价的手段,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方式。教学始于观察儿童的学习(注意),然后尽力去分析和理解它(识别),然后好好地利用我们所识别到的信息来有效地计划和支持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回应)。
同时,一个学习故事还可以呈现家长和儿童的声音。学习故事不仅将教师的视线聚焦在每一个儿童身上,记录那些学习过程中的“魔法时刻”、那些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引导教师们讨论儿童的学习,对教和学进行反思,为支持儿童学习制定计划;还通过阅读和回顾那些充满魔法的学习时刻,让儿童参与自我评价,并和家庭成员分享信息和经验,使它成为知识建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故事的撰写也是与包容、合作、研究和学习有关,撰写学习故事是一个倾听儿童和所有人声音的过程,是一个儿童、教师、家长合作的过程,是一个研究儿童、研究教学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关注、支持、分享儿童学习的过程。学习故事属于儿童,属于老师,属于家长,属于每一个参与儿童学习过程的人。学习故事可成为奠定家园共育文化的基石。
《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年龄特征的同时,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每一名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特殊“个人烙印”的,但这种个体差异恰恰最容易被习惯了集体教育的我们所忽视。
而“学习故事”给了我倾听幼儿“心声”的机会,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同每一名幼儿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鼓励教师敏锐地捕捉一日生活中每一个有学习价值的瞬间,另一方面也鼓励幼儿做自己学习的“解释者”和未来学习方向的“计划者”,通过参与评价从而成为教和学的中心。希望自己保持初心,温暖和看见每个孩子的成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