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有成绩的,因为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推进改革,否则会使改革走向歧途。
幼儿园课程改革有点像“摸着石子过河”,所以不能因为在过河时出了一些差错就横加批评和指责。但是,在“摸着石子过河”时,人们希望河水清澈一点,这样受挫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而今,“河水”似乎不是很“清澈”,甚至让人感到有点“摸不透”。
不是吗?新名词、新概念和新理念太多了,这些“好看不好用”的东两把幼儿园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不少幼儿园教师埋怨,为什么幼儿园课程变得如此复杂?
01
网络时代的呼唤
曾任美国教育界多种要职的历史学家艾伦·拉芪曼曾经说过:
美国教育研究的一百多年历史是一段捕风捉影的历史,大多数教育领域的研究对教育实践并没有帮助,没有从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出发。针对教育生活的过程进行研究,大量的研究只是为了研究,不是为了教育,不是为了参与教育的人和发挥教育的社会福利功能。
■ HOPE EDUCATION
如果一种幼儿园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被复杂化了,甚至复杂到很少有人能听懂,那么不管这种课程的理念有多么先进,课程的设计有多么完美,其本身就已经失去生命力了,甚至有“故弄玄虚”之嫌。
02
“复杂问题简单化”
和“简单问题复杂化”
幼儿园课程所要达成的目的,无非是:
“既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求的轨道”;
幼儿园课程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
“让幼儿开心地玩,让教师有效地教”。
例如,因为倡导学前教育要满足幼儿的需要,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什么是幼儿的需要,并被要求去设计课程和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
这种想法本身并不错,但这样做其实是行不通的。殊不知,幼儿的需要是内在的,是动态的,是个别化的,一个教师面对数十个幼儿,根本不可能去把握每个幼儿的需要。
退一步讲,即使教师能把握,也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正好适合幼儿的课程和活动。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地游戏,那么幼儿园课程就已经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
又如,因为倡导活动区活动,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如何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有层次性,研究如何安排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与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匹配式”的互动。研究教师如何布置墙饰以配合区域活动等等。
这样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殊不知,活动区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幼儿的自主、自选和主动探索,而不在于教师将自己预设的计划强加于幼儿。教师即使再有经验,花费再多的时间,也难以使自己设计的活动区域发挥原本应有的价值。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放多功能的材料,特别是较为原始的材料,那么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反而会更有价值。
再如,因为强调活动过程,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设计与幼儿自身经验相符合的教育活动,即以幼儿的心理逻辑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但同时又要求教师不可削弱知识和技能,即也要顾及学科逻辑。
这在道理上是讲得通的(例如,处理好教师预设与儿童生成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做到。殊不知,课程内容的儿童心理逻辑取向的真正达成,常常是以失却部分甚或全部学科逻辑取向为代价的。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明确整个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与之一致的方式权衡和协调儿童心理逻辑取向与学科逻辑取向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就不会刻意去求全了。
03
简单的道理不可丢失
例如:
“竞争”在有的文化中被认为是“真的、善的和美的”,在教育中是值得倡导的;
而在有的文化中却被认为是“邪恶的”,是“可憎的”,在教育中是要排斥的。
对真、善、美的价值认同具有稳定性,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关系代代相传。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选择更多经典的、经过“干锤百炼”的东西作为材料,而不是去采用那些信手拈来的东西。
对真、善、美的价值认同具有动态性,往往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例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年代里,幼儿园课程也应反映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与共处等。
04
“易操作”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制造一架“傻瓜”照相机,比制造一架传统的照相机要困难得多。要基于高科技的研究,要在照相机内安置单片机(电脑晶片)进行调控,但是这种照相机给操作者带来了效率和方便。
当代电脑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化。但在操作上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傻瓜”照相机和简约化电脑软件的发明和制造,并非为了让使用者成为只会操作硬件的傻瓜,恰恰相反,为的是让使用者更为理想地达成他们的工作目标。
“傻瓜”照相机和简约化电脑软件的易操作性本身就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 HOPE EDUCATION
简约化的幼儿园课程在表述上清晰明了,在操作上易于上手,这样做为的是让幼儿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的是让幼儿园教师去研究特定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问题,将其创造性和精力集中运用于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今天的文章很具有启发性和话题性——
比如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中是以儿童学习逻辑还是学科领域知识逻辑?
比如幼儿园课程该由随来编制、建构?
教师在课程中的地位是什么,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正如文章中所说,既不能将幼儿园课程中的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关键我们如何界定课程中的哪些问题是简单的问题,然后避免复杂化;
哪些又是复杂的问题,然后避免简单化。
幼儿园课程理念选择与目标设置是复杂的,因为它需要我们既要考量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要思考儿童发展一般性规律,并且还要有领域发展的均衡性和递进性。
因此在这一环节需要有专家团队支持园所建设他们的课程方案。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则是在课程理念与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筛选、分析课程资源,形成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思路图,也是资源库,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中既需要专家的力量也需要教师团队的力量,合理达成课程内容建构的任务。
课程实施的关键就在教师了,她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
是忠实执行还是适当调整,还是创造生成,由此教师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不一样,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建构者。
最后,文章提出课程易操作本身就是具有价值的,因为课程实施技术上降低难度,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教育活动价值,师幼互动质量等问题。由此,对课程建设中课程实施资源与内容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即便于教师理解,便于教师操作的,这对我们园所建设课程有着指导意义。
推荐阅读· 幼儿园必读好文
快点亮这颗爱幼的心吧!
华爱华教授:课程改革理念催生了幼儿园“活动区”活动,价值在那里?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转发那就太好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