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晨露童欣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2NzYyODcwMg==&mid=2247495022&idx=1&sn=72c8025d0f13279402d550a37b3a8c40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设计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幼儿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讨论、实践验证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理念、方法、模式,能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探究精神。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具有三个阶段和六个特征。为了帮助教师在设计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时能够把握关键,把握和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至关重要,即主体性原则、问题驱动原则、合作性原则、高阶思维原则。
01 /
主体性原则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要“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主动性”[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2]。以幼儿为中心是幼儿教育的行动指南,也是探究性项目课程的核心特征,因此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应遵循幼儿中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主题的选择上,要以幼儿的经验范围为中心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主题的选择一方面可以由幼儿引发主题,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引发主题。幼儿引发的主题多是来自幼儿的兴趣。在主题的确认阶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并引导幼儿建立共同的经验,发掘幼儿的相关知识,进而发展出幼儿想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性项目课程的主题取向。教师引发的主题多是教师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幼儿选择的适宜的主题。
不管探究性项目课程主题源于谁,开展具体的课程活动内容都应是围绕幼儿经验展开的,是幼儿生活经验范围之内的内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向,这样幼儿园的探究性项目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支持幼儿经验的提升。
(二)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学习过程中,幼儿具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幼儿的自主选择体现在幼儿的探究时间、探究地点、探究内容、合作者等方面。陈鹤琴先生说过:“给予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幼儿的自主选择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提供契机,其中幼儿的探究时间、空间以及合作对象是保障幼儿探究活动质量的较为关键的要素。
首先,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探究的时间。只要有一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幼儿就可以选择早做或晚做、一开始就做或留到最后做,每个选择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需要教师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加以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品质。
其次,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地点。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不同类型的工作空间,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需求加以选择。对于那些对探究环境没有特殊需求的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最后,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合作探究对象。探究性项目课程的开展可以由幼儿独自进行,也可以在幼儿间合作进行。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一些幼儿喜欢独立制作自己的探究作品,一些幼儿喜欢与小组成员合作,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工作,帮助幼儿获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体验感。
虽然教师给予幼儿不同选择的机会,但不论采用何种工作状态,幼儿都能够随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也有义务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为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保障。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02/
问题驱动原则
利用问题驱动引领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幼儿经验的课程设计才能有效保证课程教育的价值,为幼儿的探究性项目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问题驱动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实际生活内容为基础和媒介,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问题驱动下开展幼儿的深度学习可以从班级项目课程入手,指向幼儿的深度学习行为。因此,确定探究性项目课程的主题以及课程内容的深入发展,需要本着问题驱动的原则展开。
(一)立足幼儿经验教学,突出问题驱动价值
对于幼儿学习来说,经验不仅是保证幼儿学习的基础,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根基和依据,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在幼儿积极主动的过程中获取经验,运用经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建构基础认知体系。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探究性项目课程时应基于幼儿的经验,凸显问题导向,设计符合幼儿学习认知发展特点的项目课程和问题。例如,在“旋转舞台”的开始探索阶段,幼儿围绕“如何让舞台场景快速切换”这一问题开启了对舞台搭建的探究之旅。
(二)以课程故事为载体,优化问题驱动设计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故事是教师持续有效进行教学反思与完善的方式,也是记录幼儿活动表现、评估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向“观众”描述故事开展方式、展现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预设探究性项目课程时可以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入手,从日常班级生活中那些以小见大、发人深省的事件入手,以课程故事为载体,预设活动发展方向,在探究活动中落实教学任务与目标。
(三)关注递进式问题引导,逐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在问题驱动式幼儿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的科学设计是保障幼儿学习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通过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幼儿可以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超级轨道诞生记”活动中,教师围绕“小球的行驶轨道”抛出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幼儿从“如何让小球滚起来”到“怎样控制小球的速度”再到轨道升级“如何顺利让小球穿越山洞”。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进行递进式提问,引导幼儿进行一步步的探索。
03/
合作性原则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提倡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有机而密切地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学习、并肩成长。同时,注重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利于达成探究性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多样化和本土化。
(一)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注重“幼幼合作”
“幼幼合作”指的是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作用,包括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在探究过程中,幼儿的共同工作不仅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还有助于幼儿模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在现实的探究活动中,真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幼儿在这一方面可能还比较幼稚,但不能忽视其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成长的最佳场所。
图2-16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中“幼幼合作”示意图
(二)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强调“师幼合作”
探究性项目课程强调幼儿探究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但并非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中,师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彼此交流、分享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去了解学生更容易采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体验。在探究性项目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按照规范的、已经制订好的目标来被动地实施课程,而是以课程开发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在体现自我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同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对于社区环境和现实生活的了解和接触,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探究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图2-17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中“师幼合作”示意图
(三)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注重“家、园、社”的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家长、社区作为幼儿探究伙伴的价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探究活动的展开并不只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幼儿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而家长、社区人员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条件。他们对于孩子的梦想和才华了如指掌,对于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能力以及探究习惯也有最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家庭和社区应达成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图2-18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中“家、园、社合作”示意图
04 /
高阶思维原则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低阶思维能力是指识记、理解和应用。识记,即从长时间的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理解,即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应用,即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分析、评价和创造。分析,即将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总目的之间的关系;评价,即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创造,即将要素组成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它用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的三个阶段中:
首先,在探究性项目课程的开始阶段,需要利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探究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创造高阶思维的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幼儿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分析等高阶思维的项目任务,让幼儿在由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在开始阶段,幼儿利用综合分析能力,依据探究主题,提出驱动性问题,延伸后续探究内容。
其次,在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在与各种材料互动时,幼儿再来进行低阶学习,主动查找、识记信息,将信息组织化,巩固和理解信息,形成完成这一作品所需要的知识网络和技能准备。不断评价反思、丰富完善自身已有经验、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是幼儿高阶思维获得进阶发展的过程。
最后,在项目课程的高潮结束阶段,幼儿在探究性项目课程过程中获得概念性知识,这种概念性知识超越了事实层面,指向深层理解和迁移,指向思维,促进各种事实性知识的总和。[1]高潮结束阶段的作品呈现及反思环节为幼儿回顾本次探究活动的概念性知识,获取高阶思维能力,获得新经验的契机。
——节选自《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 P46-51
[1] 陈大琴.项目化学习引发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以中班项目化学习“蚯蚓大探秘”为例[J] . 江苏教2022 (10) : 43-48.
l 基本信息
书名:幼儿园探究性项目课程
书号:ISBN 978-7-5771-0246-7
作者:傅晨、宋玲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傅晨
山东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济南市领军人才
山东济南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全国幼儿园职业园长和专业幼师培养计划专家团成员,省培专家,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指导专家,高级育婴师培训指导专家,山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民进山东省委家庭教育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领域:幼儿园课程建设、蒙台梭利教育、男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版权说明
本文系教师荐稿作品,感谢原创作者的付出与辛苦。投稿或侵权请联系微信:twhztx。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