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形式的新探索——“心田式”教研
核心观点:
“心田式”教研的本质,是一场对话活动,是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儿童、教师与自己内心展开对话的一种活动,主要有每月一次园长主持的大教研、两周一次保教主任组织的中教研和每周由年级组组织的小教研三种形式。教研的组织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说你说我”。每一位教师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情绪,不设评价和批判。
第二个环节是“我们会说问题在哪里”。
第三个环节是“我们就开始解决问题”。不带评判的正面沟通,让每个人的力量得到释放。
高质量教研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要真实,不带扮演不带虚假真实地表达,以此汇集问题。第二就是适时打结,打结的工作一般是由管理者来做。要让那些不明朗的信息明朗化,使明朗的认识更加坚定。
经过数年探索,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生活化课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工具和手段,即“心田式”教研活动。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幼儿园教研
问题:花草园的教研与传统的教研有什么不同?
郭国燕:传统的教研是工具理性的,以目的和任务为导向。花草园“心田式”教研是文化理性的,它是一种文化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造了文化,文化也赋予了教师很多力量。
张芬:在花草园的教研过程中,我发现知识只是一个很基本的层次,同时会涉及情感、信念的改变。所以我认为“心田式”教研是一种很系统的教研方式,它是完全不同于单向的知识管理式的教研样态。
周冉:在传统教研模式中,我们会进行任务或会议式的讨论,生命力并不突出。而每周二的“心田式”教研,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迫切想要加入进来的状态和心情。
罗希悦:我们的每一次教研都非常注重感受,而不是在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当我们的感受非常突出时,好像有些具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胡华:“心田式”教研到底是什么?第一它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一种突破。第二我们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一种突破、一种改变,能够实现教育的追求效益化。教研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儿童、教师与自己内心展开对话的一种活动。教研活动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它的核心要指向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我们要借此达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帮助教师完成专业化成长;还要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我们应该思考教研如何通过教师的改变来改变和影响儿童。
第二部分 探讨幼儿园教研的核心问题
问题一: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胡华:教育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我们在教研会上帮助教师解决的就是他们与儿童之间关系的问题。真正的教研需要帮助教师将模糊的东西清晰化,将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将无意识的东西意识化,将肤浅的东西深刻化。
张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教师对儿童深深地理解和共情之后,用教育智慧成全孩子们的心愿,同时又让孩子们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即如何在现场用即兴智慧完成教育行为。
郭国燕:教研对教师的帮助,其实是从术到道的过程。花草园教研的深刻化,是从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提炼出了一种道,这种道是在改变教师的专业自觉。
问题二: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教研能为教师带来哪些改变?
胡华: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共同改变。管理者能从教师身上学到新的东西,教师在与教研成员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走出“自我”的桎梏,打破思维定势,审视自身教育实践,唤醒专业自觉,激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问题三:自我评价的功能和建立自我评价的基础是什么?
罗希悦:从自我评价中获得一种由内生长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带给孩子和教师更多创造力以及新鲜感。
胡华:拥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越多,自我评价就会越公正、客观、理性。这是因为信任带来了改变。
第三部分:“心田式”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问题一:“心田式”教研活动是如何安排的?
胡华:有三种形式。每月一次园长主持的大教研;两周一次保教主任组织的中教研,会集体备课,讨论如何选择课程的主题、面临了什么共性困境;每周由年级组组织的小教研,主要研讨他们年龄组面临的具体问题。没有主席台模式,只设置一个主讲人来听取大家的意见。有时候也会围坐圈谈,大家面对面,它本身就意味着平等自由。
问题二:该如何进行“心田式”教研活动?
胡华:组织者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是不一样的。在花草园,教师是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以及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而来。而组织者要提前一周了解教师,了解儿童,了解课程的进展,通过定期的巡班、日常的交流以及他们写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了解他们的教育现场。
问题三:“心田式”教研活动的过程是如何开展的?
胡华:教研的组织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说你说我”。每一位教师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情绪,不设评价和批判。第二个环节是“我们会说问题在哪里”。第三个环节是“我们就开始解决问题”。老师们就某一现象将自己的经验和别人分享,而其他教师会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这种没有评价的沟通,运用正面沟通,会让每一个人的力量得到释放。在反思的基础上,每一个人都实现对自我的再认知。
张芬:对于没有尝试过“心田式”教研的教研组织来讲,“说你说我”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一部分。首先,当如洪水一般的感受扑面而来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其次,不要让自己成为这个场中绝对的权威,因为一旦有人试图说服所有人的时候,场域也就被破坏了。
“心田式”教研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完成一个真诚关系的建立,同时聚焦现场的一些真问题,而这些问题来源于教师在现场的感受。教师从现场中生长出的那些问题,才是教研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
郭国燕:教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真实。要让老师能真正地表达出真实的自我,教研才能走向真实。
第四部分:教研的价值导向
问题一:教研的价值导向是什么样的?
郭国燕:我认为教研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心灵的敞开度。幼儿园老师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很多老师有职业倦怠,所以幼儿园老师需要自我疗愈,尤其是这种心田式的教研。教师幸福了,儿童自然会更幸福。
罗希悦:我觉得教研给我带来的改变,除了获得一种幸福感之外,更获得了专业自信。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状态跟孩子们在一起开展课程、一起生活,是非常舒适的。
张芬:在大部分幼儿园,教研可能是一个行政场,有人来主持、组织,他提前会准备很多理论,以确保老师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把教研变成一个学习场。教研存在关系场,也是一个能量场。关系场是指每次我们教研完之后,老师和老师之间彼此坦诚,感觉我们这个共同体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能量场是指,每一次教研就是能量的加油站。这种关系的改变,能量的改变,也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
问题二:高质量教研的关键是什么?
胡华:不同的教研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你从指导者变成倾听者、对话者、搭桥者,一切就会改变,高质量的对话就会发生。高质量教研有两个关键点。第一要真实,不带扮演不带虚假真实地表达,以此汇集问题。第二就是适时打结,打结的工作一般是由管理者来做,管理者要有比教师更宽广的胸襟,更丰厚的知识储备、专业储备,以及更敏感的对现场的觉察。要让那些不明朗的信息明朗化,使明朗的认识更加坚定。“心田式”教研的本质,是一场对话活动,它完成的是一次价值澄清。
幼儿教育非常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是个性化的。每一个教师的智慧都是各不相同的。教育也不能光靠理性,感性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只有保留感性与儿童共情共感,才能通向真实、美好而幸福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心田式”教研可以激发教师反思的信心勇气,支撑着他们不断地、持续地、积极地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教研只是一个中转站,我们希望通过中转站的转换来完成教师的深度改变,从而实现师幼关系的改变,最终完成教育质量的提升。
版权说明
本文编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编:高丙成;编辑:王 梅,系教师荐稿作品,感谢原创作者的付出与辛苦。投稿或侵权请联系微信:twhztx。
倾听、相伴:全国幼儿园获奖游戏研讨会与西安名园渗入式考察活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