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并举,让农村学前特殊儿童有效融入班集体
文/徐娟
摘要:特殊儿童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公平教育理念的发展使得特殊儿童的教育备受关注,在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教师也应当通过端正幼儿的思想,引导特殊儿童展现自己的才能,同时组建帮扶小组,有效地让农村学前特殊儿童有效融入班集体。
关键词:特殊儿童;班集体;思想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实现融合教育是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当以“以人为本”为导向,真正地给予孩子机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情绪,组织好班级中的活动,让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与一般儿童相融合,使得他们在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切实地实现交流与互动。
-
端正幼儿思想,创建良好氛围
人类的思想决定了人类的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也能够意识到幼儿自身思想对于行动上的影响作用,而从以往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不少特殊儿童对自己持有怀疑、否定的思想,也认为自己与其他一般儿童之间是具有差别的,使得特殊儿童表现出不合群的状态。所以,为了让农村学前特殊儿童有效融入班集体,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幼儿的思想,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在肯定自己的过程中,自觉地融入班集体。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组织布置教室的活动,并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为特殊儿童安排合适的任务,让特殊儿童能够基于自身与同伴的互动,共同实现班级的布置,打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在特殊儿童装扮教室的过程中,特殊儿童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于班级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认可自己,逐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形成正确的思想,更加主动地与班级中的其他幼儿融为一体。同时,在幼儿共同进行教室的装扮中,特殊儿童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幼儿进行交谈,以便在潜移默化中融为一体。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教师采用恰当的活动形式,能够帮助幼儿端正自己的思想,让幼儿真正地正视自己存在的作用,从而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价值,融入班集体。
-
展现自身才能,获得同伴尊重
无论是一般儿童,还是特殊儿童,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引导特殊儿童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其他同伴对特殊儿童进行鼓励和赞赏,能够让特殊儿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从而更加主动地与同伴融合在一起,共同进行互动和学习。所以,为了让农村学前特殊儿童有效融入班集体,教师可以组织才艺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让特殊儿童向他人展现自己的才能,促进特殊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同伴的尊重。例如,在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积木搭建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对特殊儿童进行观察,看看特殊儿童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能,在发现特殊儿童具有积木搭建才能后,教师让特殊儿童将自己制作的优秀成品,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并围绕自己制作的过程,展开详细地介绍,使得其他儿童能够认识到这一作品的优秀之处。在特殊儿童进行成品展现的过程之中,其他幼儿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赞叹和表扬,让特殊儿童肯定自己的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更加主动地向其他幼儿进行介绍,逐步加快特殊儿童融入班集体的效率。显而易见,在指导特殊儿童开展活动时,教师对活动的细节和成果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够有效地发现特殊儿童的才能,让特殊儿童进行才能的展示,从而在获得同伴尊重和赞赏中,主动地融入班集体。
-
建立帮扶小组,形成友爱团体
特殊儿童普遍存在对知识认知能力差,认知效果差的情况,而为了让农村学前特殊儿童有效融入班集体,同时提升农村特殊儿童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儿童的兴趣特点,以及儿童学习的能力等情况,为特殊儿童安排帮扶小组,营造友爱团体,使得特殊儿童能够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伴的关爱,从而基于心理上接受其他同伴,在主动与他人进行交谈中融入班集体。此外,在这一活动中,其他幼儿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爱心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汉字的认知来说,一般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汉字能力强的特点,而特殊儿童则经常出现学习汉字速度慢、效果差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帮扶小组成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都由一个特殊儿童和其他一般儿童所组成。之后,在教师为幼儿教授了汉字后,教师可以组织帮扶小组开展互助活动,让一般儿童对组内的特殊儿童进行汉字写法、读音以及含义的指导,让特殊儿童在被帮助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认知汉字的效果。不难看出,教师根据特殊儿童理解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指导幼儿形成帮扶小组,能够有效地发挥幼儿的集体意识,让特殊幼儿在感受到友爱中,主动地融入集体。总而言之,引导特殊儿童有效地融入班集体,既是公平教育的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特殊儿童的必经之路。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基于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设定有效的活动形式,使得特殊儿童逐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合理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真正地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分子。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