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运用生活经验,观察与指导建构游戏中的数学行为
建构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游戏,且对于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建构游戏是幼儿直接感知并通过操作各种材料,来建构物体的一种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也蕴含着诸多数学教育元素。
合理利用利用空间,观察与调整建构游戏中的数学行为
在建构游戏中,一个巧妙的区域空间布置都可以隐含着丰富且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数学知识。
平常我们观察到幼儿进入建构区游戏时,一般只注重选择自己在搭建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如花片、积木、管状拼接玩具等,并没有把他们的目光投放到不起眼的玩具柜上。
其实,教师若对玩具柜合理利用,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投放隐藏数学概念的玩具柜,将有利于幼儿进行数学行为的学习。
运用生活经验,观察与发现建构游戏中的数学行为
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中,数学方面的知识其实已经隐藏在其中,教师应发挥自己善于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教师利用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引发幼儿生成与其自身发展水平相当的问题并与同伴讨论解决,促使其获得数学经验,同时体验游戏的快乐。
结合具体情节,观察与指导建构游戏中的角色行为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能结合具体的情节,在幼儿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时,教师抓住时机,巧妙介入,通过角色扮演或暗示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让每个孩子体验到分享的过程和合作的快乐。
在建构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行为。
搭建建构环境,观察与指导建构游戏中的表达能力
在建构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年龄越小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不懂用语言向同伴发出游戏邀请,也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他们需要玩具时,他们一般直接拿走别人正在拼搭的材料。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在游戏中也会经常没有与同伴商量好如何搭建,导致他们各自搭建各自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者其他人交谈,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无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开展建构游戏前,教师可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与建构主题相关的视频等组织幼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看看谁看得清、说得准。
借助生活灵感,观察与指导建构游戏中的创意行为
借助生活灵感,观察并引发创造想象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理解程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自己的建构目标。
教师适时引导,观察并掌握建构技巧
适时的点拨指导对幼儿的建构思路具有明显作用。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在搭建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技巧和步骤上的问题,这教师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技巧点拨、指点,让幼儿完成的作品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加得美观。
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并进行点拨。教师一边与幼儿交流,一边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的适时点拨知道能够促使幼儿完成作品的搭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掌握一定的建构技巧后,他们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特色的作品。
丰富建构材料,观察与提升建构游戏中的专注力
丰富多彩的建构游戏,能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大人不看在眼里的废物,却能在幼儿手中玩很久,而且兴致盎然。可见,很多生活中看似没用的废旧材料,到了幼儿手中,也许就是很好的建构游戏材料了。
因此,材料投放的数量及种类都影响着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的专注力。当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因为材料不足或材料单一而出现游戏停滞的状态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幼儿搭建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并及时提供。
教师可多开发一些低结构材料的玩法,能一物多玩,并且将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相互结合使用。
有些材料教师也可将其进行一定的改造,这样,幼儿可以进行拼插、围合。
这些材料容易塑性,没有具体玩法,幼儿可以自主探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可以让幼儿发散思维,使得造型更丰富更具想象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